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武漢如何打通吸毒人員迴歸社會“任督二脈”

2022-12-02由 光明網 發表于 漁業

武漢有多少人吸毒

武漢如何打通吸毒人員迴歸社會“任督二脈”

圖為武漢市一家中心戒毒社群內的“就業紅娘角”。(武漢市公安局禁毒支隊供圖)

□法制網記者劉志月

□法制網通訊員馮威程靜

緝毒戰果上升,但新滋生吸毒人員、吸毒人員肇事肇禍案也同步上升。

這個現象,曾一度困擾湖北省武漢市禁毒辦常務副主任、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支隊長陳黎明。

經多年摸索實踐,武漢禁毒人得出一個結論:要跳出這一怪圈,就必須做實社群戒毒、社群康復。

針對吸毒人員管控、收戒、康復、迴歸四大難題,武漢探索創新禁毒社工、所外醫療專區、約束性戒治、社群就業等工作,去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入所強制隔離戒毒人數同比上升53。8%,社群戒毒社群康復執行率上升35。7%,戒毒康復人員就業率上升26。9%,新滋生吸毒人數下降19。4%。

“做好吸毒人員管理工作,是維護社會治安穩定重要開關和閥門。”武漢市禁毒委負責人說,全市將社群戒毒社群康復工作作為“系統工程、戰略工程、民生工程”來推進,著力構築立體化社群戒毒社群康復工作模式,有力維護了全市社會大局穩定。

管控在“家門口”

出門時,蕭紅拉起了母親的手。

注意到這溫馨一幕,武漢市江漢區北湖街道中心戒毒社群禁毒社工杜玉龍臉上綻放笑容。

今年44歲的蕭紅,曾是北湖街道一名脫漏管吸毒人員。

蕭紅多年吸毒,父母傷心至極與其斷絕關係。她離開北湖。

得知情況,杜玉龍等人多次上門給蕭紅父母做工作,打聽到她在武漢市黃陂區前川街。

杜玉龍等人前後三次到前川,與蕭紅見面、談心,得知其真心悔改,急切想回家。

杜玉龍他們回來再勸蕭紅父母再給女兒一次機會。

2017年9月,蕭紅回到北湖街父母住處。蕭紅一家與杜玉龍成了好朋友。

今年4月初,杜玉龍給蕭紅打電話,希望她到中心戒毒社群辦公室做一次尿檢。蕭紅母親提出,禁毒社工們對蕭紅幫助很大,希望女兒前往。

在母親陪同下,蕭紅來到中心戒毒社群,尿檢呈陰性。

“沒事兒就來聊聊天,這裡也是你的家。”送蕭紅出門時,杜玉龍說。

除發現脫漏管人員,杜玉龍他們還主動發現,協助公安機關打擊處理。

4月9日23時許,杜玉龍接到一名正在參加社群康復吸毒人員母親的電話,她反映兒子不太正常。老杜隨即上報社群民警。這名社群康復吸毒人員尿檢呈陽性,被送強戒。

“這位母親之所以會打電話給我,是因她兒子解除強戒當天就與我們簽訂了社群康復協議,我還常去他家看看、問問情況。”杜玉龍說。

同時兼任北湖街道中心戒毒社群聯絡員,杜玉龍每天忙碌而充實:瞭解掌握吸毒人員基本情況、通知吸毒人員尿檢並做好記錄、幫助修復家庭關係、開展禁毒宣傳……

在武漢,像杜玉龍一樣忙碌的專職禁毒社工有1700餘名,像北湖街道這樣的標杆中心戒毒社群有48個,今年還將再建20個。

武漢市還開發數字禁毒應用系統,以中心戒毒社群和社工為依託,逐一摸排登記在冊吸毒人員,定時風險評估。去年共排查出2195名高風險吸毒人員並落實管控措施。

“以往重打擊、輕管控的工作模式已難以適應禁毒形勢變化,將落地管控工作延伸至吸毒人員家門口,是由很多教訓換來的必由之路。”陳黎明說。

廢除病殘人員“擋箭牌”

一串急促的電話鈴,劃破了凌晨時分武漢萬濟精神病醫院總值班室的寂靜。

值班醫生王雷接起電話,話筒裡傳來老朋友、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分局百步亭派出所文卉苑社群民警沈勝文的聲音——

“麻煩安排醫生接診一名病殘吸毒人員,我們正從強制隔離戒毒所出來前往你們醫院。”

見面後,沈勝文告訴王雷,這名50多歲的吸毒人員因長期吸毒患上了嚴重的血管疾病,腿部潰爛;他“有恃無恐”,常在轄區盜竊電動車,居民怨聲載道。

值班醫生迅速檢視這名病殘吸毒人員的情況,安排入“所外醫療專區”治療。

經一個多月臨床治療和心理干預,這名病殘吸毒人員情緒好轉,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逐漸恢復至可以接受強戒水平。

回到強戒所,這名病殘吸毒人員的病情沒有再繼續惡化,其也積極配合戒除毒癮。

隨身帶著病歷、落網瞬間自殘、有病故意不治……病殘吸毒人員逃避打擊的手法多種多樣,一度讓武漢禁毒民警有些束手無策。

“去年,有數百名吸毒人員無法執行強制隔離戒毒,其中80%以上是病殘者。囿於強戒所容量和當前法律規定,他們長期流落社會,影響社會治安穩定。”武漢市公安局強制隔離戒毒所所長楊宣初說。

