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在鹽鹼地種出的大米,背後究竟“好”在哪兒?

2022-11-28由 華實稻弱鹼米 發表于 漁業

羊肚菌的菌種怎麼培育

大米作為餐桌上尋常可見的主食必需品,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但一直以來大多數人對於大米只是停留在吃飽吃好的狀態,對於米的購買需求無非是觀其色聞其味來辨別,還只是處在追求口感品質差異的層面,相比於大米附帶的營養和品類意識,人們更加追求實惠。

隨著新消費大環境以及對食物營養價值意識的改變,人們逐步意識到大米的食養價值存在。作為大米的細分品類——弱鹼米也開始走入了人們視野。這個市場小萌新的“弱鹼米”,這個在鹽鹼地上種出的大米,背後又究竟“好”在哪兒?

在鹽鹼地種出的大米,背後究竟“好”在哪兒?

成為一顆優秀的弱鹼大米之前

要先在不毛之地種出一片稻花田

在鹽鹼地種出的大米,背後究竟“好”在哪兒?

鹽鹼地上種出水稻之前,首先便是對鹽鹼地進行改良。

在盛產優質水稻的東北地區有著大片大片的鹽鹼地,其中黑龍江就有近5

00

萬畝寒地鹽鹼地,普遍存在土壤pH值過高、土壤高度分散、結構性差,有機質含量低、保肥供肥弱等這一系列問題,導致重度鹽鹼地寸草不生。

糧食安全一直是國家的重中之重,大片的鹽鹼地因無法種植而荒蕪,解決鹽鹼之殤成為一代又一代農業從業者畢生追求奮鬥的目標,目前傳統的改良方法因其時間跨度大,投入人力物力大等原因收效甚微,對此,黑龍江華實稻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聯合研發,利用天然植物源稻殼提取奈米級二氧化矽和有機土壤改良劑及其配套技術可以有效改良重度鹽鹼地,這一技術目前至少領先國內國際8年以上,並且將傳統的鹽鹼地改良從5年的週期縮短到1年,當年改造當年即可實現畝產近千斤的產量。

在鹽鹼地種出的大米,背後究竟“好”在哪兒?

對於水稻而言,工業發達地區的土壤汙染會造成有害物質在水稻中堆積,這樣種出來的水稻品質低。而在一片荒蕪的鹽鹼地上,這裡人煙稀少,工業不發達,沒有土壤和空氣汙染,在這樣的環境下,純淨無汙染的鹽鹼地改良後無疑會成為水稻種植的風水寶地。

在鹽鹼地種出的大米,背後究竟“好”在哪兒?

天然鹼性環境中生長

獨特地域優勢保證弱鹼米獨有的營養

在鹽鹼地種出的大米,背後究竟“好”在哪兒?

透過天然植物源改造後的鹽鹼地自身就有鹼性,水稻種植在天然鹼性的土壤環境(PH≥7。5)中,種植出來的水稻也會保留其弱鹼成分,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卵磷脂等人體所需各類元素,營養豐富,同時,鹼性食品也能調節人體的酸鹼平衡,為注重營養的人群提供了健康的飲食需求。

春種夏長,秋收冬藏

米之甘甜源於一年一熟的超長生長週期

在鹽鹼地種出的大米,背後究竟“好”在哪兒?

東北地區水稻生長期是一年一季,夏季有著豐沛的雨水和充足的日照滋養,改良後的鹽鹼地土壤肥沃,讓水稻更好地蓄足生長的養分,種出的大米更加香甜軟糯,對於追求味道的人來說,弱鹼米不僅營養豐富,同時滿足了他們的口味需求。

在鹽鹼地種出的大米,背後究竟“好”在哪兒?

弱鹼米之好在於其營養、口味,是“吃好”與“好吃”的雙向奔赴。作為大米家族中的“小萌新”,其營養價值與味道已經展示出不俗的增長潛力,與其他大米品類共同推動餐桌上的主食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