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汕頭女首富,丟擲52億“紅包”

2022-12-02由 AI財經社 發表于 漁業

紅包多少錢一包

作者 | 陳暢

編輯 | 楊潔

汕頭女首富,丟擲52億“紅包”

果鏈龍頭歌爾股份披露其遭遇了大客戶“砍單”後,A股果鏈上的“一姐”立訊精密創始人王來春大手筆給員工發出了52億元的大“紅包”。

日前,立訊精密推出了大規模股權激勵計劃,向超過3000名員工授予1。72億份股票期權,約佔當前總股本的2。42%,行權價格為30。35元/股。根據公告,立訊精密在公司層面的業績要求是,計劃在未來五年內累計實現營收1。45萬億元。

立訊精密作為A股上市值超過2000億元的果鏈龍頭,在2021年實現營收為1539億元,但當年的淨利潤同比下滑了2。14%。而根據最新發布的《2022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顯示,王來春以95億美元(約合694億元人民幣)的身家,位列第214名,是汕頭“第一女富豪”。

歌爾股份丟單後,市場有傳聞流出,富士康代工的iPhone 14和歌爾股份代工生產的AirPods Pro 2產品訂單,很有可能會由立訊精密接下。而立訊精密的這一舉措,無疑是要為陷入“危機”的果鏈行業,打上一針強心劑。但是,資本市場對此仍然保持了“冷靜”。在激勵計劃釋出後的次日,立訊精密的股價僅微漲不到1%。從11月16日起,立訊精密股價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截至11月18日,立訊精密收報32。62元/股,下跌1。89%,總市值為2316億元。

今年以來,立訊精密的股價一直“跌跌不休”。在今年10月28日,立訊精密股價更是創下了26。49元/股的年內新低。目前,其市值較年初已蒸發了超過1270億元。

而實際上,果鏈企業們的日子,近幾年來都不算“好過”。從去年3月被踢出“果鏈”開始,歐菲光市值距離最高點時的849億縮水了超過600億元。歌爾股份遭遇砍單風波後,單日市值蒸發近80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藍思科技營收規模及淨利潤均處大幅下滑狀態。

儘管歌爾股份“跌倒”,但立訊精密在可能“吃到”訂單之餘,也不得不面臨新的市場考驗:背靠蘋果“錢不好賺”,身為果鏈龍頭,它靠什麼實現未來的業績增長目標?

六年內,業績實現增長127%?

立訊精密的激勵公告中,透露出了幾點資訊。

這次無疑是立訊精密公司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激勵計劃。公告稱,本激勵計劃的激勵物件總人數為3759人,佔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冊員工總人數228152人的1。65%;向其授予的股票期權數量為1。72億份,約佔公司總股本的2。42%。

此次激勵涉及的人員中,包括4名公司董事、高階管理人員、公司(含子公司及參股公司)中層管理人員及核心技術(業務)骨幹;以及其它管理人員、核心骨幹3755人。

在此之前,立訊精密分別於2015年、2018年、2019年、2021年四度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分別是向1143人授予1000萬份股;向1870人授予9730萬份股;向263人授予1627萬份股;向1097人授予5242萬份股。

同時,更讓外界驚訝的是立訊精密為激勵計劃設定的行權條件。根據公告,本次股權激勵以公司未來5年的業績為考核指標,2023年~202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不低於2300億元、2600億元、2900億元、3200億元、3500億元。

汕頭女首富,丟擲52億“紅包”

圖/立訊精密公告

公告特意為此條件設定寫下了合理性說明,稱此指標綜合考慮了公司的經營環境、經營狀況、發展規劃等相關因素,業績指標設定合理、可測。但其表示,對激勵物件而言,業績指標明確同時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對公司而言,業績指標的設定能夠促進激勵物件努力盡職工作,提升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

其中提到的“挑戰性”,對立訊精密來說確實存在。根據公司過往財報,從2019年至2021年,近三年內營收分別為625億元、925億元和153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74。38%、47。96%和66。43%。倘若按照2023年2300億元營收的目標計算,較2021年營收將增長49%;而2027年的3500億元業績目標,和2021年相較,意味著公司六年中營收要實現增長127%。

公告中,立訊精密的業績考核指標中其實也留了餘地——只有營收指標,而未提到淨利潤預期。因此,也有投資者認為,股權激勵計劃中不設淨利潤考核指標,多少會讓市場認為“預期落空”。

實際上,在2021年,立訊精密的淨利潤就出現了近幾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在營收同比增長66。43%的情況下,淨利潤下滑了2。14%。從單季度資料來看,公司在2021年第三季度,淨利潤增長幅度就從21。73%驟降至0。21%。

在丟擲股權激勵的計劃之後,資本市場看起來並不為所動。11月14日,該公告發布的第二天,立訊精密的股價僅微漲了0。99%,當日報收於31。74元/股。11月16日和11月17日,立訊精密的股價連續下跌。

