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同是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佩博贏得掌聲和鮮花!屠呦呦卻遭遇質疑!

2022-10-12由 慈翔大行 發表于 漁業

治療瘧疾的藥物誰發明

瑞典遺傳學家斯萬特·佩博

以其對已滅絕的古人類基因組和人類進化

方面所作出

巨大貢獻,

榮膺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同是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佩博贏得掌聲和鮮花!屠呦呦卻遭遇質疑!

獲獎的當天,

斯萬特·佩博自然無比興奮,但他

像往常一樣,揹著黑色的工作包,

前往

他一手建立的

馬克斯

·普朗克進化人類研究所上班

馬克斯

·普朗克進化人類研究所位於

德國萊比錫

所有的同事、朋友都聚集在了

一樓大廳

,有

一百多人,專門等候諾獎新科得主

的到來

當佩博走進來,人群立即掌聲雷動,有人興奮不已地發出歡呼聲,為他送上最熱烈的祝賀。

大家興猶未盡,不顧

佩博

已經是67歲高齡的人了,

眾人簇擁著他

來到研究所大樓內的水池邊。

同是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佩博贏得掌聲和鮮花!屠呦呦卻遭遇質疑!

佩博不想掃同事們的興,他乖乖的

脫去了外衣,只穿了貼身汗衫和秋褲。

眾人

將這位67歲的科學泰斗抬起來,真的

丟進了

半人多深的水池裡,摔得水花四濺。

老遺傳學家在水裡撲騰著,歡樂氣氛一時達到了高潮。

對比屠呦呦的遭遇,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同樣是榮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5年得主之一,我國著名藥學家屠呦呦,卻遭遇了不少同行、同事的妒忌、誹謗甚至攻擊。

同是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佩博贏得掌聲和鮮花!屠呦呦卻遭遇質疑!

屠呦呦因“發現了一種針對瘧疾的新型療法”,同因“發現了因線蟲導致的寄生蟲感染的新型療法”的另兩位科學家,同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半個世紀前,瘧疾曾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奪取了無數人的生命,越南曾向中國發出緊急求助。

屠呦呦的研究,始於參與1967年國家有關部門啟動研究防治瘧疾新藥的“523專案”。

屠呦呦提出了青蒿有效成分低溫提取設想,經過了191次實驗,終於成功從青蒿中提取了防治瘧疾的有效物。

同是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佩博贏得掌聲和鮮花!屠呦呦卻遭遇質疑!

青蒿提取物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100%,毒副作用低,抗瘧藥效顯著。

但屠呦呦一直遭受著質疑和指責,有人懷疑她的提取物有毒,有人看不慣她的行事作風,認為她個性孤獨,不合群。

以致,她不得不與幾位同事親身試藥驗毒。

1973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確定了青蒿素的分子式,“523辦公室”決定將屠呦呦發現的有效物命名為“青蒿素”,全面推廣使用。

同是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佩博贏得掌聲和鮮花!屠呦呦卻遭遇質疑!

1982年,在全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屠呦呦以抗瘧新藥——青蒿素第一發明單位第一發明人的身份和唯一代表,領取了發明獎章和證書。

1987年,屠呦呦的科研成果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但有人專門到科技部投訴,認為屠呦呦“將成績獨佔”。

1996年8月,屠呦呦受邀出席“年度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青蒿素獎”,遭到一位科學家當場指責,認為青蒿素是“523專案”的集體功勞。

2004年5月,世衛組織正式將青蒿素複方藥物列為治療瘧疾的首選藥物。全球瘧疾死亡率下降47%,非洲瘧疾死亡率下降54%,非洲兒童死亡率下降58%。

同是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佩博贏得掌聲和鮮花!屠呦呦卻遭遇質疑!

因為沒有博士學位和留學背景,發表論文和著作寥寥無幾,同行又認定青蒿素是集體科研成果,屠呦呦受到全面排斥,她曾4次申報院士,但都沒有成功。

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受到了美國科學院院士、抗瘧疾研究專家路易斯·米勒的極力推崇,米勒認為,青蒿素是一項偉大的發明,應該推薦給諾貝爾獎委員會。

米勒在華人助手蘇新專博士的協助下,查閱了海量的歷史文獻資料,最後認定,屠呦呦女士在青蒿素髮明中做出了關鍵性貢獻。

從2010年開始,米勒每年都向諾貝爾獎組委會推薦屠呦呦。

同是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佩博贏得掌聲和鮮花!屠呦呦卻遭遇質疑!

2011年,素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美國拉斯克臨床醫學獎,授予了屠呦呦。

得悉訊息,國內一些同行非但不高興,反而再次發出質疑聲,強調發現青蒿素是集體之功,屠呦呦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已經過分了,不應再獲得諾貝爾獎。

但拉斯克獎和諾貝爾獎都要從研究源頭上追溯,都只能頒發給在研究專案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個人。

2015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討論組全面調查、瞭解了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過程,評委會認定:

屠呦呦第一個把青蒿素引入“523”專案組,第一個提到100%活性,第一個做臨床試驗,而這三個關鍵點中任意一條,都足以讓她獲獎。

同是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佩博贏得掌聲和鮮花!屠呦呦卻遭遇質疑!

2015年12月,屠呦呦終獲諾貝爾生物和醫學獎,成為第一位榮獲諾貝爾科學獎的中國人(大陸)。

卻遭惹了國內同行、同事的更大不滿,一些人放風說:評委會不瞭解實際情況,把當時由“523辦公室”領導的數十個課題組都劃歸屠呦呦了,這個獎項應該是集體的。

還有人挖苦說:屠呦呦誇大了自己在課題組中的作用,她從來沒有承認過別人的工作。

甚至有人直接指斥說:屠呦呦獲獎,是以個人之名頂替集體之功。

2015年,屠呦呦已85歲高齡,她拖著病體親自參加了諾貝爾獎頒獎禮。

她一定承受著某種巨大的壓力,在獲獎感言中,她意味深長地說:

“我還想邀請85名參與過523專案的科學家來到瑞典,共同釋出青蒿素的科研報告,但我怕諾貝爾獎基金會無法承擔這筆龐大的開支,最終,我決定還是一個人來,代表中國,代表中國中醫和中國科學家,領取諾貝爾獎……”

同是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佩博贏得掌聲和鮮花!屠呦呦卻遭遇質疑!

耄耋之年的老人感謝了大領導、葛洪、數百萬非洲人、一起合作過的科研人員,“我唯一不感謝的,就是我自己”。

回國後,屠呦呦向記者反覆強調,“科研成果是團隊成績……”

屠呦呦分享了400萬瑞典克朗(約265萬人民幣)獎金,她自己僅僅扣除了家人陪同她往返瑞典頒獎典禮的差旅費用,將其中的200萬元分別捐給了北京大學醫學部和中醫科學院,成立了屠呦呦創新基金,用於獎勵年輕科研人員。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果原作者介意,請聯絡刪除。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