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張獻忠江口沉銀由傳說變為現實,盜賊曾在遺址挖出金印,一夜暴富

2022-09-27由 言過於誠 發表于 漁業

姜子牙墓葬在哪裡

民國時期,馬崑山得到了一張“張獻忠藏寶圖”,確定方向後,開始了挖寶之旅,不多時,他挖出一隻“石牛”和一個半邊圓形的石頭,與當地傳唱的“藏寶口訣”民謠不謀而合。

01。張獻忠沉銀的傳說

在四川,一直流傳著關於張獻忠沉銀的傳說,此事並非無的放矢。據史料記載,1646年,由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內外交困,在這危急關頭,張獻忠想順岷江南下轉移財物。誰知到了彭山區域河道內,便遭遇明朝將領楊展的伏擊。

最終,楊展藉著風勢,以少勝多,擊敗了張獻忠,燒燬了無數船隻,大量滿載寶物的船隻沉於江底。

據說

,楊展此戰後,突然實力大增

。有人認為,他當時應該打撈出不少財寶,從而有錢招兵買馬,壯大自己的勢力。這一說法得到了多數人的認可,

自此,當地便留下了“江口沉銀”的傳說。

張獻忠江口沉銀由傳說變為現實,盜賊曾在遺址挖出金印,一夜暴富

有人會問,張獻忠打算轉移多少財寶呢?

《蜀難紀實》對張獻忠沉銀數量有過相關細節描述,稱其裝載的財富“

累億萬,載盈百艘

”!

關於這個記載,可信度還是很高的。

張獻忠殺了明末那麼多藩王,搜刮的財富定然是天文數字,用一百艘船裝財寶,一點兒也不誇張。

如此鉅額的財富,自然引來無數人覬覦,可問題是,岷江這麼大,即便藏著無數財寶,常人也無從下手,只能“望江興嘆”。

02。各勢力展開挖寶行動

到了清朝中葉,一首名為“藏寶口訣”的民謠莫名在四川流傳開來:“

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

很顯然,這首民謠與江口沉銀有關。很多人認為,民謠中提到的“石牛對石鼓”,應該就是破解江口沉銀地址的關鍵資訊,若是找到了石牛和石鼓,或許就能找到沉銀之處,屆時,不說“買盡成都府”,富可敵國絕非空話。

因此,很多人抱著碰運氣的心態,在岷江打撈寶物,你別說,還真有人打撈出一些白銀和珠寶。

但問題是,這與“載盈百艘”完全對不上,這事就這樣慢慢淡了。

張獻忠江口沉銀由傳說變為現實,盜賊曾在遺址挖出金印,一夜暴富

到了民國時期,一個叫馬崑山得到了一張“張獻忠藏寶圖”,他根據藏寶圖進行了方位丈量,最後推斷出了埋藏寶藏的地方,是

位於望江樓下游對岸原石佛寺下面三角地段交叉點左側接近江心的府南河邊

。隨即,他帶著手下展開了轟轟烈烈地發掘行動。不多時,還真給他挖出了“石牛”,不僅如此,在石牛的牛角相對處,還發現一個半邊圓形的石頭,

暗合了“石牛對石鼓”的民間傳說。

本以為江口沉銀即將重見天日,可遺憾的是,一直到春水上漲,挖掘被迫停工,

馬崑山除了挖出石牛和石鼓以及三筐銅錢,便別無他物。經此一事,“江口沉銀”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03。發現沉銀

2005年4月,彭山修建城市供水引水工程時,突然在江口鎮岷江河老虎灘河床挖出了一圓形木筒,

裡面裝著7個銀錠,後經鑑定,這7個銀錠皆為明代銀錠。

經過多次考證,這些銀錠皆為崇禎時期徵收的稅銀,專家認為,

這些銀錠應該是張獻忠繳獲的,並在南下轉移財物時,沉沒在岷江的!

張獻忠江口沉銀由傳說變為現實,盜賊曾在遺址挖出金印,一夜暴富

這意味著,江口鎮岷江河老虎灘,極有可能就是“江口沉銀”之地!

不久後,當地文管部門在江口鎮岷江邊立下一塊牌子——江口沉銀遺址。

2010年,該遺址正式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4月,在岷江河道取砂石過程中,工人發現了一批文物,包括金冊、西王賞功錢幣和銀錠等。

至此,江口沉銀一事基本成了既定的事實。

江口沉銀遺址確定,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不曾想,從2012年開始,一些不法分子居然鋌而走險,在江口沉銀遺址盜挖文物。

2013年,

有盜竊者打撈出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金冊等重要文物,並打包賣出1360萬元的天價。

幸運的是,沒過多久,當地警方便順利追回包括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在內的上千件文物。

張獻忠江口沉銀由傳說變為現實,盜賊曾在遺址挖出金印,一夜暴富

04。正式發掘

2016年1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考古專家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克服了重重困難,專家們透過“圍堰式發掘”,即將遺址圍起來,抽乾水後進行發掘的方式,順利展開了發掘行動。

隨著發掘進行,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大順通寶銅幣、金冊、銀冊、銀錠、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數以萬計的文物一一出土,

這些文物成為確認“江口鏖戰”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

張獻忠江口沉銀由傳說變為現實,盜賊曾在遺址挖出金印,一夜暴富

緊接著,考古隊先後兩次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共發掘出5萬餘件“沉睡”數百年的文物

,現如今,部分文物已經在國家博物館、四川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等地進行了展出。

江口沉銀遺址的發現,為解決諸多有關張獻忠的歷史傳說提供科學依據,為研究農民起義軍的征戰歷史、政權建設等方面提供豐富的原始資料,意義非凡,因而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