成也蘋果,危也蘋果

在業內,立訊精密和歌爾股份、藍思科技,被並稱為“果鏈三巨頭”。但對於市場而言,已經“打入”蘋果產業鏈10年的立訊精密,也和其他果鏈產業公司一樣,遭遇了高增長階段之後的“瓶頸”。

立訊精密的創始人王來春,曾是富士康在深圳首個工廠的第一批員工,在富士康線裝事業部工作了近10年。

在1997年,王來春脫離“廠妹”身份,創立了自己的貿易公司,之後又在2004年成立了立訊精密。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電子聯結器生產,在早期的客戶主要還是靠“老東家”富士康獲得——後者忙不過來的訂單,顧念“老部下”,富士康掌門人郭臺銘會將之分給立訊精密。從2007年至2009年,富士康高居公司第一大客戶的位置。

2010年,立訊精密上市。王春來抓住了智慧手機產業爆發的機遇,依靠自己多年積累的資源,獲得了蘋果的青睞,並透過收購崑山聯滔電子等“果鏈”公司股權,成功進入蘋果供應鏈,逐步拿下了AirPods、Apple Watch和iPhone的相關零件訂單,成為蘋果產業鏈中的重要龍頭之一。

背靠蘋果,立訊精密賺得盆滿缽盈。幾年時間裡,公司營收規模從2015年的百億元一路提升到2021年的突破千億;其中蘋果業務的銷售份額佔總營收的比重也從2017年的36。58%,一路攀升至2021年的74。09%。2020年10月,立訊精密總市值一度突破4000億元,超過了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

然而,立訊精密作為手機代工類企業,其盈利能力並不突出。業界也不乏“蘋果吃肉,供應商喝湯”的說法。財報顯示,立訊精密以蘋果產品代工為主的消費電子業務板塊毛利率一直呈下滑趨勢。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該業務板塊毛利率從21。2%下降到11。5%,與蘋果42。5%的毛利率相比,形成了鮮明反差。

此外,蘋果的“飯”也並不是那麼容易吃的。據瞭解,蘋果一般會對供應商的生產裝置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但是也會與供應商簽訂排他性的技術和產品協議;一旦雙方停止合作,果鏈企業或將蒙受損失。果鏈企業歐菲光,就在2020年計提了一系列相關減值損失,直接導致公司該年度歸屬淨利同比減少481。39%。

蘋果也對產品生產要求嚴苛。有供應商曾對媒體描述,蘋果對產品良率要求尤其高,會用大資料隨時監測裝置的實時溫度、氣壓。

同時,與蘋果深度繫結,果鏈公司們也都要面對客戶集中度較高的問題。蘋果提供的並非“鐵飯碗”,被“踢出局”的風險,始終懸在果鏈企業頭頂。畢竟,沒有人想成為第二個歐菲光——被蘋果“拋棄”後,歐菲光2021年上半年的營收近乎腰斬,淨利潤大降超過93%。

歌爾股份的這次突然丟單,也讓果鏈企業面臨的問題更加凸顯。根據歌爾股份公告,其收到境外某大客戶的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慧聲學整機產品,預計影響2022年度營業收入不超過33億元。而隨後,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發文表示,歌爾此次被砍單的,是蘋果的AirPods Pro 2。而此次歌爾股份突然被暫停生產的原因,也被業內認為大機率與歌爾股份的耳機產品質量不達標有關。

這次砍單的體量不大,但對果鏈企業而言,市場的“信任危機”顯然要比歌爾股份的這33億元值錢得多。從11月8日起,歌爾股份的股價連續四個交易日下跌,市值蒸發上百億元。

成也蘋果,敗也蘋果。果鏈企業們,儘管過往業績出色,但也都是站在危險的懸崖邊上。

而近兩年智慧手機領域消費疲軟的大環境,也變相影響著果鏈的盈利能力。於是,試圖“去蘋果化”,也成為果鏈企業的共識。富士康下場造車,歌爾股份加碼投資AR/VR領域,藍思科技則進軍光伏產業;歐菲光也已經重整旗鼓,開始了在智慧汽車、VR/AR等領域的佈局。

立訊精密也不例外。今年5月,王來春曾在股東大會上回應依賴海外單一大客戶的問題時稱,“理想狀態是,10年後單一客戶對立訊精密(業績貢獻)不超過三分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立訊精密早在2012年便已開始佈局汽車業務。但它並不造車,而是佈局汽車“血管和神經系統”,意圖成為汽車零部件Tier 1(一級供應商)廠商,並目前已形成線束、聯結器、通訊單元等多款產品。

根據公開資料,2021年全球汽車線束市場規模預計達到470億美元,聯結器和智慧座艙的市場規模預計在2025年可達到194。52億美元和738 億美元。2025年,國內智慧駕艙新車滲透率或將超過75%。

這也被外界認為是立訊精密實現股權條件的重要支撐。

在立訊精密股權激勵計劃釋出後,東亞前海證券仍以《股權激勵助力公司進入發展新階段》為題發表研報,對此表示看好。

研報稱,由於公司的iPhone組裝業務以投資收益形式體現,未體現在營收考核目標中,因此考核指標未能反映公司全部的增長潛力。隨著汽車、通訊、元宇宙(除大客戶外)等業務的加速增長,公司實際收入增長有望超過考核目標下的計劃增速。同時公司擬募集135億元的定向增發申請已於11月8日獲得證監會批准,資金的募集和現金流的補充有助於保障公司現階段業務的快速擴張。

果鏈龍頭,靠什麼完成業績目標?

