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中國歷史上“最熱的夏天”有多熱?

2022-07-11由 含香書院 發表于 漁業

塋什麼意思啊

天災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令人聞風喪膽的存在,因為它很少可以被正確預知,即使提前預知了,也無法減少人力和財產的損失。

所以,

各個朝代的人可以說都是“談災色變”。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中國歷史上“最熱的夏天”有多熱?

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預言家伊索就曾說過:“災難來自意識不到的地方,最使受害者難受”。

的確,因為天災不可避免,所以會使很多無辜民眾受害,他們本就生活不易,卻又遭此橫禍,實在是可憐。

根據歷朝歷代的史書記載,在我國古代時期,一共發生了4713次災荒!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中國歷史上“最熱的夏天”有多熱?

秦漢時期發生了375次,南北朝時期發生了304次,隋唐時期發生了515次,宋朝時期有874次,元朝有513次,明清時期的災荒次數尤其得多,分別達到了1011次和1121次!

其中清朝的一次高溫熱浪災害最為嚴重——僅僅12天就致死11400人中暑死亡!

那麼這場災害的具體情況如何,又是什麼造成了這場災害,在災害發生之後乾隆皇帝又有何作為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

01

高溫襲來,萬人消融

據史書記載,

公元1743年,也就是乾隆八年的仲夏出現了高溫極端天氣

,而那場高溫災害從7月14日開始,至7月25日才結束整整持續了12天,也就是在這12天中11400人因暑熱而消融於世間。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中國歷史上“最熱的夏天”有多熱?

那麼到底是有多熱呢?對此,古氣候研究專家,對當年法國傳教士用的老式溫度計測出來的溫度進行了換算,換算出來的結果十分驚人——

1743年7月20日至2日下午的氣溫都超過了40℃,並且以7月25日下午的氣溫最高,達到了可怕的44.4℃。

如果只是這麼單純地說一個氣溫,大家可能不太能理解它的可怕程度,那麼我們舉幾個其他的例子:

我國最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一年中的最高氣溫是39℃;處在熱帶地區的泰國全年平均氣溫是22℃-32℃;在現今我們的生活中,當氣溫達到了30℃空調就已經上場了!

可是在古代,由於科學技術條件的限制,空調和電風扇都是不存在的,能夠對抗酷熱的只有冰塊和手搖的扇子,而冰塊大多在皇宮中或者達官貴人家可見,在民間是幾乎看不到的。

更何況這40多度的天氣持續了十幾天,即使有再多的冰塊也如杯水車薪般無濟於事。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中國歷史上“最熱的夏天”有多熱?

再加上那時的大多數百姓以農業為生,即使是高溫天氣,他們也必須給莊稼澆水,不然莊稼枯萎,這一年便會無半分收入。

於是他們便會跑到很遠的地方運水灌溉,

在農田裡澆水的他們可謂是“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但是40多度的氣溫,會使地表溫度上升到60多度,水分迅速蒸發,地面不溼反幹,土地也因此而龜裂乾涸。

也正因如此,成千上萬的農民中暑而亡。

可是為什麼只在那一年出現瞭如此極端的高溫天氣,這其中又是否夾雜著“人禍”呢?

02

天災人禍,從不單行

乾隆八年的高溫熱浪極端天氣不僅造成了很大的農業、人力損失,而且此次災害波及範圍極廣。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中國歷史上“最熱的夏天”有多熱?

根據相關記載,因為高溫熱浪災害,當年的糧食顆粒無收、土地龜裂、河道乾涸、人多渴死或熱死,可見其危害之大。

河北《高邑縣誌》對於此災害的景象描述為:“

五月廿八至六月初六,牆壁重陰亦炎如火灼,日中鉛錫銷化,人多渴死

”。

這可能運用了誇張手法,因為鉛的熔點在327。46℃,而錫的熔點在231。89℃,但是這也說明了當時天氣的酷熱難耐。

另外,山西《浮山縣誌》也對此災害有所記載:“

夏五月大熱,道路行人多有斃者

”。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中國歷史上“最熱的夏天”有多熱?

