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碳中和正當時,入局企業如何高質量應對?

2022-12-29由 碳阻跡 發表于 漁業

化石可以造什麼句

這裡是碳阻跡&碳阻跡研究院聯合推出的獨家觀點欄目,專訪碳圈行業各領域專家、以及關注碳中和議題的普通大眾,一起發現最具價值的深度見解與知識經驗。

隨著雙碳目標提出,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制定碳中和目標,那麼企業制定目標時要考慮哪些維度?

企業如何

衡量減排專案的成本與收益?

如何使企業碳中和目標與全國、全球目標相適應?

本期我們專訪了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氣候與能源專案經理葉睿琪,傾聽NGO對於企業碳中和的獨立聲音。

綠色和平是國際知名的全球性環保機構,長期致力於以實際行動推進環境保護工作。

文章以問答形式呈現。

碳中和正當時,入局企業如何高質量應對?

碳阻跡:目前,越來越多企業在釋出碳中和目標,從NGO角度來看,企業在制定碳中和目標時應當考慮哪些維度?如何讓企業碳中和目標與全國、全球目標相適應?

葉睿琪: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制定碳中和目標,各界對碳中和目標的具體內容也表達了更多關切。從NGO角度來看,我們尤其關心企業碳中和目標的雄心程度,以及是否與全球1。5度溫控目標相符。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來看。

1.碳中和目標覆蓋範疇。

企業碳中和目標必須覆蓋全價值鏈溫室氣體排放。同時,我們也理解部分企業先從自身運營做起,從範圍1和範圍2做起,再邁向全價值鏈,甚至超越價值鏈的碳減排。

例如,綠色和平曾研究過網際網路平臺生態的環境責任邊界,像電商平臺上數以億計的商家、使用者就不在傳統定義的範圍一、二、三。電商平臺企業如何發揮影響力,引導、促進與助力平臺生態系統上的商家、使用者開展減排行動,也應納入企業考慮範疇。

2.溫室氣體的類別。

談起碳中和大家普遍先想到的是二氧化碳,我們認為企業在制定碳中和目標的時候,最好涵蓋所有類別溫室氣體。

值得一提的是,甲烷近年來也逐漸得到關注,中美之間有甲烷減排的聯合宣言與相關合作。今年COP27期間,共計超過150個國家簽署倡議(Global Methane Pledge),承諾在2030年前減少三分之一的甲烷排放。

此外,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大會期間透露,中國的甲烷行動計劃已經制定完成,正在審批流程中。該計劃涵蓋能源、農業和廢棄物管理三個部門,初步目標已經確定。

3.時間節點。

1。5℃溫控目標細化到企業行動,從國際普遍共識來說是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至少減半,2050年或以前達到碳中和。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需要全球同時做到的平均水平,這也意味著,領先企業肯定是需要超越這個平均線。

2030年是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領先企業應當錨定2030年設定碳中和長期目標,同時也必須要有中期和短期目標,以及至少每5年更新和回顧目標與進展。

4.具體手段和路線圖。

國際共識是優先直接減排,尤其關注企業絕對減排量(absolute emissions reduction)的概念,側重碳排放總量的減少。

在具體低碳路徑的選擇上,我們鼓勵企業儘早轉向100%可再生能源,因為減少化石燃料使用是實現1。5℃溫控目標的當務之急。

此外,企業可結合自身情況,考慮包括資金回報、技術成熟度、內部共識以及高層支援等因素,共同支撐碳中和目標實現。

5.關於碳抵消、碳移除的使用。

科學碳目標(SBTi)的《淨零標準》僅允許企業對全價值鏈排放的5-10%進行移除以實現碳中和。換句話說,這意味著企業必須在2050年或以前實現全價值鏈深度減排,減少至少90-95%碳排放。

綠色和平期待領先企業能夠再往前一步,超越此標準,直面直接減排挑戰,避免依賴碳抵消、碳移除方式來實現“中和”。

6.目標披露方式。

企業在制定碳中和目標後,應當講好自身的綠色故事。

除遵循交易所規定的ESG披露要求之外,披露更加豐富的定量、定性減排細節,也是值得鼓勵的,包括從宏觀的碳中和目標制定,到定期披露目標的完成度,再到企業所採取的具體減碳行動。這將幫助利益相關方更加清晰地瞭解到企業的具體減排情況。

碳中和正當時,入局企業如何高質量應對?

碳阻跡:目前許多企業不僅自身在進行減排實踐,也在帶動它的供應商、消費者等價值鏈共同參與減排,據您觀察,企業這麼做的動力有哪些?供應鏈減排效果又應當如何評價?

