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古代的七夕節,是真的豐富有趣

2022-07-10由 鬢邊韶華 發表于 漁業

古代的節目叫什麼

又迎來了一年中“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的日子,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被稱為東方情人節,這幾年,已經鮮明感受到,七夕節熱度已遠超西方情人節(公曆2月14日)。七夕節前夕,國內外各大小品牌、商家,紛紛推出七夕定製禮盒/禮物,令人眼花繚亂!

古代的七夕節,是真的豐富有趣

清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之七月乞巧

其實,相較於現代七夕節只會買買買,只懂得愛愛愛。古代的七夕節更為活動多樣,隆重壯觀。這要從七夕節的源頭說起。七夕節始於中國上古時期,普及於西漢,

鼎盛於唐宋。

七夕節最開始並不和愛情相關

傳說牛郎和織女的婚姻不被天帝祝福,古人認為牛郎和織女婚後長期兩地分居,只有在七月初七這天才能見面,不吉利。試想,誰希望自己的兒女擁有這樣的婚姻呢?人們談婚論嫁,特地避開七夕:“七月七日,迎親嫁女避節。”

古代的七夕節,是真的豐富有趣

清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之七月乞巧區域性

清代章回體《紅樓夢》裡寫到,巧姐恰好出生在七夕,還被鳳姐嫌棄“養的日子不好”,劉姥姥用“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取名巧姐化解。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家任昉寫了一本《述異記》,將《詩經·大東》篇中記載的牽牛和織女這兩顆星辰,賦予了人間愛情故事色彩。

唐玄宗為了追妹子,特意為楊貴妃蓋了百尺高的乞巧樓,白居易寫下《長恨歌》本意是批判唐玄宗為了愛情誤國的,沒想到卻讓二人的愛情故事廣為流傳。從那以後,少女少婦們每逢七夕夜,沐浴更衣,盛裝打扮,除了向織女祈願心靈手巧外,還祈盼遇見好姻緣。

古代的七夕節,是真的豐富有趣

雪灰色緞繡花蝶金團喜字紋織女衣 故宮博物院藏

到了宋代,秦觀的一首《鵲橋仙》,算是把愛情和七夕徹底綁在了一起: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節,從最早的牽牛和織女兩顆星辰,逐漸演變成歲時節俗,再演化成今天主題較為單一的情人節,在古代卻有更廣的涵義。

古代遵循女子無才便是德,但必須會女工,織女是仙界的巧婦,織出的錦繡巧奪天工。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

、七姐節、雙七、香日、女兒節、七娘會

等。

在古代七夕節晚上,主要是女子們乞巧和祈福

,男子們和小孩們也有自己的專案,一起看看有哪些有趣的活動呢?

古代的七夕節,是真的豐富有趣

女子們花式鬥巧

乞巧

唐玄宗為了滿足楊貴妃乞巧,還專門在宮中建造了三層乞巧樓。唐玄宗和楊貴妃在七夕節這天暢玩一整晚:讓宮女陳瓜果、插鮮花、設酒宴於庭中,祭祀牛郎織女;其它妃嬪們則以九孔針、五色線,在月下穿針乞巧;同時還有音樂演奏,一時間,民間爭相效仿。

古代的七夕節,是真的豐富有趣

《唐宮七夕乞巧圖》,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唐玄宗開元年間的進士崔顥寫了《七夕》,再現當時都城長安七夕之夜的盛景: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宋朝延續了唐朝七夕乞巧的隆重場面,京城裡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乞巧市”。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置辦各種乞巧物品,市場上車馬盈街,人山人海。

到了明清,女子們唱《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孃千百歲,乞我姐妹千萬年。存世的書畫作品清代桐蔭乞巧圖、清代緙絲七夕乞巧圖軸中,生動地描繪了女子乞巧的場面。

古代的七夕節,是真的豐富有趣

清 緙絲七夕圖鏡心 故宮博物院藏

未婚女子向織女乞求心靈手巧,好姻緣;已婚的女子通常會求子;有孩子的婦女則祈求孩子聰明。總之,人們對勤勞、智慧,以及美好生活的祈求亙古未變。

穿針比巧

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人俱習之”。用一根綵線,連續穿七孔針或九孔針,穿過為巧。此外還有比穿針快慢的,能最快穿過針孔的人為“得巧”,穿得慢是“輸巧”。腦補下,古代女子們為了七夕節能得巧,一定會經常練習。

古代的七夕節,是真的豐富有趣

《漢宮乞巧圖》區域性“對月穿針”

投針驗巧、丟巧針

除了穿針乞巧,明清時期還流行“丟巧針”的遊戲。明代沈榜曾在《宛署雜記》中詳細描述“丟巧針”的玩法:“燕都女子,七日,以碗水曝日中,各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女子們看針在水中的圖影,誰的形狀好看,誰是巧手。如“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如椎”則代表心靈手巧,否則就叫“丟針兒”,表示女紅還要加強。忍不住又要腦補下:是不是可以平時多練習?對水的溫度,針的數量、散針的手法都有講究呢?

古代的七夕節,是真的豐富有趣

月曼清遊七月景冊 桐蔭乞巧

除此之外,還有喜蛛應巧、曬棉衣等七夕活動。

男子們拜魁星、曬書

每逢七夕,女子們忙著各種乞巧活動,男子們也沒閒著。相傳七月初七是北斗七星中第一顆魁星的生日。魁星事文,主掌考運。古代中狀元稱“一舉奪魁”,所以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都要在七夕這天白天曬書,南朝宋時劉義慶所作的《世說新語》中,記載有七夕節曬書的故事。晚上祭拜魁星,以求保佑自己考運亨通。所以古代的讀書人又把七夕節叫做魁星節、“曬書節”。

古代的七夕節,是真的豐富有趣

曬書

清朝有些讀書人還會購買青蛙來放生,並且戒食青蛙表示尊敬,來拜魁星。因為古代的“奎”同魁,與“蛙”的古字相通。不得不說,古代的讀書人真夠拼的。

孩子們,玩磨喝樂

古代的孩子們在七夕,主要是玩一種叫做“磨喝樂”可愛兒童形象的泥偶人。“磨喝樂”是梵文音譯,是由外國佛教傳入的蛇首人身形象演化而來,成為“七夕”節時興的吉祥物,無論是市井百姓還是達官貴族都會買來給自家孩子玩,藉此實現乞巧和多子多福的願望。

古代的七夕節,是真的豐富有趣

金 泰和二年 紅綠彩磨喝樂

除此之外,我國有些地方還有接露水、儲水洗浴、七娘、拜七姐的風俗。

吃各種巧食

七夕節,除了好玩的,各地還有好吃的風俗食物,統稱吃巧食。多為餃子、麵條、油果子、等麵食為主。唐宮七夕乞巧圖描繪迴廊中的仕女,正在為乞巧活動備置碗碟,茶酒果品等節令什物。在福建,七夕節供奉織女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有的地方要吃製成織女形象的酥糖的“巧人”“巧酥”,希望自己心靈手巧;山東有的地方吃巧巧飯、包上一枚銅錢、一個紅棗,一根針來測試自己的運氣,有的地方用七夕露水雲面;老南京人,過七夕,居然吃江米條。在取材、做法上都與七夕節的息息有關。

古代的七夕節,是真的豐富有趣

《漢宮乞巧圖》區域性“果盤”

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

如今我們大部分人只知道七夕是“中國情人節”,早已不知道何為乞巧節和拜魁星了。其實七夕,不只是情人節。這個七夕節,至今還儲存下來哪些傳統文化活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