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嶺南文化新地標廣州粵劇院即將整體竣工

2022-10-03由 中國新聞網 發表于 漁業

粵劇是領南文化嗎

嶺南文化新地標廣州粵劇院即將整體竣工

廣州粵劇院夜景林為誠攝

中新網廣州10月1日電 (郭軍 吳瓊)國慶期間,在廣州最繁華的珠江新城片區,中建四局承建的廣州市重大文化設施專案——廣州粵劇院即將迎來整體完工。粵劇是廣東傳統文化和藝術瑰寶,被譽為“南國紅豆”。廣州粵劇院是一座屬於粵劇的嶺南文化地標,將成為振興粵劇的基地和世界粵劇文化中心。

廣州粵劇院總建築面積約4萬平方米,地下3層,地上16層,包括1200座的大劇場、500座的小劇場、3個60座的小電影院、文化活動中心等配套設施,並與西鄰的紅線女藝術中心在三層透過連廊連通,一體化設計實現觀演、展覽、交流資源配置共享,劇場主樓的大面積開敞屋面將打造為室外生態粵劇茶館。

嶺南文化新地標廣州粵劇院即將整體竣工

粵劇院裙樓 林為誠 攝

廣州粵劇院整體外觀採用蜿蜒的曲面設計,好似粵劇花旦揮舞的水袖般柔美飄逸,與相鄰紅線女藝術中心的動感造型一脈相承。劇場主樓和配套副樓剛柔並濟地交織在一起,將傳統粵劇表演中龍鳳躍動的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雍容華貴的色彩更彰顯獨樹一幟的粵劇文化。

踏入主樓大門,映入眼簾的是恢弘的首層大廳,足有4層樓20米高,糅合傳統與現代元素,營造出典雅不失活潑、敞亮不失韻味的空間感。劇院大堂、劇場等內部設計上,沿用粵劇元素——“水袖流蘇、南國紅豆”的理念,以紅、黑、白為主色。牆面和天花流動的線條猶如“水袖”,星星點點的燈光宛若嵌入天際的“紅豆”。

嶺南文化新地標廣州粵劇院即將整體竣工

廣州粵劇院航拍圖 林為誠 攝

大小劇場是廣州粵劇院的核心,其設計理念分別源於粵劇的別稱——紅豆和紅船,蘊含著豐富的粵劇歷史文化。尤其大劇場星羅棋佈的燈光仿若灑落在白色牆面上的“紅豆”,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然而,在廣州粵劇院專案技術總工龍尚儒眼裡,點點“紅豆”更像是一面面“放大鏡”:“任何瑕疵,在密集的燈光下都無所遁形,這就意味著,天花、吊頂、牆面……觀眾目光所及的地方,都必須是嚴絲合縫的”。

為了呈現獨特的設計理念,滿足聲光電劇場效果,專案技術團隊採用BIM加裝配式GRG施工模式,同時,透過聲學模擬分析建立模型、分段編碼,“我們將模型匯入數控機內進行模具及成品的生產,按照編碼運至現場安裝,從製作到安裝,大約需要3個月時間。”龍尚儒說。

嶺南文化新地標廣州粵劇院即將整體竣工

大劇場 林為誠 攝

據悉,中建四局的建設者們以“文化建築”為引導,利用新興技術手段,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取得了系列科技成果,實現了多功能劇院的設計建造。為了讓劇場達到最佳聲光效果,專案採用了多種科技手段,在設計施工中綜合考慮裝飾材料、劇場形狀、舞臺設計、聲光協同安裝等因素,一方面,透過將已完成的劇場BIM模型,直接匯入聲學模擬軟體進行專業分析,將空場混響時間T60從1。41秒降低至1。21秒;另一方面,經過三維聲線分析,利用多重曲面天花、牆面流線造型、雙曲面攔河等,調整聲音的反射與吸收,使一次反射聲覆蓋整個池座觀眾席,增強聲音的豐滿度、活躍度、空間感和環繞感,並配合精緻的舞臺裝修,為觀眾提供最佳的舞臺視聽效果。

伴隨著廣州粵劇院的建成,粵劇藝術將在嶺南最繁華處綻放異彩,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留住城市文脈貢獻堅實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