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全州:一個時代的痛點

2022-12-30由 快評處 發表于 漁業

桂林市怎麼樣

全州:一個時代的痛點

高考結束後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填志願,填報什麼樣的專業和後面的人生路密切相關。如果分數挺好,但是相應學校專業進不了,這時候就可以進行專業調劑。

是的,專業可以調劑。

那麼,嬰兒可以調劑嗎?

能!

但是在30多年前,在個別地方,比如廣西桂林全州縣。

超生小孩,在社會上進行調劑,說簡單點,就是從親生父母懷裡抱走,抱給別人家去養。至於是什麼樣的人家,親生父母是不知道的,他們沒有決定權,也天然地喪失了監護權和撫養權。

這是那一個時代的現象,原以為就這樣一直封存在那一代人的記憶深處,封存在歷史的信封裡,為什麼30多年後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因為全州縣三十多年前的“嬰兒調劑”舊事成為新聞,這兩天燃爆輿論。

事情的大致脈絡也很簡單,是這樣的:

廣西桂林全州縣的一對夫婦申訴自己的孩子被拐賣,網際網路上圍繞此事披露了一份該縣衛生健康局的紅頭回函。該回函稱,申訴夫婦當年生的是第7孩,被“統一抱走進行社會調劑”,這樣做是上世紀90年代該縣按照區、市要求制定的政策。

桂林市很快於7月5日下午宣佈對全州縣衛健局局長和分管副局長等相關人員做出停職檢查的處理,並對他們進行了“漠視群眾訴求、行政不作為”的初步定性。廣西自治區紀委也於7月5日下午宣佈成立針對這件事的調查組。

燃爆輿論的是兩個事情,一個是“嬰兒調劑”,一個是信訪答覆。

我們著重說一下“嬰兒調劑”。

對超生小孩開展“社會調劑”,怎麼聽了這麼膈應,感覺太荒唐了,是的,這是當下生活中見不到聽不到的極其生僻的說法。但是這種事情確確實實發生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在這片土地上的某個角落裡。

“嬰兒調劑”的粗暴和無情,對人道的漠視,對人心的傷害,都是顯而易見的。也是與當下語境格格不入,一比較,反差太大,因而迅速發酵為新的網路熱點。

我們梳理網路輿情觀點,可以發現,整個輿論對於全州縣上世紀九十年代超生小孩“社會統一調劑”行為是否定的譴責的批判的,這是全社會的共同意志和態度,不是哪一個人的意志和態度。

我說,這就是中國社會的進步,尊重人,尊重人的權利,這樣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成為共識。有時候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過去的落後,現在的進步,我們在比較中才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

當然,我們要認清這樣一個事實,就是在30多年前,“調劑”超生小孩這樣的荒唐事和荒唐政策也只是極個別地方的情況,不是全國範圍的普遍情況,不能擴大化。至少我沒有聽說過自己的老家有過這樣的事情,全州的事,還是第一次聽說。

雖然全州縣“嬰兒調劑”不是普遍的政策,是少數地方的政策,但是我們也絕對不能接受,這是典型的惡政。

很多事情,我們不能細想,細想的話,心裡就非常難過。這些被抱走的孩子來到了什麼樣的家庭?活沒活下來?以後的生活又是怎樣的?讀沒讀書?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全州縣衛健局對申訴夫婦的迴應,讓我最難以接受的是這樣一句話:

沒留存任何記錄。

也就是說當時“調劑”的具體情況根本就無案可查,一本糊塗賬。這個是極其荒唐的,突破了我們對那個年代的認知。

我們可以判斷:被調劑的小孩肯定不止一例。

其他的小孩呢?現在哪裡?過得怎麼樣?

廣西自治區和桂林市以及全州縣必須給出一個明確的答覆,必須找到這些失散了的孩子,應當把這些孩子的去向搞清楚,儘量搞清楚,至少要有這個態度。

要進行相應的調查,而不能說一句“沒留存任何記錄”就不開展調查,不予受理。這是簡單粗暴的,不能用“歷史問題”來搪塞現在活著的人的真實情感,更何況還是孩子的親生父母。

你開展調查了,這是一個態度問題,以人為本的態度問題。

能解決問題更好,不能解決問題,也要將心比心,儘量做些工作讓那些悲傷的父母減少一點痛苦。

這也是政府的責任。

你不開展調查,說重點,也是懶政,新人不理舊賬,新的年代不管舊的年代的事情。

這是不負責任的。地方政府必須對公眾的情感有一個交代。

至於結果怎樣,那隻能聽天由命了,順其自然了,但是必須“盡人事”,然後才能“聽天命”。

還有人懷疑,有些被“調劑”的孩子被外國人領養了,地方政府獲得了社會撫養費。

對於這樣的懷疑,不要把它當作“禁區”,實事求是地開展調查,實事求是地予以迴應,把事情說清楚,否則懷疑不會自動消失。

“嬰兒調劑”這件事,說明當年的中國是多麼的落後,甚至有點矇昧。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那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讓人難過。

我們要認識那個年代,這樣我們才能夠對現在的時代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們才會明白,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

但願世上再也沒有這樣的悲劇。

但願世上再也沒有這樣悲傷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