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如何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這是我們十餘年研究的要點

2022-09-17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漁業

小魚福卡一直推會下嗎

5月6日,《關於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重磅出臺。這也是繼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以及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釋出《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後,再一次從頂層設計層面明確城鎮化建設的重心和路徑。

概括而言,縣城是城鎮化發展的重要載體,提升縣城發展質量,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對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進而激發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具有重要意義。

正是基於城鎮發展對我國經濟全面、平衡發展的重要性,福卡智庫早在2008年開始就對縣域經濟以及城鎮化發展進行深入研究分析,併發布了相關係列報告。

本文對福卡智庫有關城鎮化建設的分析研判脈絡進行梳理,以便讀者能夠對國家政策以及中國城鎮化建設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並對縣域經濟發展有一個系統性的把握。

在2008年的《新型城鎮化的“命門”?——城市建築進入“靈性”時代》系列報告中福卡特別強調:

中國在當下面臨著如何讓經濟結構由“投資+外貿”向消費平穩過渡以及如何化解日益突出的城鄉兩元矛盾的兩大主要難題。

而城鎮化則作為未來經濟的突破口被推到第一線,目的旨在解決過去留下的經濟結構失衡和城鄉二元發展失衡。

隨後在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首次召開後,福卡便在《新型城鎮化(一)——“四項基本原則”》一文中總結了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四項基本原則”:

即堅持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堅持“人”的城鎮化;堅持“十不準”原則;堅持綠色、低碳、智慧的城鎮化。

在後續的《新型城鎮化(二)——小城鎮大發展、大城市緩發展》一文中福卡認為:

雖然國內小城鎮的發展處在一個“上下兩難”的尷尬位置,但在基礎環境、戰略定位、人口匯入、自身特色等方面的重要支撐下,未來小城鎮發展存在巨大潛力。

同時,大力推進城鎮化也帶來了更多新的商機。《新型城鎮化(三)——行業商機》中預判:

一方面,在小城鎮吸納農村人口的過程中,將帶動住房及商業配套服務等需求,進而反映在土地交易上。而一旦開啟全方位的土地市場化交易,那就等於再造了一個“暴富的金礦”。

但另一方面,新型城鎮化不能再走土地城市化的老路,這也意味著以前靠賣地,現在要靠產業,不同城鎮將培育適合自己土壤的產業,未來“以產興城、以城聚產”——這種產城聯動、融合發展將逐步造就特色城鎮。在特色化積累的基礎上,逐漸向綜合化發展延伸。

針對此次《意見》中重點提出的以縣城為承載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福卡此前也已進行了相關研究。

在2012年《福卡分析》的《縣域經濟的戰略突破口》一文中我們提出:

縣域經濟作為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紐帶,承載著均衡國策的歷史使命,是城鄉兩元問題的落腳點,然而現實中的縣域經濟突破還面臨著共同的難題。

首先,產業鏈條短、生態單一使得縣域經濟“小而散”,難以形成叢集效應;其次,發展模式單一、低端化使縣域經濟的路越走越窄;再者,“空心化”使縣域經濟難上臺階。

總體而言,縣域經濟目前的困境主要源於自我定位不清,發展沒有方向。縣域突圍的關鍵是在複雜多變的座標中認清自己的定位,並把握縣域經濟戰略突圍的核心要素。

在縣域經濟發展困於亂局的背景下,2019年福卡分析《縣域經濟:困局、變局、破局》系列文章中再次強調了縣域經濟破局的緊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城市轉型升級、城鄉一體化與鄉村振興等一系列城鄉發展戰略推動下,縣域作為城鄉之間的紐帶,將是填補城鄉之間經濟發展差距、破局“城鄉二元割裂”現狀的必然選擇,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

而無論當前縣域經濟發展面臨多少困境,可以肯定的是,縣域改革實質上是一場統籌協調城市和村鎮發展、消解城鄉二元結構的革命,“無論怎麼變,變的主基調已經確定”。

未來縣域經濟將不再是封閉的“諸侯經濟”,“唯有源頭活水來”才能啟用一潭死水。縣域經濟的再造更蘊含著中國城市發展的新邏輯和新空間。

而其中的關鍵在於能否實現以產業再造、組織再造、金融再造、營商環境再造等為首的十大功能模式再造。

不過,從提出發展縣域經濟至今,傳統縣域發展的路徑依賴已遇到瓶頸,難以匹配新的經濟形勢。在2020年《福卡分析》的《縣域經濟的“金山銀山”究竟在哪?》一文中我們分析認為:

在如今人口大規模流動、區域一體化的推進與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等背景下,粗放的城市化、工業化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縣域經濟的“金山銀山”將在於以生態化消解傳統路線的短板,進而與城市化協同發展。

縣域經濟的生態化就是構建有效連線,進而形成如同生命體的有機迴圈。從整體看,物流鏈、資金鍊、人才鏈等環節打通外部連線的同時亦將加速洗牌重構;從內部來看,公共服務配套、營商環境等軟實力的完善將進一步激發縣域自身活力。

當然,生態化並非追逐均衡發展,而將是在差異化發展中逐步融合為具有自我迭代調節的有機體。在生態化的縣域經濟中,縣域將成為網路上的一個節點,不斷向外產出的同時也能汲取能量,這也是“金山銀山”不竭的價值所在。

在重點發展大城市以“強長板”,還是發展小城鎮來“補短板”這一長期以來爭論不休的問題上,福卡智庫在2020年《福卡分析》的《以大城市為中心,還是以小城鎮為網路?》一文明確提出:

以大城市為中心與小城鎮為網路的發展模式並非二者居其一,而是並行不悖。

實際上,城市追求規模化、中心化,甚至要分個高低劣次,是典型的工業經濟思維方式。

進入資訊文明時代,原有的思維方式將面臨調整。城市之大不在於“數量”上的堆積,而是從“數量”概念轉變為“流量”概念,這意味著大城市的“中心”功能已經不再只是錨定於城市集聚多少資源,而是更多地關注城市“磁場”的強弱。

中國的城市化是以大城市為中心與以小城鎮為網路的“雙軌模式”進行。長期來看,小城鎮之於大城市並不是“大魚吃小魚”的遊戲,而是要構建互利共生的生態系統。

未來,大城市與小城鎮將透過以功能聯絡為核心的網格化佈局模式,構建“超級生命體”。各方從大的格局站位,進一步結構性分工調整,形成全域化、綜合一體的格局。

有關詳細分析,敬請關注後續釋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