葉睿琪:

最重要的動力是核心利益相關方對減排的要求。

以汽車行業為例,我們瞭解到類似寶馬、賓士這樣的頭部企業對其供應鏈提出了很高的減排要求,包括使用綠色電力的要求。來自客戶的要求會直接影響訂單,對企業來說是強刺激。

此外是投資人的壓力。

據我們觀察,這些壓力在不同行業的體現形式有所不同。在能源行業,投資人壓力非常強勁,比如減少煤電相關投資。對於其他行業,投資人面向被投企業普遍開展較溫和的ESG溝通、督促。我們瞭解下來,較少達到“不減排就撤資”的程度。未來,我們期待投資人進一步發揮影響力,引導被投企業開展減排行動。

第三點是政策壓力。

有相關出口企業向我們表示,它們很關心歐盟CBAM、《歐盟電池法規》對企業低碳轉型的影響。這些企業已經著手形成內部工作小組,制定對應的減排策略。

最後是企業對品牌形象的管理需求,

包括“綠色低碳”、“氣候友好”的品牌形象。

如何評價供應鏈碳減排效果呢?

一是範圍三的絕對減排量,這是可量化、可衡量的,企業可以設定基線進行定期對標;二是企業生產產品的全生命週期碳足跡。這些都是評估供應鏈減排成果的重要指標。

此外,我們也關注企業供應鏈減排整體目標下的細分目標。綠色和平最近在研究全球消費電子的供應鏈減排,我們關注品牌方是否向供應鏈企業提出要求(包括一級、二級供應商),制定100%綠色電力目標、科學碳目標。

碳中和正當時,入局企業如何高質量應對?

碳阻跡:目前企業在評估碳中和專案時,所考慮的收益都偏向於抽象價值而非經濟價值。在您看來,企業應如何更好地量化衡量減排專案的成本與收益?

目前

據我們觀察,對一部分ToC品牌而言,其消費者畫像是具有較強綠色意識、對環保與社會責任較為看重的中產階級,透過市場調研可以更好地評估企業綠色形象對預期銷售增長的影響。

以某服裝品牌在CDP報告中披露的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為例。

葉睿琪:

那麼,其市場份額也很容易被競品超越。

企業也可以進行一些綠色專案的投資,例如節能減碳技術或者綠色電力專案,這些投資將產生直接的成本節約或經濟收益。

該品牌提到,最大風險在於如果不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將帶來品牌聲譽風險。

有些企業在評估減排專案時,採取了內部碳定價機制,給碳定價,將減排量轉換為經濟上可量化的值,再代入專案成本收益模型,評估其投資回報率。

比如帝斯曼2021年內部碳定價為100歐元/噸。微軟則採取碳費機制,包括從今年7月開始針對範圍3商務差旅執行100美元/噸的碳費,所籌集的資金將用於開展企業碳減排專案。

碳中和正當時,入局企業如何高質量應對?

同時,企業如果積極開展脫碳行動、碳披露,也將有助於在資本市場得到更多認可,更多投資人青睞,有利於提升長期股價水平。

碳阻跡:許多企業採用購買減排量的方式來實現碳中和,您認為企業在進行碳抵消時應當注意哪些問題?怎樣減排可以避免漂綠風險?

首先我們應當重申減排的優先性。國內外的一致共識是,企業應當首先考慮減排,對於實在無法減排的部分再考慮碳抵消或者移除手段。

全國目前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葉睿琪:

,而森林增匯每年只有

100億噸左右

,單純依靠增加生態系統碳匯的手段來實現碳中和是非常不現實的。

本次COP27期間,非國家實體淨零排放承諾問題高級別專家組釋出了淨零承諾指南。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專門提到“利用虛假‘淨零’排放承諾來掩蓋化石燃料的大規模擴張是應該遭受譴責的”。

約4億噸

舉個例子,殼牌在荷蘭提出了“碳中和駕駛”(Drive Carbon Neutral)的宣傳口號,讓消費者在加油時多付一定金額,抵消開燃油車所產生的碳排放。這些額外資金將投入森林保護專案中,併購買相關碳抵消。

2021年,這樣的方式被當地消費者起訴,同時荷蘭廣告監管機構也裁定該宣傳具有誤導性,這是典型的漂綠行為。

在我們看來,森林碳匯固碳永久性是一個值得疑慮的問題。化石燃料燃燒的是長期穩定儲存的碳,一旦釋放也將長期存在於大氣中。而森林所固定的碳是以植物壽命為時間限度的。

此外,氣候變化下山火多發,也讓一些森林碳匯變回二氧化碳。去年,美國西部俄勒岡州南部有一處碳抵消林,毀於一場大火。這片森林儲存了數千噸二氧化碳,其中包括微軟花錢購買的部分。

當然,這不是反對植樹造林,而是說我們如果認為不改變自身的能源消費習慣,

在綠色和平看來,企業使用碳抵消來掩蓋化石燃料使用的大量排放,無疑將暴露在“洗綠”風險下。

同時,我們也建議企業在宣佈包含碳抵消的碳中和行動時,清晰地披露碳抵消使用準則,碳抵消涉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來源、以及暫時無法繼續削減排放的原因。此外,披露所使用的碳抵消或移除專案種類、核算方式以及方法學。

碳中和正當時,入局企業如何高質量應對?

