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養魚小知識】跑馬病一般發生在什麼階段?跑馬病的應對方法有哪些

2021-07-09由 故鄉的雲1208 發表于 漁業

跑馬病一般發生在什麼階段

應激是機體對外部或內部的各種非常刺激所產生的非特異性應答反應的綜合,或者說應激是機體向其提出任何要求所做的非特異性應答,從魚類生產的角度講,應激是魚類為克服環境和飼養管理的不利影響,在生理上或行為上所作出的一種反應,因此又稱為“全身適應性症”。

隨著水產養殖集約化生產的發展,各種魚類的養殖密度越來越高,養殖環境和飼養條件越來越差,這些變化都會對養殖魚類的行為和健康狀況造成影響,使魚類產生應激反應,從而影響到魚類的生產效能和養殖的經濟效益。因此如何採取必要的措施,儘量減少各種應激因子對魚類的影響,實現魚類的健康養殖,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關注。

水產養殖中的應激?

一、引起魚類應激的因素根據應激源的不同,可將應激分為:物理應激、化學應激、生物應激、營養應激。

1.物理應激

因養殖過程中溫度的突然變化、注入新水、拉網、分池等一些物理因素或機械性操作等而引發。魚類機體因上述物理因子耐受極限或急性變化而致應激,表現為驚跳、竄遊、轉圈、翻轉、下沉或上浮,顫抖、痙攣、昏迷、纏繞、爭鬥、體表出血等,消除不良因子,應激反應即可緩解。魚類感冒病等即屬此類。

2.化學應激

因水中溶氧過低,酸鹼度的超標,鹽度超過魚的適應範圍,有機質含量、生活汙水、工業廢水、農藥、魚藥以及漁業自身汙染等因子引發。急性應激表現為體色變化、粘液分泌、體表粗糙無光澤以及平衡失調、停食、呼吸障礙等。

長期應激會引起魚的鱗松、鰓絲髮黑或發白、突眼、體腔腹水、肝腫大並腐爛、肝色淡或充血、膽囊腫大、膽色淺、黃膽、腎腫或腐爛、腸無食、含水、充血或發烏、拒食甚至死亡等一系列代謝障礙病症。一般魚類肝膽綜合症即屬此類。

3.生物應激

因生物種群密度過高、品種搭配不合理、病原感染、敵害生物侵襲等引發。養殖魚類常表現出行動呆滯、離群獨遊、共濟失調、食慾下降、生長遲緩、瘦弱、體色變黑、鰓蓋及尾鰭運動頻率增加。中華鰠引起的翹尾巴病等即屬此類。

4.營養應激

營養應激包括飼料品種、質量、數量以及氣味等的突然改變,飼料原料、飼料配方的突然改變以及某些營養成分的長期缺乏或過量、營養水平的改變等也都可引起魚類的厭食、叢集狂遊、體色變異、充血、蛀鰭、腐皮等應激反應。魚苗階段易發生的跑馬病即屬此類。

二、應激對魚類的危害應激的危害集中在應激反應的第三階段,適當的自然應激可是機體逐步適應環境,提高魚類的生產效能。

但是如果應激源的刺激強度超過機體防禦系統的補償能力,或者刺激作用得以延續,使魚類受到高強度的應激源或長時間刺激時,就會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從而危害機體。

應激對魚類造成的危害及由單一的,也有綜合的,且其影響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抗病力減弱過度的應激,會給機體帶來不可修復的損傷,破壞機體的防禦系統,導致機體對應激和疾病的抵抗力喪失。

水產養殖中的應激?

大量試驗表明,動物受到應激源的刺激後,因糖皮質激素的大量分泌,導致胸腺、脾臟和淋巴組織萎縮,使嗜酸性白細胞和T、B淋巴細胞的產生、分化及其活性受阻,血液吞噬活性減弱,體內抗體水平下降,從而導致集體免疫力下降,抗病力減弱。據報道,低PH值水體環境使中華鱉血漿皮質醇濃度升高,血清溶菌酶活性和吞噬細胞吞噬活性降低,抗病力下降,引發魚類疾病。

2.導致魚類繁殖力下降,應激可使促卵泡激素、促黃體激素、催乳激素等的分泌增多或減少,從而引起魚類的繁殖力下降。急性刺激可使褐鱒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增加,而使亞口魚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降低,延長應激刺激的時間可使虹鱒促性腺激素含量低於正常水平。王吉橋(2002)也曾報道,驚擾或機械操作可使虹鱒提前或推遲繁殖,也可加速或完全抑制尼羅羅非魚的繁殖。

3.導致生產效能下降,應激時,機體必須動員大量的能量來對付應激源的刺激,而使機體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分解代謝增強,合成代謝降低。應激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皮質醇,而皮質醇能抑制肌肉組織對氨基酸的提取,使血液中氨基酸含量增高,並轉移至肝,從而促進糖原異生,與此同時,它還能加速脂肪氧化過程,導致生長停滯、機體消瘦。

4.導致機體的代謝障礙,過度的應激,會使機體的代謝發生紊亂,導致自由基和一些有毒代謝產物的大量產生,從而使器官組織因自由基及毒物的積累而造成損傷,影響機體的健康生長,嚴重時機體會因代謝障礙而死亡。如投餵了氧化變質和黴變的飼料後,就可能引起魚類體色變異等病變。

三、應激的控制勿庸置疑,應激已嚴重危害著各種養殖魚類,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水產養殖業的迅猛發展。

這與人們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經濟效益而進行高密度養殖形成很大的矛盾。為了保證高產、高效的水產養殖業生產,減少或避免應激造成的損失,一些水產科技工作者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並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1.改善養殖環境,加強養殖管理在當前的水產養殖中,養殖戶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養殖產量,增加經濟效益,往往在飼養管理中忽視了養殖動物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忽視了天然狀態下養殖動物生物學特性,強制性地加進了許多不適宜於養殖動物健康生長的管理成分,這就是一種應激。

因此,要減輕應激對魚類等水產動物的危害,首要的是要創造一個適宜於養殖動物生活和生長的環境,與此同時還要制定一套人性化的養殖方案和具有動物福利的養殖管理制度,總之,一切都要遵循“適其天性”的原則。

2.投餵優質飼料,提高魚體體質優質的全價配合飼料不僅是促進魚體生長的物質基礎,也是保證魚體健康的物質基礎,因此,在魚類的健康養殖管理中,必須選擇最新鮮的和營養素最完全的優質配合飼料投餵,這樣不僅有助於保證魚體的快速生長,還有助於提高魚體的體質和抗應激能力,實現魚體的健康生長。

3.科學用藥,避免藥害濫用藥物和採用違禁藥物是當前導致魚類應激性疾病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藥物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用藥對症對因、使用劑量恰當、使用方法正確,它就可以發揮積極的治病、防病的作用;

反之,如果用藥不對症、使用劑量不當、使用方法錯誤,它不斷難以控制住疾病,還可產生藥害,引發藥源性疾病,損傷魚體肝臟,降低魚體的抗應激能力。此外,有些藥物本身就具有較強刺激性,使用時就會引起魚類的應激反應。因此,要減少或避免應激的產生,就必須合理選擇魚藥,科學地用藥,儘可能地避免藥害的發生。

4.合理使用抗應激新增劑,防患於未然為了提高魚體的抗應激能力、防治應激的發生,通常可以在飼料中新增一些抗應激的新增劑或藥物。抗應激飼料新增劑具有緩解、防治由應激源引起的應激綜合症的作用,能減弱應激對機體的作用,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抵抗力,從而提高機體的抗應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