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昆明釣友3分鐘釣上一條鱷雀鱔,為什麼河南汝州要抽乾湖水抓魚?

2022-09-09由 小女子不懂科學 發表于 漁業

雀鱔魚怎麼釣

河南汝州抽乾湖水抓捕鱷雀鱔行動結束之後,全國多地展開了鱷雀鱔抓捕行動,一方面說明了各地對這一外來入侵物種更加重視,另一方面則說明鱷雀鱔在我國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否則也不會出現多個省份發現鱷雀鱔的情況。

昆明釣友3分鐘釣上一條鱷雀鱔,為什麼河南汝州要抽乾湖水抓魚?

8月底,昆明一小區內的水池中,發現了4條鱷雀鱔,物業馬上展開行動,效仿汝州市抽乾湖水的做法,準備抽乾池水抓捕鱷雀鱔。而此時一位釣魚高手高師傅表示,先不用急著抽水,它可以釣著試一試。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高師傅用了三天時間竟然順利地將池中4條鱷雀鱔全部釣出。高師傅稱,由於不瞭解鱷雀鱔的釣法,第一天一無所獲;第二天高師傅改變策略,使用腥味很重的腰花作餌料,經過竟釣起3條鱷雀鱔,其中一條只用了3分鐘;第三天用同樣的辦法釣起了第四條,將池中的鱷雀鱔一網打盡。

高師傅一釣成名,目前已有小區邀請他幫忙釣鱷雀鱔。相比此前河南汝州中央公園抓捕鱷雀鱔的方法,高師傅3天釣起4條鱷雀鱔,省時又省力,還節約成本,與汝州耗時一個月抽乾20萬立方米湖水抓捕兩條鱷雀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昆明釣友3分鐘釣上一條鱷雀鱔,為什麼河南汝州要抽乾湖水抓魚?

那麼河南汝州方面為什麼一定要採用抽水抓魚的方法呢?難道不能像高師傅那樣釣魚嗎?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1、為什麼一定要抓捕鱷雀鱔?

鱷雀鱔是一種古老的魚類,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上億年,原產於北美墨西哥灣流域,是北美7種雀鱔魚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它長著鱷魚般的短吻和兩排鋒利的牙齒,身上佈滿了與人類牙釉質一樣成分的菱形鱗片,硬度堪比鋼鐵,因此得名鱷雀鱔。

從河南汝州中央公園抓捕鱷雀鱔的行動,以及後來多地發現鱷雀鱔之後的做法中,我們可以看出全國各地相關部門對於鱷雀鱔的處置,都是一定要將其抓獲並進行無害化處理,也就是發現一條抓捕一條,寧願花費大力氣,也絕不放過。

昆明釣友3分鐘釣上一條鱷雀鱔,為什麼河南汝州要抽乾湖水抓魚?

那麼為什麼一定要抓捕鱷雀鱔呢?

你可能會說鱷雀鱔是外來入侵物種,理應抓捕。這個答案確實沒錯,但你可能不清楚的是,鱷雀鱔的危害程度遠比已經成功入侵我國並氾濫成災的清道夫、羅非魚等要大得多,一旦鱷雀鱔成功入侵我國野生水域,那麼很可能會給我國本土水生生物帶來滅頂之災,甚至嚴重破壞我國的水中生態平衡。

昆明釣友3分鐘釣上一條鱷雀鱔,為什麼河南汝州要抽乾湖水抓魚?

首先,鱷雀鱔體型龐大、性情兇猛。

最近抓捕的鱷雀鱔的長度大多在1米以下,相對於其他魚類來說,這已經是大魚,但在鱷雀鱔家族中,1米長只能算是小魚,因為鱷雀鱔的成年個體能長到2米以上,重量接近300斤。美國一位漁民2011年時曾在密西西比河的月亮湖內,捕獲了一條長2。5米,重296斤的鱷雀鱔,真是“雀鱔之大,一鍋燉不下”!

體型大就算了,鱷雀鱔的性情還十分兇猛,而且它們屬於肉食性魚類,憑藉一口像匕首般鋒利的牙齒,可以吞食淡水中相當於自身體長四分之一以下的所有的生物,也就是說一條1米長的鱷雀鱔,可以輕易吞下一條25釐米長的魚。這樣的鱷雀鱔會給水域中的其他魚類帶來滅頂之災。

昆明釣友3分鐘釣上一條鱷雀鱔,為什麼河南汝州要抽乾湖水抓魚?