也就是說,因為這場高溫,在路上的行人有直接倒地死亡的。可見這場災害的危害之大、波及範圍之廣。

並且那麼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樣的高溫熱浪災害呢?

其實主要還是因為人為對植被的破壞。

我們大多數人應該都親身感受過,夏天太陽照射時,

在伴有成蔭綠樹和身邊寸草不生的這兩種環境下的體感溫度是天差地別的。

以小見大,其實那年的高溫熱浪也與此有關。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中國歷史上“最熱的夏天”有多熱?

據記載,乾隆皇帝對自己房屋的建造十分考究,他要求為他建設的所有房子都必須是純木結構的。

而為了達到這一要求,就需要耗費很多木材,於是他便派出大量的伐木工砍伐京城附近的森林。

除此之外,他在1743年,也就是高溫極端天氣發生的那一年大肆修建行宮,一時,全國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覆蓋率急劇下降。

於是森林對氣溫的調節作用失衡,氣溫急劇上升。

而清朝時期森林被大肆破壞,不僅僅是因為清朝皇帝喜歡大興土木,而且還有其他原因。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中國歷史上“最熱的夏天”有多熱?

據記載,康熙時期,

為了穩固統治、維護皇權,康熙帝下令將一些重點地區的樹木全部砍光,只為了使那些反清人員無處可藏。

無論如何,

樹木遭到砍伐,森林遭到破壞,致使生態環境失衡,這才是造成高溫災害的真正原因。

那麼在災害發生之後,乾隆帝又是如何撫慰群眾、安撫民心的呢?

03

撫慰民心,祈福賑災

要知道在古時,皇帝被稱為“天子”,也就是“上天的兒子”,如果發生了什麼災禍,那一定就是天子犯了錯,惹怒了上天,上天才降下了懲罰。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中國歷史上“最熱的夏天”有多熱?

所以對於那時的人們來說,一旦災禍來臨,那就是皇帝犯了錯誤。只有皇帝誠心悔改,上天才會收回災害。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至理名言,

乾隆作為一代明君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為了安定民心他開始積極賑災。

好在災害發生的那年正處“康乾盛世”,鼎盛的國力,讓乾隆有足夠的底氣來處理好這場災害帶給人民的損失。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中國歷史上“最熱的夏天”有多熱?

在和群臣商議過後,他針對這場高溫災害制定了四套方針。

第一套方針是“賑濟災民,發放糧食,打壓奸商”。

高溫災害使得受災地區的農作物顆粒無收,為了安定民心,乾隆決定開啟國庫發放賑災糧食,並且要直接對接受災群眾,避免糧食被剋扣的問題。同時,他還打壓在此時期內專門囤糧食和水的商人,保證了糧食和水的供應。

第二套方針是“命令太醫,隨時待命,發放解暑藥”。

他將所有受災地區的群眾都聚集到京城周圍統一為他們發放解暑藥和冰塊,極大地緩解了民眾的中暑症狀。

第三套方針是“要求欽天監監察星象,祈福求雨”。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中國歷史上“最熱的夏天”有多熱?

當大眾的中暑症狀緩解之後,就需要繼續耕種生產了,而夜觀天象、祈福求雨,則是給大家吃一顆定心丸,讓大家放下心來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去,起到了心理安慰的作用。

第四套方針是“開渠引水,接種禾苗”。

為了促進農業生產的恢復,乾隆還命令工部開渠引水,並提供禾苗給農民栽種,促進了災區的重建。

總之,這場天災,在乾隆帝及時的補救措施中,沒有發展成為暴屍千里的悲劇。

04

結語

透過對這一事件的分析,我們應該認識到:在天災面前,人類是非常渺小的。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中國歷史上“最熱的夏天”有多熱?

雖然如今的我們有了災害預警,但是每當自然災害來臨時,仍然會給我們帶來或大或小的損失。

所以,

我們應該從歷史的長河中汲取經驗教育,保護自然,避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