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千萬別吃!泉州食安辦釋出緊急提醒

2022-06-22由 瀟湘名醫 發表于 漁業

浮尾藻可以吃嗎

夏季來臨,

氣溫逐漸升高,

織紋螺、河豚到了毒素最強的時節,

各類野生菌也進入生長旺季,

由致病性微生物汙染食品

而引發的食源性疾病等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風險增大。

河豚

#

河豚又稱“氣泡魚”、“吹肚魚”、“氣鼓魚”、“乖魚”、“雞抱”、“龜魚”、“街魚、”“蠟頭”、“艇鮁魚”等。河豚毒素相當於劇毒藥品氰化鈉的1250倍,且毒性穩定,經100攝氏度、8小時炒煮以及鹽醃、日曬等均不能被破壞。河豚毒素中毒後,人體會出現口、唇、舌尖、手指輕微麻木等早期症狀,隨後出現嘔吐、步行困難、言語困難,進而出現血壓迅速下降、呼吸困難,直至意識消失,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河豚毒素不只存在於河豚體內,在某些海洋生物中,比如雲斑櫛蝦虎魚、織紋螺等也可能含有這種毒素,尤其是織紋螺(俗稱“

海絲螺

”、“

麥螺

”等)。目前為止,尚沒有針對河豚毒素的特效解毒藥物。一旦中毒,通常只能採取催吐、洗胃等去毒措施和對症治療處理方式,但救治成功率不高。

織紋螺

#

織紋螺,俗稱“

海絲螺

”、“

海螄螺

”、“

麥螺

”或“

白螺

”等。泉州市沿海縣(市、區)均有分佈。織紋螺的外形特徵為尾部較尖、細長,長度約為1釐米,寬度約為0。5釐米,約指甲蓋大小。引起織紋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會在短時間內侵蝕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產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狀,潛伏期最短5分鐘,最長4個小時。特別是赤潮期間,織紋螺因吞食河豚卵或攝食“赤潮”中的有毒藻類、富集和蓄積藻類毒素,毒性更強。對食用織紋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解毒藥物。

野生蘑菇

#

大部分毒蘑菇與可食用菇長得極為相似,很難憑肉眼準確分辨。對於公園裡、山林間的野生蘑菇,請不要採摘,更不要買賣和食用。一旦食用不當,極易引起中毒,重者將危及生命安全。有毒蘑菇共200餘種,其中最常見也最致命的毒蘑菇為

致命鵝膏(又名“

白毒傘

”)

,是一種肝損害型劇毒蘑菇,正常人食用50克便可致命。這種蘑菇通體白色,很容易被市民認為是無毒蘑菇而誤食。

為保護公眾身體健康,避免發生誤食河豚魚、織紋螺和野生蘑菇導致的中毒事件,泉州市食安辦提醒廣大市民朋友:

(一)不捕撈、不購買、不食用河豚魚、織紋螺等水產品;不採摘、不食用野生蘑菇。

外出就餐時謹慎選擇魚類貝類菌類等食品,消除僥倖心理,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同時,勸導身邊的親朋好友不要食用河豚魚、織紋螺和野生蘑菇,改變不良飲食嗜好和風俗習慣。

(二)誤食後,如發生口唇、手指麻木、腹痛腹瀉等中毒症狀的,應當立即到醫院就診,不得延誤。

(三)一旦發現食品流通和餐飲服務環節加工經營河豚魚、織紋螺和野生蘑菇,

請及時撥打12315舉報電話進行舉報。

對從事生產經營河豚魚、織紋螺和野生毒蘑菇的單位和個人,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予以處罰。

泉州市場監管、泉州市食安辦

編輯:翁欣桐

稽核:陳勁楠

【來源:泉州晚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