2018年,廣東一名養魚戶在60畝魚塘中投放了20萬尾魚苗,結果到了收魚的時候,只從魚塘中撈起了幾條鱷雀鱔和非常少的草魚、白鰱,也就是說整個魚塘裡的20萬尾魚苗,幾乎都被幾條鱷雀鱔吃掉了。

不僅如此,鱷雀鱔對人類的安全也會構成威脅。2022年8月17日,江蘇泰州一名小男孩在小區水池中玩水時,被池中的“水怪”咬傷了3根手指。物業將池中的水抽乾後,發現了一條70釐米長,重10多斤的鱷雀鱔。河南汝州中央公園抽湖水抓捕鱷雀鱔,也是擔心它們會攻擊在湖附近或者湖中玩水的遊客。

昆明釣友3分鐘釣上一條鱷雀鱔,為什麼河南汝州要抽乾湖水抓魚?

其次,鱷雀鱔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強大

鱷雀鱔雖然是淡水魚類,常年棲息在熱帶以及亞熱帶的河流、湖泊中,但它們其實對鹽水並不懼怕,從淡水湖到鹹沼澤,從河流入海口到海灣,都有它們的身影。

而且,鱷雀鱔的呼吸系統也非常特殊,它們演化出了厚實、海綿狀和高血管化的魚鰾,不僅可以提供浮力,還能像肺一樣輔助呼吸空氣,這讓它們即使離開水域也能存活一段時間。

昆明釣友3分鐘釣上一條鱷雀鱔,為什麼河南汝州要抽乾湖水抓魚?

更要命的是,鱷雀鱔的繁殖能力還非常強大,它們一次可產卵14~20萬枚,魚卵含有劇毒,可以避免被其他魚類吞食。而且這些魚卵很容易造成其他生物甚至人類中毒,中毒身亡的生物在水中腐爛也會對水體造成汙染。

所以說,一旦鱷雀鱔入侵到我國野生水域,並形成穩定的種群,那麼對我國本土魚類會造成毀滅性的危害,甚至嚴重破壞我國水域生態鏈的平衡,因此一旦發現鱷雀鱔,就一定要想方設法將其抓捕。

昆明釣友3分鐘釣上一條鱷雀鱔,為什麼河南汝州要抽乾湖水抓魚?

2、為什麼一定要抽乾湖水抓魚?

現在我們知道了鱷雀鱔危害特別大,發現了一定要抓捕,可是抓魚的方法很多,為什麼河南汝州方面一定要採用抽乾湖水的方法呢?要知道為了抓捕2條鱷雀鱔,耗時一個月、抽乾20萬立方米湖水,似乎有些小題大做、勞民傷財。

我們來看看汝州方面不得不這樣做的理由:

1、鱷雀鱔太難釣,常規方法不起作用

其實鱷雀鱔真的不好釣,看一下鱷雀鱔的圖片你就明白了:它們的嘴巴太大,非常不容易咬餌,而且鋒利的牙齒很可能會將魚線咬斷。釣上4條鱷雀鱔的高師傅也表示,自己在釣魚過程中,出現了幾次脫鉤的情況。

昆明釣友3分鐘釣上一條鱷雀鱔,為什麼河南汝州要抽乾湖水抓魚?

事實上,河南汝州在決定抽乾湖水抓魚之前,已經嘗試過常規的捕魚方法,其中包括垂釣、撒網等,但都無濟於事。主要原因是汝州中央公園的人工湖面積太大,而且水下環境複雜。而高師傅釣出鱷雀鱔的水域,是小區的人工水池,其面積要小得多。

再加上小區水池中的食物較少,鱷雀鱔一旦發現餌料,咬鉤的機率就很大。而汝州中央公園的人工湖裡有很多魚類,鱷雀鱔並不缺食物,在偌大的湖中,咬餌的機率要小得多。

昆明釣友3分鐘釣上一條鱷雀鱔,為什麼河南汝州要抽乾湖水抓魚?