回溯立訊精密進軍汽車產業的歷史,其在2012年收購了福建源光電裝,進入汽車線束領域;2014年收購德國SUK,切入汽車精密塑膠件;2017年其控股方立訊有限收購了ZF-TRW旗下的全球車身控制系統。

一系列收購後,立訊精密獲得了小到車燈門窗方向盤,大到整合電子控制面板、轉向軸控制系統等產品生產技術。隨後,公司又新開發了智慧座艙、智慧駕駛、電源模組、車聯網等業務,覆蓋了大眾、通用、特斯拉,以及賓士、寶馬、奧迪等客戶。

但這些似乎沒有為公司汽車業務帶來足夠的聲量。直到2022年立訊精密重磅官宣與奇瑞的合作,才在業界砸出了較大的水花。

今年2月,立訊精密宣佈,其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出資100。54億元收購了奇瑞控股19。88%股權、奇瑞股份7。87%股權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權,並簽訂了框架協議。在此基礎上立訊精密還與奇瑞新能源擬組建合資公司——立訊新能源(安徽)有限公司,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製造,具體產品佈局為汽車線束、連線系統、智慧新能源、智慧網聯、智慧駕艙等。

汕頭女首富,丟擲52億“紅包”

奇瑞新能源“小螞蟻”汽車解剖車,圖/視覺中國

對於二者的合作,天風證券認為,奇瑞擁有獨立自主的整車平臺,具備成熟的產能,能夠提供從整車開發到量產的綜合服務;立訊精密線上束、聯結器、智慧座艙、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智慧電動車核心零部件方面進行了積極佈局,並且在消費電子、汽車領域擁有豐富的ODM經驗,同時在核心客戶資源方面也能為合資公司提供賦能。

目前,立訊精密已對外明確,要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實現成為全球汽車零部件Tier 1領導廠商的中長期目標。

業內還有一個更為大膽的猜測是,立訊精密瞄準的真正目標不是奇瑞,而是蘋果。華福證券認為,立訊精密打造其作為Tier 1的能力,也可以為後續蘋果造車代工及供應零部件做準備。中信證券也表示,考慮到2020年底起奇瑞和華為已有相關造車技術合作研發,及蘋果未來造車的可能策略和合作夥伴選取,立訊精密可能為未來進軍國內外客戶整車OEM/ODM打下良好基礎。

今年7月,有投資者詢問立訊精密董秘:“蘋果汽車將於2025年釋出,距離釋出不到3年時間,請問貴公司與奇瑞汽車合作的代工模式是否將優先獲得蘋果汽車訂單來提前實現蘋果汽車量產上市?”當時公司董秘的回覆是“基於契約精神,我們不便對具體客戶進行說明”。

值得一提的是,除汽車外,立訊精密也在原有的消費電子領域拓寬了業務線,搭上元宇宙熱潮,發力AR/VR。其子公司立訊電子科技(崑山)有限公司在10月底也發生了工商變更,公司經營範圍新增電子煙、霧化物及電子煙用菸鹼生產、出口。這一變動,被業內認為是立訊精密有意向電子煙上游進行佈局。但這些附加業務還未在公司財務報表中有所體現。

至於立訊精密高調進軍的汽車業務,在2020年、2021年收入分別為28。4億元和41。4億元,在公司總營收中佔比為3。07%和2。69%, 2022年上半年佔比達2。5%,貢獻能力和增長能力仍較為有限。

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向市界表示,當下從財務角度去計算汽車業務對轉型造成的果鏈企業貢獻率,並非最佳時機,畢竟果鏈企業在蘋果訂單領域的財務回報率是長期穩定處於高位的,目前還沒有其他產業鏈能與之相提並論。

東亞前海證券則預計,立訊精密汽車業務有望在2023年發力,對於淨利潤增量貢獻佔比有望達到 15%。

立訊精密則把戰線拉得更長。公司在接受調研時表示,“汽車產品的延續性更強,預計會有比消費電子更長的生命週期,按照公司目前在汽車產業投入和佈局的狀況來看,預計對公司貢獻的拉動效果可以看到2035年。”

但對於立訊精密而言,其消費電子業務由於過度依賴蘋果,未來仍存在不確定性;汽車業務變現週期過長,這兩項業務能否成為立訊精密之後幾年的業績抓手,還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