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嚴防死守,將心臟惡疾驅之門外

2022-12-04由 中國江蘇網 發表于 漁業

通大附院院長施煒是哪裡人

中國江蘇網7月4日訊 通常情況下,市民都會“談癌色變”,事實上,很多人忽視了另一個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沉默殺手”——心臟疾病。心肌梗死、腦溢血等突發性心臟疾患造成的猝死事件,在人們的身邊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奪走了一個又一個患者寶貴的生命。“作為通大附院的醫護人員,我們有責任履行救死扶傷職責,為江海百姓構築起一道堅實的心臟守護線,戰勝形形色色的各種心臟疾病。”通大附院副院長施煒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小小微信群成為“生命守護神”

24小時待命時刻準備救援

“患者王女士,女,62歲;心電圖結論,竇性心動過緩,室性早博,ST段改變……”這是6月25日,記者在通大附院看到的一張《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心電圖報告單》。這名患者在醫護人員的及時治療下,化險為夷。

而在此前幾個小時,這名患者突發胸痛不適,相關資訊被髮送至通大附院胸痛中心微信群后,值班人員立即通知相關醫生做好接診準備,第一時間採取對症治療措施。

鮮為人知的是,透過附院胸痛中心微信群這一接診平臺,一個又一個突發心臟惡疾者被醫護人員成功施救,寶貴的生命得以挽回。

透過建立胸痛中心微信群,一舉涵蓋通州、如東、海安、如皋、海門等縣區的120急救中心,和當地急救人員實現“無縫對接”,為周邊縣區胸痛病人成功開闢出“一站式”急診PCI手術的“綠色通道”。

“通常情況下,急性心梗的發作時間並不固定,但是,往往多發於深夜和凌晨,因此這個微信群是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都有人值守關注,發現求助資訊,隨時隨地做好接診救治準備。”通大附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吳翔向本報記者介紹說:“一旦有急性心梗病人發病,醫護人員會被立刻發動起來;如果人手不夠,即便是在家裡已經睡覺休息的,也要立刻喊醒趕過來,疾病不能等人!”

吳翔向記者介紹說,急性心梗最大的挑戰,並不是疾病或手術;在當前科技條件下,進行心臟介入植入支架手術已經完全成熟,最大的挑戰,除了搶救時間還是搶救時間。除去路上接患者所需的時間外,往往還需要醫院在半小時內完成手術前的所有準備工作。由於時間極為緊迫,為此,通大附院對待這類突發心臟疾患都開闢了“綠色通道”,救護車可以直接開到手術大樓樓下,無須再走急診流程。“最快的,曾經10來分鐘就上了手術檯。”吳翔介紹說。

附院成為全市首家中國胸痛中心

胸痛救治水平達到國內先進

你知道嗎?2016年5月,通大附院成立了胸痛中心,整合心血管內科、急診科、呼吸內科、心胸外科、影像科、檢驗科等多個學科,建設具有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肺動脈栓塞等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胸痛區域協同救治網路。

2017年5月,通大附院又成為全市首家中國胸痛中心,標誌著醫院在胸痛救治方面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你知道嗎?以拿到中國胸痛中心為發軔,去年以來,通大附院又先後拿下“中國心衰中心”“中國房顫中心建設單位”“中國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設單位”等一系列“國字號”的稱號,由此,成功打造了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守護江海百姓心臟的、多兵團聯合協同的“作戰體系”。

“‘體系化’‘叢集化’‘規範化’的背後,體現的是通大附院的實力和能力,將進一步提高南通及周邊地區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成功率。”吳翔說。

吳翔以“心衰中心”為例進行了介紹。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種心臟疾病的嚴重表現或晚期階段,其發病率不斷增高,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是21世紀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被稱為心血管領域尚未被攻克的“堡壘”。作為南通地區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強的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心臟再同步化治療、房顫射頻消融、冷凍消融、左心耳封堵術等心血管內科先進技術,已在通大附院常規開展。

而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成為中國心衰中心之後,通大附院將透過組建多學科管理團隊,推行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模式,實施以“心衰指南”為依據的規範化診療和患者長期隨訪管理,進一步提高心衰的診治水平。

承擔指導重任提升地區診療水平

建立協作關係造福基層患者

通大附院心血管內科有著一個卓越的醫療團隊。全科共53人,其中心血管臨床醫師28人,心血管臨床醫師均具有碩士以上研究生學歷,其中教授或主任醫師共12人,副教授或副主任醫師8人。

目前,心內科包括心血管內科一病區、二病區及CCU病區共計100張固定床位,設立心衰床位8張。

在專案開展上,擁有冠心病介入、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快速性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房顫射頻消融的介入治療,單腔、雙腔起搏器植入術、心衰同步化治療的三腔起搏器(CRT-D)植入術、體內除顫復律器(ICD)植入。同時,常規開展有創血壓的檢測、臨時起搏器植入、心導管檢查等。

在科研方面,擁有專門的心血管病研究所,具備專職研究人員和專用研究裝置,承擔多項國家級、省市級科研專案及部分臨床心血管專案檢測,獲得多次省級、廳級、市級科研成果獎。與江蘇省人民醫院、瀋陽軍總、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及以色列創新團隊在心衰、冠心病、房顫方面進行橫向聯合研究及合作。

在教學方面,心內科是恢復高考後全國第一批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權單位,同時近年來已獲得大內科博士研究生學位的培養及授予權。

“我們還承擔著對口支援周邊基層醫院發展的重任,”吳翔向記者介紹說,“具體地說,我們的幾大中心還要指導周邊地區醫院開展相關業務,提高診治能力,救治更多的心臟疾患病人。在具體操作上,一是附院專家走出去,到周邊醫院指導心血管專科的建設;二是邀請醫療界同行走進來,共同探討學術問題,提升整體診治水平。”

在通大附院幾大中心牽頭引領下,如今各家縣級醫院多已擁有自己的胸痛中心。通大附院還與南通地區18家醫院簽訂協議,建立了心衰中心和房顫中心的協作關係。

“這樣一來,基層患者的救治時間被有效縮短。患者病情發作後,可以第一時間在家門口的縣級醫院獲得及時救治。”吳翔表示。

記者周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