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柴桑區 “秸”盡其能,變廢為寶

2023-01-03由 長江嚴選 發表于 漁業

養蟾蜍3000只怎麼收取

為推進農業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生態宜居鄉村,全面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提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秸稈的資源化、商品化利用,

區農業農村局及江洲鎮政府積極行動,透過引進社會資本、政府投入、大戶參與的模式加大秸稈綜合利用,做到

“秸”盡其能

,變廢為寶。

江洲鎮是柴桑區最大的農業鄉鎮,耕地面積

7萬畝,複種面積13萬畝以上,其中水稻1。8萬畝,玉米3。5萬畝,小麥4。5萬畝,大豆1。8萬畝,油菜1萬畝,棉花1萬畝。秸稈年產量達10萬噸以上,可以綜合利用的秸稈量接近5萬噸。近幾年秸稈不能焚燒,導致種植戶粉碎、運輸秸稈成本增加,秸稈粉碎後直接還田,又會給有害幼蟲卵和病菌提供優良的生存環境,還會影響後茬農作物的幼苗生長。因此,秸稈迴圈利用是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途徑。2022年區農業農村局牽線搭橋,把柴桑區最大的肉牛養殖龍頭企業黎園生態養殖有限公司介紹到江洲鎮政府,雙方一拍即合,投資1600餘萬迅速購置先進裝置進行水稻和玉米秸稈的收割、打包、存貯。秸稈收儲率達到85%以上。今年的收割模式是收割企業和種植戶“兩不找”(企業不要收割費用,種植戶不要秸稈費用),7天時間基本完成了江洲目前需要處理的水稻和玉米秸稈收貯作業。根據企業楊振義總經理介紹,明年準備採用的是企業免費收割小麥、玉米、水稻,同時打包收割秸稈,也是“兩不找”,相當於變相地給了種植戶每畝60-80元的秸稈費用。這種秸稈回收模式既解決了江洲的農田秸稈殘留問題,又解決了養殖公司飼料問題,還能給種植戶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一舉三得。

以前柴桑區的秸稈綜合利用有

“禮萊模式”,現在又有“江洲模式”,人人嫌棄的農業廢棄物的秸稈,成為大家爭搶的致富寶貝。

柴桑區 “秸”盡其能,變廢為寶

大型秸稈收割機在田間作業

柴桑區 “秸”盡其能,變廢為寶

收割打包後的秸稈包等待外運綜合利用

【來源:九江市農業農村局_縣區動態】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