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貨幣的本質是信任憑證丨“價值”真的存在嗎?

2022-12-28由 探索貓百家號 發表于 漁業

鑄幣是價值符號嗎

只有觀測到的抽象概念,才可以稱為是存在的,沒有資訊不能說是存在。

DeFi+時代,DeFi變成了新領域的基礎設施,SocialFi、GameFi、EcommerceFi會陸續大爆發。

貨幣的本質是信任憑證丨“價值”真的存在嗎?

貨幣的本質是信任憑證

今天比特幣終於突破1。2萬美金一枚。我在上週就說近期7天內突破1。2萬美金,結果直到今天才衝上1。2萬美金。

“價值”這個概念可以說是純粹抽象出來的,但又是沒有檢測到、觀測到的,用科學的角度可以說沒有任何意義。科學上來說,只有觀測到的、看得到的,才是存在的。沒有資訊,不能說是存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本質上就是“資訊獲取效應”的理論。

所有的理論,都應該按照這個標準判斷什麼是存在。現在看得見的,那只有“價格”,而不是價值。不然所有經濟學都無法稱之為真正的科學理論。

人類文明,就是這樣從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到資訊革命、再到信任革命的歷程。交易的本質就是信任,貨幣是信任憑證。從貝殼到金屬鑄造再到紙幣再到純粹的符號資訊替代;從去中心化的信任到中心化信任,再到去中心化信任,信任的模式也在螺旋式上升。

最近對憑證有了一個更深的理解。一個憑證,不僅僅是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過程的,其實物質和過程本質是一回事。幾個連續的、非連續的很複雜的過程,本身也可以整體抽象為一個“憑證”,用這個憑證作質押、做保險,等等具有了信任的屬性,這個憑證就變成了貨幣。去中心化時代用符號來標註憑證。

去中心化貨幣體系,如同牛頓絕對體系與相對論更宏大的框架,而牛頓體系僅僅是更宏大框架下的一個區域性範圍的可適用。遺憾的是,這種對貨幣體系中絕對參照系的迷信,至今都沒有破除,雖然這種絕對的參照系逐漸從自然(貝殼金銀)變成了政府(央行),但是當人們面對比特幣或者以後的去中心化貨幣時,這種牛頓主義式的侷限就很明顯了。

貨幣理論,需要上升到一個更宏大的框架下的時候了。

波場今晚發了一個公告,感覺這招真高啊,最便宜、價效比最高的廣告。除了比特幣所有都在跌,OK內可以剛性兌換TRX,普通大眾一般還不會買比特幣,那這麼好的機會就買他了。不過很快價格就回落了。人們對波場再次失望。孫哥正在竊笑:沒有我蹭不到的熱點,沒有我割不到的韭菜!

OK隨後發微博:我們關注到有多個賬戶由於觸發平臺風控措施,已被自動限制內部轉賬功能,我們再次提醒使用者,保證個人資產安全,請勿相信外界未經授信的平臺及個人的任何帶有引導性措施的活動或行為。

從長遠來看,匿名是確保對去中心化金融做出貢獻後而不引火上身的唯一途徑。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10年Satoshi匿名推出的比特幣。比特幣目前已經有近15億美元BTC存在於各種DeFi協議中。

Messari資料顯示,從第二季度開始,轉移到以太坊的比特幣數量急劇上升,這一趨勢在第三季度加速。目前有近15億美元的BTC存在於各種DeFi協議中,僅WBTC就有10億美元未償債務。透過將比特幣移植到更具表現力的基礎層,BTC持有者能夠透過以下方式創造新的收入來源:貸款利息、AMM交易費、Yield Farming。

跨鏈抵押的最危險之處在於,整個DeFi體系的槓桿越來越大,可能會在某一時點,由於系統性風險引發全網的“金融危機”。WBTC作為第一大鑄幣資產,已經擁有12億美元流通市值,相當於透過加大槓桿,將比特幣的市值虛增了12億。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市值“膨脹”了,但是其實什麼也沒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