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我的扶貧故事”優勝獎——我很在乎“李書記”

2022-06-23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漁業

異蟲能合併嗎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我的扶貧故事”優勝獎——我很在乎“李書記”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我的扶貧故事”優勝獎——我很在乎“李書記”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我的扶貧故事”優勝獎——我很在乎“李書記”

“我的扶貧故事” 優勝獎

我很在乎“李書記”

作者:李晚成(安化縣人大)

按照全縣的統一安排,2018年8月,我離開了繁華的縣城,熟悉的工作環境和溫馨的家庭。來到了距縣城10公里外的東坪鎮伊溪村,開始了我的駐村扶貧生涯。

說到駐村扶貧工作,對於生活在農村的我並不陌生。記得還在很小的時候,我的家裡就住過從城裡來農村鍛鍊的知識青年。而如今,自己也擔任了這一角色,心裡難免忐忑,作為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要怎樣適應久違了的農村生活,改變村民貧困的現狀,駐村期間不給單位丟人,不讓村民失望呢?從熱情迎接我的部分村幹部疑惑的眼光中我感到了隱隱不安。可這能有什麼辦法呢?既然我來了,那麼就只有一條路:必須幹好。唯有以幹克難,才能砥礪前行。

我所駐的伊溪村位於安化縣東坪鎮的東北部,由長田、伊溪兩個行政村合併而成,東臨馬渡,南臨泥埠橋,西接木子,北靠大園。全村共有45個村民小組,1508戶、5206人。村總面積15。5平方公里。現有貧困戶214戶、776人,大多數貧困戶因缺乏勞動力、長期犯病、自然災害、子女讀書、資訊匱乏、資金不足等因素致貧和返貧。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為農業生產、外出務工和種養業。屬非貧困村。村委會就座落在伊廖公路旁的一片開闊地、是一棟兩層樓房。

到村伊始,我抓緊熟悉村基本情況,在原駐村幹部後轉為扶貧隊員的中純師傅的引路下、利用兩個月的時間跑遍45個村民小組和214戶在冊貧困戶、及時記載各類貧困資料、同時熟悉每個人的長相。在扶貧隊員和村幹部的幫助下、在前期資料的基礎上。我們繪製了伊溪村民情地圖,涵蓋村容村貌、居住分佈、耕地、種植種類、普通村民戶、黨員戶、低保戶等。透過民情地圖,使我們對全村每一戶的情況有了全面、精準的掌握。

工作期間,我加班加點學習了國家、省市縣的扶貧政策和各類檔案。深知腳下沾了多少泥,心中才會裝下多少真情。秋高氣爽、我到離村部最遠的鴨爾組檢視貧困戶劉和國母子倆的生活情況,與組長交談五保戶黃高橋房屋的修建問題。陰雨綿綿、我又及時到塘堤組廖勇平家中檢視危房改造施工進度,叮囑安全第一。天氣漸冷、我與村幹部一起檢視伊廖公路的擴改情況等等。漸漸地我在村裡身影多了,村民認識我了,知道村裡工作隊有個李隊在為他們跑前跑後、常常跟我打招呼;李隊,吃了麼?安化最簡單樸實的一句問候,我心裡卻有無比的激動。是扶貧把我引到這裡,引到這田間地頭。在這種環境下只有俯下身、沉下心、知民情、解民憂,才能幹實事。

我時刻牢記駐村工作隊的職責,與村幹部、駐村幹部一起研究制定了《伊溪村2018-2020年扶貧工作發展規劃》,內容涵蓋危房改造、安全飲水、通組公路、技能培訓、精神文明、環境衛生、產業開發等。村上214戶貧困戶的幫扶幹部除東坪鎮政府幹部還有10位本村的黨員組長,按規定幫扶幹部每個月都要來村幫扶和貧困戶結親戚,解決實際困難。但常常有些時候,村上黨員組長們因為忙於各自的生計而不能來村按時走訪,常常電話跟我溝通,讓我到他的幫扶物件家中走訪瞭解實際情況,久而久之,這些貧困戶跟我處得比幫扶幹部還熟。大事小事先找我看行不行、事情多時常常使我“焦頭爛額”。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我的扶貧故事”優勝獎——我很在乎“李書記”

省市縣的各類檢查是檢驗脫貧攻堅成效的重要手段。駐村期間,我們迎接了大大小小十餘次檢查,伊溪村的214戶在冊貧困戶、整理出來44個資料盒,這些資料每一頁都凝結著工作隊和村幹部的心血。每一次的迎檢我們都是嚴肅認真的對待、只想在檢查中不拖縣裡鎮上的後腿,不給村上抹黑。有時候為了整理資料加班加點、連續奮戰、沒有人叫苦、也沒有人叫累。眾多表格的填寫和各種材料的整理歸檔有時也難免內心苦澀,但是一想到幫扶的貧困群眾一張張掛滿笑容的臉,一聲聲質樸的感激,一聲聲親切的“李書記” ……我知道我所做的工作群眾其實都看在眼裡,刻在心板上,記在他們的人情日記中。

透過我們的不懈努力,截止目前,完成了村上主幹道伊廖公路近5公里的擴改、添置垃圾桶750個。貧困戶完成了危房改建和易地搬遷。義務教育期無失學輟學學生、所有家庭均參加新農合和扶貧特惠保險,扶貧車間安化鴻輝漁縣廠解決了近十戶貧困家庭的就業問題。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我的扶貧故事”優勝獎——我很在乎“李書記”

我以村為家,把村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五保戶賀少田的房屋漏水,我積極為他從有關方面爭來資金、動員村上的黨員積極分子為他義務修繕;村民張大仙身患腦血栓需花鉅額醫療費治療,我和村計生專幹又娟為他積極籌劃建立“水滴籌”並帶頭積極為他籌款。

扶貧工作有了些許成績,但也有遺憾常常讓我揪心。村民張愛香70歲高齡一個人寡居在林臺組高山上,周邊近兩公里都沒有其他房屋,當我們工作隊走訪到她家時,她高興地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親人似的、眼裡含滿了淚水,並向我們訴說她的兒子媳婦因為生計長年在外打工未回她在家如何如何地孤獨無依的情狀。還有貧困戶林祥開一家三口,兩個兒子均為精神病人,每當老人談起他的兩個兒子那種絕望無助的語調,聽著都讓人心酸。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我的扶貧故事”優勝獎——我很在乎“李書記”

在村裡的這段時間讓我體驗了別樣的人生,雖然感受到了最無奈的缺水停電,最惡劣的嚴寒酷暑,最擾人的奇草異蟲,但是也讓我體會到了農民的質樸和期盼,分享到了他們脫貧致富的喜悅。扶貧經歷讓我深深體會到農村條件雖然艱苦但卻是最好的鍛鍊人的學校,可以讓我學到舒適中學不到的東西。基層工作雖然很棘手、很難幹,但實踐是最好的課堂,我走到了處理矛盾的第一線,基層工作的最前沿。群眾工作不好做,但基層幹部群眾是最好的老師,和他們一起摸爬滾打,能讓我學到吃苦耐勞的精神、淳樸善良的品質。

我沒有橫刀立馬、捨我其誰的豪邁,也沒有高山流水,談笑鴻儒的清雅。我只是平凡的扶貧幹部,我只是在平凡的崗位上講述著平凡的故事。

運營管理:安化縣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

投稿郵箱:1216579@qq。com

編輯:鄧巧俏 / 責編:李志賢 蔣蕾 / 稽核:夏慶之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我的扶貧故事”優勝獎——我很在乎“李書記”

原標題:《【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我的扶貧故事”優勝獎——我很在乎“李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