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河南找礦,10年找到礦產地269處 取得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顯著成果

2022-11-30由 大河網 發表于 漁業

什麼是新中國

河南找礦,10年找到礦產地269處 取得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顯著成果

地質工作者正在進行野外地質調查

河南找礦,10年找到礦產地269處 取得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顯著成果

空鐵黝銀礦

河南找礦,10年找到礦產地269處 取得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顯著成果

永城“日月湖”,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大河報·豫影片記者 程飛虎 文 河南省地質局供圖

上萬名地質工作者參與找礦工作,新發現礦產地269處、發現並命名自然界的兩種新礦物、發現世界最大的恐龍化石……昨天,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釋出會,河南省地質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祝英普重點發布和解讀了河南省地質成就。

地質系統重塑性改革,“一局一院一集團”新架構

2021年11月,河南省地質系統啟動了重塑性改革,整合了原省地礦局、原省有色地礦局、原省煤田地質局及所屬單位的人員和資產,圍繞保障能源資源安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推進地質科技創新、促進地質產業發展等主責主業,重組職能機構、重構執行機制、重建創新平臺、重振地質產業,確立了“一局一院一集團”新架構,即:河南省地質局、河南省地質研究院、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團。

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成果豐碩

在全國找礦突破戰略行動(2011—2020年)中,河南省上萬名地質工作者直接參與找礦工作,新發現礦產地269處,其中大型147處、中型70處,取得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顯著的找礦成果。在全國284項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優秀找礦成果中,河南省有16個專案上榜,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地質災害防治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強化地質工作公益服務,在全國地質行業率先建立近千人的專業化地質災害防治隊伍。推動完善“人防+技防”監測體系,開展防災減災救災科普宣傳、培訓和應急演練,選派專家進駐重點地區開展點對點技術指導。持續多年開展了地質災害易發的13個地市70多個縣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出動技術人員數萬人次,動用無人機、地質雷達等專業裝置上千臺套,讓地質災害“無處遁形”,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展現新作為

實施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完成礦山治理面積290平方公里,治理河道288公里,新增土地整治面積80。7平方公里,新增林地面積69。23平方公里。對全省土地質量進行調查,發現綠色耕地1。13億畝,確認中原糧倉就是“綠色糧倉”,對保障糧食安全意義重大。調查發現我省1445萬畝綠色富硒耕地,成為發展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新的增長點。

應急搶險救援打通“生命通道”

河南省非煤礦山應急搶險救援隊作為一支省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先後參加了山西晉城中村煤礦透水事故應急救援、山東平邑石膏礦坍塌事故應急救援、山東笏山金礦爆炸事故救援等十餘次應急搶險救援任務,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地質文化彰顯河南地質新形象

充分利用地質成就展、地質文化展覽館等平臺,展示地質工作的重大貢獻,講好地質故事,宣傳地質形象,增強團隊的榮譽感、歸屬感和使命感,激發地質人堅守為國找礦的初心、肩負科技報國的使命。多人榮獲全國及省部級勞動模範,多個單位獲得國家級榮譽稱號,生動詮釋了地質人的擔當與使命,凝聚起奮勇爭先、更加出彩的時代力量。

“鄭州樣板”成為城市地質一張名片

推動鄭州成為全國七個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的試點城市之一,承擔實施了城市地質大資料雲平臺建設、土地質量調查、旅遊地質與地質文化資源調查、地熱資源勘查評價、隱伏構造活動性探測與評價、地下空間開發條件調查等十多個子專案,積極探索城市地質調查的鄭州模式。

河南發現並命名自然界的兩種新礦物

截至目前,全世界共發現礦物5794種。在國際礦物大家庭中屬於河南籍的礦物有9個,其中有2個為近兩年在桐柏新發現,均由省第三地質礦產調查院與天津地調中心等單位聯合完成,分別為2021年命名的“空鋅銀黝銅礦”和2022年命名的“空鐵黝銀礦”。新礦物命名正式獲得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批准,新礦物全型標本由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其中,空鐵黝銀礦所具有的[Ag6]4+特殊結構在自然界極為罕見,對其形成條件的研究或將可以為合成材料提供新的思路。

河南發現世界最大的恐龍化石

巨型汝陽龍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恐龍,是中國中部地區迄今發現的巨型蜥腳類恐龍化石最多的恐龍,是世界上已知的薦椎最大、背椎椎體最大、骨骼最粗壯的恐龍。巨型汝陽龍骨架模型是河南地質工作者自主發掘、研究、復原的最大的恐龍,復原後體長38。1米,頸部長16。5米,頭部高度14。5米,體寬3。3米,體重可達100多噸,極具震撼力,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和科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