針對病殘吸毒人員收戒難,武漢市禁毒委一方面加大患病吸毒人員收戒力度、增加市公安局強戒所床位,另一方面招標社會醫院建設“所外醫療專區”。

“目前,‘所外醫療專區’共設定400張收治床位,對病殘吸毒人員先強戒入所,根據病情流轉到醫療專區控制治療,病情好轉再執行強戒。”楊宣初說。

掃除戒治方式“盲區”

一週後,高永再次回到了武漢武中精神病醫院(以下簡稱“武中醫院”)。

今年42歲的高永家境殷實,常出入各類酒吧、夜店,染上毒品。

“他有錢買,不偷不搶,隱性吸毒很多年,一直沒有被發現。”武中醫院副院長吳斌說。

十年間,高永“耗資”數十萬元吸毒,他的脾氣變得暴躁。

今年3月5日,在外吸食毒品後,高永回到家吃晚飯。因覺得骨頭湯味道不好,他衝妻子大發雷霆。妻子反駁了一句,他突然掀翻飯桌、開始打砸,從19時許折騰到21時許。物業報警。

在武漢市公安局洪山分局和平路派出所,高永尿檢呈陽性。考慮到其吸毒首次被發現,警方徵得高永本人和家屬同意,將他送武中醫院接受為期一個月的約束性戒毒治療。

4月5日,高永結束治療回到家中。妻子看到了他的變化:臉色紅潤,有說有笑,還幫著帶孩子。

高永的變化,引起了妻子姑姑的注意。姑姑家的兒子袁峰多年吸毒未被發現,散了七八十萬元。

4月12日,高永與袁峰一起到武中醫院接受自願戒毒治療。

“早知道有這樣的地方可以幫我兒子戒毒,我能省下一套房的錢啊!”袁峰的母親說。

隱性吸毒人員發現難、處理難,是禁毒工作的不爭事實。

“長期以來,吸毒人員也是病人這一屬性往往被忽略。”武漢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政委李金聲透露,在實際工作中,強戒標準較高、社群戒毒約束性不強,導致一部分患有精神障礙或具有肇事肇禍傾向吸毒人員無法落地管控,留下“盲區”。

面對挑戰,武漢市禁毒辦聯合市綜治辦、市衛計委制定下發對吸毒人員開展醫療約束性戒毒治療的工作意見,確定了武漢武中、萬濟等9家醫院、1200張床位參與“約束戒”。

統計顯示,去年以來,武漢9家約束性戒毒治療醫院共收治各類吸毒人員2668人;經回訪,戒毒治療半年以上未復吸人數佔比50%。

“吸毒人員其實是病人。我們按照醫院治療病人的標準來推進約束性戒毒治療,幫他們迴歸正軌。”武中醫院院長鬍一文說。

在湖北省公安廳禁毒總隊負責人看來,武漢“約束戒”模式的出現,搭起了一個緩衝跳板,使“強制戒”“社群戒”“約束戒”之間形成一個完整閉環。

打通迴歸“最後一公里”

到李虹租住地走訪後,武漢市公安局禁毒支隊三大隊民警王小永建了個名為“彩虹橋”的微信群。

這個微信群,是武漢市禁毒辦專為李虹而設。微信群裡有武漢市公安局禁毒支隊副支隊長謝濤、市婦聯權益部部長王莉,也有李虹住所地礄口區禁毒辦、綜治辦、區公安分局的工作人員。

“現在馬上要把一位顧客定的手機套完成,明天是承諾的最後一天,不能失信於人。”

每天,家住礄口的李虹都會在“彩虹橋”微信群裡“彙報”自己的情況。

今年43歲的李虹,曾6次被強戒。父親病故,她下定決心戒毒癮。

在家人和市、區禁毒辦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李虹學會了製作手工包。

去年5月,得知李虹有開網店的想法,武漢市禁毒辦專門向她贈送了電腦、照相機等裝置。

如今,李虹的創意手工坊走紅,她每個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實現了再就業。至今,她已戒斷毒品11年。

在武漢,像李虹一樣面臨迴歸社會的吸毒人員不在少數。

武漢市禁毒辦統計發現,全市沒有穩定收入的吸毒人員佔比78%。

“因身體原因,吸毒人員能夠勝任的工作崗位少之又少。再加上缺乏政策支援,企業參與禁毒公益事業的積極性不高。”謝濤透露,就業被拒之門外是很多吸毒人員的心痛。

武漢市禁毒辦、市綜治辦、市民政局、市人社局聯合下發通知,明確公安機關不得出具吸毒前科相關證明,同時在全市中心戒毒社群內設立“就業紅娘角”、開發武漢禁毒就業平臺,初步實現了戒毒康復人員“不挑不揀、一週上崗”的工作目標。

截至2017年年底,武漢已建成7個就業安置基地和32個就業推介點,目前已推介就業1500餘人,集中安置300餘人。

“吸毒人員終究要回歸社會。他們的迴歸率越高,社會就會越穩定。”武漢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說,該市將進一步完善地方立法和禁毒體制機制,打通吸毒人員迴歸社會的“神經末梢”,從源頭預防毒品違法犯罪,為平安法治武漢建設再立新功。

(文中吸毒人員為化名)

法制網武漢5月8日電

版權宣告: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