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看起來像魔鬼樣的魚,也難逃人類之手:自帶大寶劍也不防不住呀

2021-07-10由 板栗和酥餅是隻鳥 發表于 漁業

鋸鰩科裡面有幾種

捕殺行業屢禁不止,這最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有太多人追求“魚翅”這種食材。也正因為如此,野生鯊魚數量銳減。可實際上海洋裡因為人類的捕殺而瀕危的,可不只有鯊魚這一種。

在記錄中,最早可以延續到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爾雅》一書,上面就記載了一隻類似於鯊的魚類:

“鯊有兩種:大而長喙如鋸者,名胡鯊,小而皮粗者,名白鯊。”

這裡面就提到了一個生物:長喙如鋸的鯊魚,用現在科學的眼光看,就是嘴巴上長著一個如鋸子一樣的長吻,那這種魚究竟是什麼呢?

看起來像魔鬼樣的魚,也難逃人類之手:自帶大寶劍也不防不住呀

自帶大寶劍的兩種魚:分別是兩個物種

現在海洋裡的確有這種生物,它們如同記錄中描述一樣有著鋸齒一樣的吻部,這兩種魚類一種是鯊魚,另一種是鰩的一種:鋸鰩。

這兩種魚的腦袋前都帶著一把天生的“大寶劍”,但是有這幾個區別:

鋸鯊的體型遠遠小於鋸鰩。鋸鰩最大體型能超過7米,鋸鯊往往1米左右。

鋸鯊的“大寶劍”有大小不一又密集的鋸齒,而鋸鰩的“大寶劍”鋸齒比較稀疏,鋸齒大小比較平均。

鋸鯊是鯊魚,鋸鰩是鰩魚。所以這兩個壓根就是兩個品種,它們分別符合鯊和鰩的特點,例如鋸鯊的腮裂在體側,鋸鰩的腮裂是在腹面等等。

鋸鯊的“大寶劍”上有兩根長長的鬚子。

看起來像魔鬼樣的魚,也難逃人類之手:自帶大寶劍也不防不住呀

而這兩種魚,我們要重點介紹的就是鋸鰩。看一看鋸鰩是怎麼帶著這把大寶劍生活的,這把大寶劍又給它們帶來了什麼命運。

鋸鰩的鋸型長吻,讓它們成為人類抓捕的重點

鋸鰩最倒黴的地方在於,它們生活在淺海和和河口。這地方,正是人類活動的重要區域,我們就可以想象了:但凡在人類熱點活動區域生活的動物們,有幾個是好下場的呢?這就讓鋸鰩的生命蒙上了一層陰霾。

鋸鰩的繁殖能力弱,人類一發達,所有 相關水域的鋸鰩通通遭了殃。現實地中海附近的鋸鰩滅絕了,到現在,所有的鋸鰩科魚類都被列入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最高級別的附錄中。那麼人們為什麼對鋸鰩這麼感興趣呢?

我們知道人們捕獵鯊魚,為了魚翅。而捕獵鋸鰩,一方面可以獲得魚翅,最搶手的卻是那根大寶劍。

看起來像魔鬼樣的魚,也難逃人類之手:自帶大寶劍也不防不住呀

例如印第安人用鋸鰩的吻部當做切割器材,菲律賓人紐西蘭人把鋸鰩的吻部當做武器,秘魯人流行鬥雞,就把鋸鰩吻部的鋸齒裝在雞爪上,增加殺傷力。等等。

而到了中國,人們就開始用鋸鰩的吻部搞起了“封建迷信”,文獻記載清朝海邊漁民抓到鋸鰩,會第一時間砍下這個鋸子一樣的吻部:

“懸於神堂,以為厭勝之物。”

所謂厭勝就是辟邪。這個傳統知道今天還存在,在臺灣省,有一個“跳大神”的活動就是拿著“鯊魚劍”做法,這個所謂的鯊魚劍,其實就是鋸鰩的吻部。施法的人用鯊魚劍抽打自己身體,打出血據說可以神靈附體。想一想也能知道這是多麼愚昧的一種做法。

鋸鰩的鋸齒有多少種?

