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1978年,河南一工人挖到一些陶罐,24年後才知是國寶中的國寶

2022-07-09由 老馬嘮故事 發表于 漁業

昌赤路新線昌平段修嗎

1978年,河南省臨汝縣(今汝州市)閻村,一名工人挖到一些陶罐,想上交給縣文化館卻被拒絕,沒料到,其中一個陶罐卻被確定為64件不可展出的珍貴文物之一。

華夏大地,奇珍異寶遍佈,七八十年代,田地裡挖出一件寶貝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河南有個農民叫李建安,他聽說隔壁村子裡挖出了陶片,不禁心癢難耐。

1978年,河南一工人挖到一些陶罐,24年後才知是國寶中的國寶

李建安是個文物愛好者,平時還自學過考古 方面的知識,於是他興致勃勃地來到那片田地裡,看看能不能發現什麼寶貝。

別人都覺得李建安有些奇怪,可是他自己對此卻甘之如飴。並且,他真的有收穫,幾天時間,就挖出了十幾個陶缸。

這些陶缸容量不小,有五六歲的小孩的個頭那麼高,陶缸上面還有畫,其中一隻陶缸上的畫尤其引人注意。

1978年,河南一工人挖到一些陶罐,24年後才知是國寶中的國寶

只見一隻水鳥瞪著圓圓的眼睛站立著,嘴巴里叼著一條小魚,旁邊還有一隻石斧。李建安覺得這必定是一件文物,所以十分欣喜。

他當即將這些陶罐送到縣文化館,不料縣文化館的工作人員只是簡單地看了一眼,就斷定這根本不是文物。李建安沒有辦法,只好將其帶了回去。

儘管這些陶罐不被文化館承認,但是李建安依舊固執的認為這是文物,他將其帶回家,小心翼翼的清洗了一遍。

1978年,河南一工人挖到一些陶罐,24年後才知是國寶中的國寶

誰知清洗過程中又有新發現,一隻陶缸中竟然有骨頭。李建安只覺得吃驚,可是他的家人卻覺得晦氣又瘮得慌,他們勸李建安將這些陶缸扔掉,李建安不肯。

大約是對於文物的執著,一年時間過去了,李建安依舊在為這些陶罐奔走呼號。那個年代,文物管理不規範,許多人撿到文物,第 一時間想到的是據為己有,像李建安這樣的人還真是不多。

李建安的執著引起了縣文化館的重視,領導親 自接待了他,並許諾會找來專家為這些陶缸做鑑定。

專家見到這些陶缸後十分震撼,他們認為這些陶缸應該來自新石器時期,可謂歷史悠久。這些陶缸穿越6000年,來到現代,似乎用無聲的語言為我們揭開了當年那段沉睡的歷史。

1978年,河南一工人挖到一些陶罐,24年後才知是國寶中的國寶

那麼這些陶缸究竟是幹什麼用的呢?根據考古專家們的研究,這些陶缸是作為葬器使用的,這也解釋了為何李建安在其中發現了骨頭。

陶缸上的畫,不管是叼著水鳥的魚,還是旁邊的那塊石斧,都很有那個年代的特色。

根據專家們的研究和考證,原來這些陶缸用於當初的一種特殊的葬禮,也就是“陶缸葬”。6000年前,如果哪家的孩童夭折,那麼就會用這種方法將孩童的屍骨進行安置。

1978年,河南一工人挖到一些陶罐,24年後才知是國寶中的國寶

如果沒有這些陶罐,那麼我們也不會知道古人有這種喪葬習俗。這就是陶缸的考古研究價值。

根據陶缸的圖畫,考古學者們將陶罐命名為“鸛魚石斧圖彩陶缸”,如今這隻陶缸珍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2003年,國 務院公佈了一張名單,上面列著64件不可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鸛魚石斧圖彩陶缸”便位列其中。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歷史之悠久,陶畫之精美在中國考古發掘史上都十分罕見。陶缸也是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的代表。

1978年,河南一工人挖到一些陶罐,24年後才知是國寶中的國寶

同時期發現的其他陶缸大多造型一般,圖畫也比較樸素,沒有特點,可是“鸛魚石斧圖彩陶缸”上的圖畫色彩優美,圖畫有趣,頗有意境,藝術氣息濃厚,文化價值也很高。

為了表彰陶罐的發現者李建安,當時的文化館獎勵給他5雙手套。在李建安看來,獎勵是不重要的,關鍵是文物能夠被國家收藏保護,實現文物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