只靠生態系統就可以完成碳中和,這樣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碳阻跡: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您認為綠色消費是否會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怎樣宣傳才能讓消費者更傾向低碳產品?

我們認為,綠色消費的市場是需要逐漸培育的,長期來說我們持樂觀的態度。

綠色和平作為NGO也一直在摸索,如何更好更快地培育公眾的氣候意識、環保意識。我們近期在挖掘具有“環保先行者”潛力的垂直社群,與這些樂於探索環境理念的群體共創、共思、共試環境保護相關內容。

在這樣的理念指引下,我們組織了不少線下活動。例如今年夏末,我們在懷柔組織了一場“露營實驗”,邀請了12位資深露營者共同探索:我們如何更好地與自然相處,以及我們能為“健康的森林”做什麼。

葉睿琪:

比如去露營時如何最大程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可以是為了減少對野生動物的驚擾,避免穿顏色鮮豔的衣服等等。

我們在探索體驗式科普,在一些垂直類群體中培育環保的種子,希望這些種子未來能茁壯成長,帶動更廣泛大眾參與。

碳中和正當時,入局企業如何高質量應對?

透過一場活動,公眾的環保意識、理念能夠與切身體驗相結合,真正感受與自然的連線,從而思考一些具體行動。

碳阻跡:

站在綠色和平的角度上,希望企業如何更好地推動宏觀層面碳中和程序?

葉睿琪:

我們注意到在碳中和熱潮下,許多企業的宣傳重點放在了低碳技術和產品。

我們認為,如果要真正推動碳中和程序,企業必須關注自身的碳排放總量減少,從範圍一、二、三著手,把減碳落到實處,這比銷售低碳產品更具說服力,更能體現企業碳中和的行動決心與誠意。

首先從內在來說,企業在減碳上需以身作則。

例如,2022年兩會期間,寧德時代董事長針對新能源產業提交四份提案,涉及新型儲能、電池碳足跡、鋰資源保供和鋰電池運輸等議題,以推動電化學儲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從外在來講,一是企業可以憑藉社會影響力為碳中和獻言獻策。

例如,自2021年9月中國綠電市場化交易試點正式啟動後,很多企業大買家入場,為試點落地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比如騰訊2022年度集中籤訂了共計5。04億千瓦時綠電交易合同。

另外,2022年上半年,巴斯夫中國與博楓簽署了一筆為期25年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採購協議(PPA),雙方在這筆交易中首次採用平準化度電成本(LCOE)標準對正在開發建設中的可再生能源專案進行定價,為中國綠電長週期交易領域開闢了先河。

二是企業可以參與推動政策機制、市場機制的完善,探索全新的商業模式。

碳中和正當時,入局企業如何高質量應對?

這些例子都說明,企業有能力、有影響力、有路徑參與更宏觀的碳中和程序。

碳阻跡:

許多企業雖然釋出了減碳/碳中和目標,但減碳措施較少,減排進度與目標計劃不一致,從NGO角度,如何看待此現象?

在全球推進1。5℃溫控目標以及各國邁向碳中和轉型過程中,NGO起到了督促、賦能、見證的作用,在政府制定決策時也起到輔助與觀察的角色。隨著企業紛紛制定碳中和目標,NGO的目光也自然而然地落在這些目標將如何實現。

根據NetZero Tracker統計,全球已經有

葉睿琪:

提出淨零排放目標。而根據綠色和平碳中和追蹤平臺統計,中國也有超過

799家大型上市公司

提出碳中和目標。

碳中和目標本身並不是氣候領導力標誌,這些目標必須伴隨著深度減排行動才有意義。

30家大型企業

近年來,國際社會越來越關注企業的洗綠風險,例如牛津大學Oxford Net Zero每年追蹤大型上市企業淨零排放承諾的質量與減碳進展。部分第三方諮詢公司也會透過資料介面,建立企業碳中和資訊收集、披露平臺,評估企業碳中和實踐是否匹配其所在國家的目標、以及全球1。5℃溫控目標。

假如沒有具體減排措施,這些目標將難免淪為一紙空談,隨之而來是難以擺脫的洗綠嫌疑。而洗綠嫌疑將給企業帶來聲譽風險、以及潛在法律風險。

假如由於外部環境改變造成了新的挑戰,企業調整了減排預期或業務結構,應當和利益相關方進行及時溝通。

我們期待企業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力的同時,加強ESG披露的及時性、透明度。

碳資產交易現狀與發展趨勢——專訪四川環交所董事長何錦峰

冷知識|一場世界盃比賽將產生29000噸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