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養觀賞魚技術篇——主要水質指標和對生物的影響(第四章)

2022-08-13由 三十一魚生G 發表于 漁業

水質因子會受到什麼的影響

大家好!我是三十一魚生!關注我,養魚不花冤枉錢!

養魚先養水,這是我們水族圈中經常說的一句話,維持良好的水質是養好魚的關鍵。那麼水質各項指標對水生生物會有哪些影響?什麼樣的水質是正常的水質呢?

水質的概念:水質是指水及其中所存在的各類物質所共同表現出來的綜合特性,不同水域水成分差異是很大的。比如海水與淡水、弱鹼性水與弱酸性水。

(一) 溫度(T):

在水系統的自然趨向中是可變的,按水生動物對溫度的要求分為:

廣溫型:可以適應較大的溫度範圍

狹溫型:只能適應較狹窄的溫度範圍,溫度的急劇變化會導致生物不適,甚至死亡。

從終年冰封的南北極到炎熱的非洲大陸,幾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物。在水系統的自然趨向中溫度是可變的。導致水體溫度變化的因素主要是季節和天氣的變化(自然),溫控系統儀器和裝置的完好以及操作人的責任心是保證水族箱水溫正常的重要因素。

魚類是變溫動物,體溫與水溫相差不超過1℃,每種魚都有其最適生存溫度(溫帶18-20℃,冷水8-12℃,熱帶24-28℃)為了保證生物的健康成長同時考慮到自己操作的便利性,我們一般可將熱帶魚類的水溫控制在

25℃

左右。(對於新手來說28

不是最好的溫度)

溫度變化的影響如下:

1。 溫度過高過低可導致魚類的代謝失調,抑制魚體的生長,甚至引起魚類的死亡。

2。 影響魚類性腺發育,決定產卵時間。

3。 對溶氧產生間接影響,溫度越高溶氧越少。

4。 影響細菌和其它水生生物的代謝強度。

列舉幾個不同溫度階段的生物:

太平洋巨型章魚:10℃

太平洋海刺/天草海刺16℃

海燕海星/蜘蛛蟹18℃

鱘魚22℃

海馬23℃

彩色水母 23℃

鰈魚類、吊類25℃

(二) 鹽度(S)

在水系統的自然趨向中是增加的(海水缸鹽度因水分蒸發而鹽度上升)

鹽度主要是透過水的滲透壓來影響魚體的,淡水魚,海水魚都具有調節滲透壓的能力,因此稱為恆滲動物,軟骨魚體液屬於微高滲性溶液,水分可以透過體表滲入,體內尿素含量高,透過排尿排出,海水硬骨魚體液屬於低滲性溶液,需要大量喝海水,透過鰓絲上泌鹽細胞不斷排出體外。淡水魚體內的滲透壓高於環境滲透壓,水不斷滲入魚體內,它們就用腎臟不斷排出近似清水的尿液,保持身體中水分的平衡。魚類能適應一定範圍的鹽度,但不能越過這個範圍,否則導致魚體的失調,影響生長。鹽度過高過低與生物的滲透壓,生長,發育有著密切的關係。

天然海水鹽度33-35‰,人工海水鹽度可控制在30-33‰,治療疾病時可把鹽度降到22‰

利用淡水、海水的鹽度所造成的滲透壓不同,常把淡水浴與海水浴作為最經濟實惠的物理治療手段。

(三) 酸鹼性(pH,7。6-8。4)

水中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天然海水的pH值變化範圍是6。5-9。0左右,在水系統中的自然趨向是降低的(硝化作用產生的氫離子)。

1。 pH過低時,酸中毒,魚體內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下降,易被細菌和寄生蟲感染,酸中毒嚴重時魚類表現出亢奮狀態。PH過高時,鹼中毒,魚類的鰓絲被腐蝕(很少發生)。pH過高或過低魚類的攝食量會減少,消化率下降,生長、發育、繁殖等都會受到抑制。

2。 pH過高或過低甚至可以使化學物質轉變成有毒物質,pH升高,氨的比例越大,毒性越強,pH降低,硫化物大多變成H2S,極具毒性。

3。 pH過低細菌和大多數藻類及浮游動物受到影響,硝化過程被抑制。

水體保持其pH值穩定的能力稱為水體的緩衝能力,碳酸氫鹽是天然的緩衝溶劑(KH 在6-9)。

KH是鹼度,注意和PH鹼性做區分。

水族館裡就是用碳酸氫鹽調節pH值。池塘養殖一般用生石灰調節pH值。

100L海水pH升高0。1大概需要Na2CO3 0。4g、NaHCO3 2。4g。

(四) 氨氮(NH3+NH4,小於0。1mg/L安全,正常水質基本為0)

在水系統的自然趨向中是增加的。

產生的主要原因:殘餌、排洩物、動物的屍體和底層有機物等分解而產生,氨氮超標可引起魚類的生長、生存,輕者導致魚生長緩慢,吃食量減少,引發各種疾病,重者導致魚類的死亡。

說明下:網上購買來的測水試劑盒,測出的氨氮實際為總氨,總氨是氨根離子(NH4+)與氨氣分子(NH3)的混合物。氨根離子毒性很小,氨氣分子毒性巨大;可幸的是大多數水體裡存在的氨是毒性小的銨根離子,但隨著PH上升,銨根離子轉換成氨氣分子變多,水體毒性上升。

NH4+——NH3(隨PH互相轉換)

(五) 亞硝酸鹽(NO2-,小於0。02mg/L安全,正常水質基本為0)

