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中醫針灸,歷久彌新

2022-08-15由 大河線上 發表于 漁業

何為砭石療法

中醫針灸,歷久彌新

中醫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刺入患者身體某一穴位,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燻灼面板,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2010年11月16日,中醫針灸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

惟一堂創始人、何氏面癱外治療法第六代傳承人何傳義指出,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徵,是基於中國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

中醫非遺傳承人何傳義指出,針灸醫學最早見於《黃帝內經》一書:“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詳細描述了九針的形制,並大量記述了針灸的理論與技術。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偶然被一些荊棘碰撞了身體表面的某個部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疼痛被減輕的現象。古人開始有意識地用它來刺身體的某些部位,以減輕疼痛。這就是最早的針具-砭石。灸法是伴隨著火的使用形成的。在用火過程中,發現軀體的某些病痛,受到火的燻烤或灼燒後有所緩解,得到這樣的啟示後,逐漸發明了灸法。

中醫非遺傳承人何傳義表示,到了宋代,著名針灸學家王惟一編撰了《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考證了354個穴位。他還鑄造了2具針灸銅人模型,外刻經絡穴位,內建臟腑,作為針灸教學的直觀教具。

中醫非遺傳承人何傳義指出,中醫針灸成功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不僅將使早已滿載傳奇的毫針和艾葉為更多世人所分享,也將為整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設定全新的歷史座標。在國家大好發展形式下,堅持網際網路+專科技術,共同發展中醫、傳播中醫,在《中國夢》大健康,全民健康,中醫治未病全新理念下,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一位中醫傳承人應該做的義務、應該盡的責任。

文/圖:惟一堂

審稿:高建忠

中醫針灸,歷久彌新

中醫針灸,歷久彌新

中醫針灸,歷久彌新

中醫針灸,歷久彌新

中醫針灸,歷久彌新

中醫針灸,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