2、汝州不確定湖中鱷雀鱔數量,抽乾湖水是為了一網打盡

汝州方面最早是在7月份發現中央公園的人工湖中有鱷雀鱔的,當時一位市民在湖中發現了一條七八十釐米的長嘴怪魚,並將拍攝到的畫面發到了網上,眼尖的網友認出了這是條鱷雀鱔。

汝州方面確定湖中有鱷雀鱔,但不確定有幾條。如果幾條鱷雀鱔同時進入水域,一旦滿足繁殖條件,那麼很可能會給湖中的其他生物帶來威脅,破壞食物鏈,甚至嚴重影響水體生態環境。而且鱷雀鱔在湖中沒有天敵,長大後會危害遊客安全,特別是兒童的安全。

昆明釣友3分鐘釣上一條鱷雀鱔,為什麼河南汝州要抽乾湖水抓魚?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將湖中所有的鱷雀鱔一網打盡,河南汝州方面這才決定抽乾湖水抓捕鱷雀鱔,一開始人們都以為湖中只有一條鱷雀鱔,結果落網的是兩條,可見汝州方面的決策是正確的。

而另一方面,昆明小區池中的鱷雀鱔數量基本可以確定,就是4條,況且小區人工池的面積較小,物業本打算採取抽水的方式進行抓捕,讓高先生嘗試釣魚也只是一種嘗試,結果技術高超的高先生將水池中的4條鱷雀鱔全部釣出,也就沒必要在抽水撈魚了。

昆明釣友3分鐘釣上一條鱷雀鱔,為什麼河南汝州要抽乾湖水抓魚?

3、汝州“大張旗鼓”的捕魚是非常好的一次全民科普

相信很多人是透過汝州抽水抓魚行動才瞭解鱷雀鱔的,汝州中央公園抓捕鱷雀鱔的行動全網直播,幾次登上熱搜,4000萬網民圍觀,這讓全國的網民都知道了鱷雀鱔這一外來入侵物種,這相當於一場全民科普活動。

此事過後,全國掀起了一股抓捕鱷雀鱔的風氣,多個省份和地區報道抓捕鱷雀鱔的事件,這說明人們對鱷雀鱔的重視程度提升了。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汝州方面全網直播的抓魚行動,那麼很可能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鱷雀鱔的危害,依舊從網上購買鱷雀鱔來飼養,甚至在棄養後將其放生野外。

所以說,汝州市中央公園為了抓捕鱷雀鱔將湖水抽乾,主要是為了將湖中的鱷雀鱔一網打盡,而且這也是在常規方法不起作用後的無奈之舉。

昆明釣友3分鐘釣上一條鱷雀鱔,為什麼河南汝州要抽乾湖水抓魚?

3、抽水和垂釣,哪種方法更好?

其實在汝州抽水抓魚行動剛剛結束時,就有專家表示這種方法雖然是汝州方面的無奈之舉,但並不值得推廣,一方面是因為抽水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另一方面是因為這種方法只適用於體量較小的人工水域。如果是在野外水域出現鱷雀鱔,抽水的方法顯然就不適用了。

昆明釣友3分鐘釣上一條鱷雀鱔,為什麼河南汝州要抽乾湖水抓魚?

那麼抽水和垂釣,究竟哪種方式更好呢?其實這要看情況:

如果是小區或者公園裡的人工水域,體量較小,而且常規方法不奏效的話,那麼就可以採取像汝州市一樣的抽水抓魚方法,這可以將水中的鱷雀鱔一網打盡。

但如果可以確定水中鱷雀鱔的數量,嘗試垂釣可以將鱷雀鱔釣起,那麼當然要採用更省時省力的垂釣方法,這還可以增加釣魚愛好者的樂趣。

所以,採用哪種方法完全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可以先嚐試垂釣或者其他常規方法抓捕,沒有效果的話可以再嘗試抽水抓魚,抽水只能是最後的打算。

昆明釣友3分鐘釣上一條鱷雀鱔,為什麼河南汝州要抽乾湖水抓魚?

4、結束語

無論是垂釣還是抽水,最終的目的都是將鱷雀鱔抓獲。此次汝州抓魚行動讓人們認識到了鱷雀鱔的危害,好在目前大部分被發現的鱷雀鱔都是在人工水域中,發現之後方便抓捕、控制。

如果鱷雀鱔在野外水域中形成穩定的種群,那麼再想抓捕恐怕就困難了。因此我們一定不能心存僥倖,放任鱷雀鱔不管不顧。

最後希望有些愛心人士,在放生動物時要提前瞭解會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將外來入侵物種放歸野外,可算不上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