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不是認錯一個字,而是缺少嚴謹治學精神

2022-06-22由 透過心眼觀社會 發表于 漁業

㓨是什麼讀音

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祭侄文稿》中有錯字,一千多年來竟然沒人發現?近日,一段女學者孫鶴在某媒體文史欄目的影片被書法圈內網友圍觀,並在知乎、微博、微信影片號等多個網際網路平臺上引發討論。孫鶴在影片中指稱著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有錯字,她表示:“這個字,沒有寫成刺,寫成㓨(她讀jia)字,這本身是一個錯字,但他(顏真卿)不知道。唐代所有的官稱當中沒有㓨史的,只有刺史,對不對?”孫鶴目前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政法大學藝術經紀研究中心主任。

不是認錯一個字,而是缺少嚴謹治學精神

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在《祭侄文稿》中將“刺史”寫成“㓨史”,如果廣大隻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吃瓜群眾看到後認為顏真卿寫錯字了,並把“㓨史”讀成“jia”史,確實情有可原。因為“九年義務教育”所學知識體系,教科書上只有“刺史”,沒有“㓨史”。

但是,孫鶴作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首都師範大學書法文化研究所書法藝術方向的博士生、中國政法大學藝術經紀研究中心主任,一個以研究書法藝術為專業的學者,卻犯下很多隻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吃瓜群眾犯下的錯誤,而且是在學術性電視節目裡說出來。這樣實在讓人難以接受,簡直是在誤人子弟,與其書法藝術專業專家的學術身份極不相符,任何理由都洗不白這個將伴隨一生學術生涯的汙點,別拿學術界的一家之言當學術汙點的藉口。

孫鶴認為顏真卿《祭侄文稿》中的“㓨史”寫錯了,並把“㓨史”讀成“jia”史,看上去只是讀錯了一個字,犯下了很多人都有可能犯的錯誤。但實際上這種低階錯誤背後缺少的是嚴謹的治學精神、學術精神。

眾所周知,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不是一部普通的書法藝術作品,《祭侄文稿》與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北宋蘇軾的《寒食帖》並稱為“天下三大行書”,亦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二”,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墨跡原作之一。這樣一部流傳勝廣的書法藝術作品,如果顏真卿真的是把“刺史”錯寫成了“㓨史”而不知,根本輪不到孫鶴來指點錯誤,顏真卿犯下的低階錯誤早就被歷代書法大家、專家學者指出來了。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從嚴謹治學層面說,孫鶴懷疑顏真卿《祭侄文稿》中的“㓨史”寫錯了,那麼就應該進行求證,而不是想當然的下結論。從學術研究角度,最起碼有四點需要思考,一是顏真卿的這個低階錯誤為什麼沒有其他專家學者指出來,二是顏真卿在其他文稿中有沒有把“刺史”錯寫成“㓨史”,三是顏真卿為什麼會把“刺史”寫成“㓨史”,四是“㓨史”的“㓨”字正確讀音。如果孫鶴從這四個層面進行求證的話,甚至犯下字典或百度一下,就不會得出顏真卿把“刺史”錯寫成“㓨史”的結論,更不會把“㓨”字讀成“jia”,就能準確地認識到“㓨”是“刺”的異體字,在宋代以前是人們的常用寫法,並不是只有顏真卿一個人這麼寫。

總支,在浮躁思潮氾濫的今天,學術界人士一定要多一些坐冷板凳精神,多一些嚴謹治學精神,切莫信口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