在水系統的自然趨向中是增加的。

它是氨氮氧化硝酸鹽還原的中間化合物,當水體中積累亞硝酸鹽含量較高時表明水體的微生物系統未建立起來或受到破壞。

對觀賞魚類及其它水生生物是有一定毒害作用的,不過它的毒性要比氨小得多,致命濃度含量在10-20ppm。

亞硝酸鹽它破壞紅血球,是血液的供養能力逐漸喪失,並降低魚類的肝、脾和腎臟的功能,導致魚類的體力衰退,精神不佳,因此容易感染各種疾病。

(六) 硝酸鹽(NO3-, 小於200mg/L)

在水系統的自然趨向中是增加的。

它是氨氧化硝酸鹽的最終產物,餌料殘渣和糞便的分解也可以產生,硝酸鹽對魚類的毒害性很小,但是對珊瑚的養殖有一定的影響(小於50mg/L),主要是透過換水和藻類吸收去除,養殖珊瑚的過程中可以透過建立反硝化系統來去除。

(七) 溶解氧(DO,大於6mg/L, 飽和度90-100%)

指水中溶解的分子態的氧的含量,在水系統的自然趨向中是可變的

1。 急性缺氧造成死亡,慢性缺氧會引起各種疾病,淡水的鯉,鯽對付缺氧的辦法是浮上水面,吞下空氣,用腸粘膜進行氣體交換,淡水魚5mg/L以上的溶解氧是比較理想的溶氧環境。

2。 影響好氣性,兼氣性微生物的活動與分佈:溶解氧氣充足時,生物有足夠的氧作為受氫體,進行呼吸作用,能比較徹底地氧化有機物,產生對生物無害的二氧化碳,水,硝酸根,硫酸根和磷酸根,如果溶氧不足,微生物只好用硝酸根,磷酸根和碳酸根或有機物代替氣體作為受氫氣體,進行無氧呼吸,產生對魚類等水生動物有害的氨氮,硫化氫和甲烷。

3。 當溶氧含量從高變低時,水質,底質也就從氧化態轉變為對生物生存不利的還原狀態。

影響水中含氧量的因素:

1。 水氣介面的交換:氧氣能夠透過水氣介面溶解到水中,反之也可以透過水氣介面逸散到空氣中,氧氣溶解入水的速度和數量還與水氣介面的面積成正比,與氣體運動和水體攪動的程度成正比,與水體的溫度和水中的溶解鹽含量呈反比。

2。 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3。 水生動物,植物的呼吸,溫度越高,生物耗氧量越大。

4。 有機物的分解耗氧:有機物的分解耗氧都與微生物的活動有關。

5。 水生生物大量死亡,降解耗氧:由於用藥或其他原因造成藻類大量死亡時,水中的氧氣很快被消耗,造成生物缺氧而大量死亡。

6。 水流的帶入及人工增氧

缺氧時可以透過曝氣/攪動/增加迴圈來增氧,但是溶氧多了又會引起超飽和現象,動物會嘔吐、癲狂、呆滯、瞳孔放大、呼吸頻率增加等很多不正常行為。

後期有空會專門出一章文章講解超飽和行為的現象與危害。

(八) 硬度(Ga2+ 350mg/L左右, Mg2+ 1200mg/L左右)

在水系統中的自然趨向是減少的。

水的硬度是對水中金屬離子(Ca2+/Mg2+/Fe2+/AL3+/Zn2+/Mn2+等)含量的度量,對於海水來數Fe2+/AL3+/Zn2+/Mn2+等金屬離子的含量較低,所以水的硬度主要由Ca2+/Mg2+構成

硬度的3種表示方法:

毫摩爾/升 mmol/L

德國硬度 dkh

毫克 mg/L

作用:

1。 作為良好的水質和底質的改良劑,Ca2+/Mg2+可以中和水中和底質中過量的有機酸,提高水的pH值並增加水的緩衝能力,可以絮凝水中的有機物和懸浮物,能夠加速有益微生物的活動,促進有機物的礦化和營養物質的迴圈再生,還可沉澱有毒的金屬離子,降低它們對水的毒性。

2。 為水生物提供必須的營養元素(特別是珊瑚類)

3。 直接影響養殖生物的生活:不適宜的硬度可造成魚類體色暗淡,體表分泌異常,抵抗力降低繼而併發感染而死亡,有些魚硬度不合適受精卵不能孵化。

(九) 氧化還原電位(ORP,自然界300-330mv)

在水系統中的自然趨向是減少的。

一般的家庭小型缸體不用管這項指標,但是水體量大的缸體必須檢測這項指標,很多地方大型缸體就是ORP數值太低,造成持續死魚、疾病不斷。

理論上控制在320mv最佳,低了會造成疾病爆發,高了會造成溴中毒。加了臭氧裝置後它是非常重要監測臭氧含量的依據。

臭氧是一種有效的水質處理資源,能顯著提高水系統的水質及清晰度。適當地應用和管理臭氧可以改善水質惡化所產生的汙染物。然而,若臭氧劑量控制不當,則可能會產生永續性強,反應過度甚至有毒的化學產物,從而威脅到水生生物的安全與健康。活性臭氧的化學產物統稱為剩餘氧化劑,通過了解併合理運用臭氧用量(AOD),臭氧可以安全地進行使用,來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儘量減少過量臭氧的風險與危害。監測和記錄氧化還原電位(ORP)/剩餘氧化劑/水質渾濁度/動物行為和飼養活動是全面地臭氧管理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養觀賞魚技術篇——主要水質指標和對生物的影響(第四章)

這篇的篇幅比較長,主要的水質指標就這9個,只要這些水質標準全部在生物適應範圍內,那麼躺著養魚不是事兒。為了壓縮篇幅講主線,每個指標只說了重點,沒能細緻展開,後續會單獨一篇文章講一種水質。

最後多一句:理解了水質中的氮迴圈,才算是會養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