鋸鰩屬於鋸鰩目下的鋸鰩科,分2屬5種,我們中國有尖齒鋸鰩和小齒鋸鰩。曾經在全球範圍內的熱帶亞熱帶都是常見物種,所以在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古代藝術品中,都能看到鋸鰩的形象。

看起來像魔鬼樣的魚,也難逃人類之手:自帶大寶劍也不防不住呀

上文說的在臺灣地區迷信使用的鋸鰩齒,其實是尖齒鋸鰩的吻部。因為尖齒鋸鰩的吻部有一段沒有鋸齒,可以手握,並且長度和劍類似,就成了作為手持法器的最佳選擇。

而窄吻鋸鰩和小齒鋸鰩的鋸子又粗又長,是沒辦法手持的,更多的被用來當做鎮宅鎮廟的寶物,供奉起來。

而且因為鋸鰩屬於卵胎生,它們的寶寶在體內孵化,所以殘忍的人們甚至會取出雌性鋸鰩肚子裡的寶寶,把寶寶的小鋸齒也做成小號的工藝品。可以說,鋸鰩的生活太難了。

看起來像魔鬼樣的魚,也難逃人類之手:自帶大寶劍也不防不住呀

鋸鰩的吻到底是做什麼的?

鋸鰩的鋸齒看起來非常恐怖,它對於鋸鰩來說有什麼意義呢?有兩個意義。

第一:鋸鰩的齒是他的感知雷達。

鋸鰩視力極差,生活的水域又比較渾濁,所以它的吻部,其實是佈滿生物電感受器。它們靠生物電感受器傳回的訊號,來感知是否有食物在自己周圍。

第二:鋸鰩的齒負責殺死獵物。

當鋸鰩感受到獵物後,會迅速擺動身體,用鋸齒把獵物“戳”死,沒有錯,就是戳死。這些齒的本質根據科學家推測,是由鱗片演化而來,並非由牙齒變化而來,就好像刺豚的刺一樣。雖然是鱗片,但威力和堅韌度極高,是一個非常有力的武器。

看起來像魔鬼樣的魚,也難逃人類之手:自帶大寶劍也不防不住呀

(古代西方文明記錄中關於鋸鰩的形象,大多是可怕的,上圖)

鋸鰩看起來可怕,但實際上性格是非常溫順的,它們只會食用一些底棲魚類或者小動物,吃飽就算完事,絕對不貪吃。而且性格溫和,雖然體長六七米,但從來不會主動攻擊人類,見到人它們可是非常慫的。

所以清朝的記錄裡有寫:

“漁人云:此鯊狀雖惡但性善。”

鋸鰩是兩性繁殖,並且可以適應鹹水和淡水生活。

鋸鰩的幼體會選擇進入淡水,這是因為淡水的河水有豐富的養分,河底有大量食物,並且淡水裡沒有天敵。幼小的鋸鰩在淡水裡長到2米左右,淡水裡的食物無法滿足它們的時候,它們就會游回大海,最終長成一個六七米的大怪物。

早在20世紀初,鋸鰩還是熱帶亞熱帶各個水域常見的魚類,但僅僅過了七八十年,鋸鰩就開始呈現了大規模滅絕的現象。這背後的原因,不用想也知道:全都是人類對鋸鰩齒過分追求的原因。

看起來像魔鬼樣的魚,也難逃人類之手:自帶大寶劍也不防不住呀

現在這些殘存的鋸鰩,甚至連配偶都無法找到了,它們生下來的幼體,體質也越來越差。

我們總是在用奇奇怪怪的需求,來讓野生動物一點一點消失,即使有相關公約管控,仍然有大量人在偷偷捕殺和販賣鋸

的工藝品。你們猜,當你用著鋸鰩的吻做成的工藝品,保平安的時候,那些苟活的鋸

在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