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中國古代青銅雕塑線條的特點

2022-06-21由 沁心文史 發表于 漁業

鬼璽誰拍賣的

公元前

21

世紀,夏建立第一個奴隸王朝起,就宣告了浪漫天真的原始社會的結束。奴隸制社會是一個充滿殺擄,充滿殘暴與血腥的社會,但不可否認的是,奴隸社會也創造了燦爛瑰麗的文化。正是由於他們的汗水,他們的智慧,最主要的是他們的虔誠,才會有那一件件美輪美奐的青銅雕塑。

在奴隸社會,奴隸主為了維護他們的自身統治,於是

“鑄鼎象物”。剛剛建立起來的夏朝,陶器燒製仍是當時手工業的重要部門,青銅的鑄造物,目前發現得較少,其造型、紋飾基本上是承襲彩陶文化。到了商朝,手工業生產規模已相當大了,分工亦相當細,其中青銅冶鑄、製陶、玉石牙骨雕刻和染織都有專門作坊,作坊內部又有專業分工,其中與雕塑藝術有關的青銅鑄造工藝、玉石雕刻工藝尤為顯著。

中國古代青銅雕塑線條的特點

西周是我國奴隸制社會的高度發展階段,奴隸制的各項政治制度更加完備,經濟、文化藝術都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西周官營手工業中的青銅冶鑄業,居於最重要的地位,冶鑄地點和產量都遠遠超過商代。周朝在前代基礎上,利用玉器、青銅器確定了封建等級制度,即所謂的

“周禮”,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核心之一。

隨著宗法制度的瓦解,西周的理性精神代替了偉大的商帝國,成為中國文明的基礎。線作為青銅器的裝飾語言,由繁華、浮躁趨向簡樸、端莊,表達了均衡與安定的思想。從宗教的美到理性的美,從精神的激情到知性的平衡,線的藝術精神也完全從單一形式的裝飾美的系統中走出來,被時代文化氣氛所推動,匯入渺渺的人類文明長河之中。夏、商、週三代雕塑以青銅器雕塑最有代表性,就以青銅器雕塑為例,來說明這段時間雕塑線條的特點及其演變。

優美靈動的“S”形曲線造型

商周青銅雕塑大多數是曲線造型,特別是

S

”形曲線最為引人注目。自西周及其後的春秋戰國時期,曲線造型的特色逐漸形成並穩定下來。這時由於“百家爭鳴”帶來的思想繁榮以及強調個體的自我尊嚴與價值,更重要的是由於楚文化的影響,藝術作品充滿著浪漫的想象。富有想象力是楚文化的主要特徵,“

S

”形是楚文化在造型藝術上的抽象形式,這一富有動感的造型形式與充滿浪漫想象的楚文化是一致的,“

S

”形的廣泛應用,透露了一種喜悅與歡快,在人物造型上也趨於流暢。

中國古代青銅雕塑線條的特點

例如龍耳尊,是春秋早期作品,龍耳尊通體都是

S

形造型,這個容酒器的造型特點是大口、細頸、鼓腹,一波三折呈

S

形,兩側的把手也是龍造型的“

S

”形。還有“龍蛇鬥鈕飾”,更是“

S

”形明顯誇張。再如戰國中晚期的《錯金銀雙翼銅神獸》,神獸的頭高昂並向一側扭轉,嘴咧著露出參差的利齒,前胸寬闊,弓身抬臂,兩肋生翼,利爪著地,額上有一個後彎的角,看到這尊青銅雕塑,自然而然會聯想到南朝《齊武帝陵辟邪》以及唐朝順陵的獅子,它們極其誇張的“

S

”形動態造型是一脈相承的。再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虎形雕塑,都以曲線為基本造型特徵,這一造型特徵一直影響到南北朝時期的帝陵雕刻,此後的中國雕塑藝術基本上保持了曲線造型的基調。

凝重、剛硬、繁複的金石氣青銅雕塑線條

青銅器的主要功能是用來祭祀的,體現著國家的

權力和

威嚴,殷商時代,祭祀是一種十分莊嚴的儀式,先民們透過祭祀祈禱平安、豐收、勝利等,所以我們看到的青銅器無論從造型還是紋飾線條都要為這一功能服務,所以每件青銅雕塑都裝飾繁冗,各種紋樣多種手法,在繁複凝重的線條中透

神秘與威嚴。

可以這樣說,遍覽整個中國古代雕塑史,雕塑線條最剛強最響亮的是青銅雕塑線條,這一方面有銅的材質以及工藝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當時奴隸社會民族精神的寫照。如果把水墨線條比作絲絃低語,那麼毫無誇張地說,青銅器線條是鋼琴的鏗鏘之聲,這種線條以後也就成了中國水墨畫、中國書法線條的一種審美樣式

——“金石氣”線條。就本質而言,青銅紋飾的線條與金文線條是一致的,都是用精神與靈魂鑄出來的。它們的作用也是一致的,都是起裝飾作用,為宗教及禮儀服務。

中國古代青銅雕塑線條的特點

其實,最初的青銅器上的一些紋飾和金文很難區別的,例如有些族徽,即可看作紋飾,又可以認為是文字,有些青銅器雕塑本身也使用金文書法裝飾,在這個階段,書法與雕塑已融為一體。青銅器紋飾發展最重要的趨向是抽象化、線條化,在青銅器的紋飾中,線條作為最適宜表達當時藝術家們的體驗和情趣的手段而受到青睞。從此,中國藝術的線條的審美中出現了“金石氣”線條形態。

線條滲透著宗教、禮樂的精神

商周青銅器不僅僅是一種實用工具,它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象徵,商代是一個

“尊神先鬼”的時代,對天地、神靈、自然的敬畏主導著人的思維,青銅器作為溝通神靈祖先,貼近天地的禮器,必然決定了其紋飾是具有宗教意味的符號,並規定了紋飾應具備的特性。青銅器紋飾的配備,主要是出於人神溝通的宗教考慮和器皿功能的考慮。青銅器上的浮雕裝飾紋樣,以怪異形象的雄健線條,深沉突出的鑄造刻飾,恰到好處地體現了一種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原始宗教感情、觀念和理想,例如“夔紋”、“饕餐紋”。

中國文化,一方面是一個氣的宇宙,另一方面又是一個禮的世界。彩陶是輕型的,它的彩繪主要體現的是畫的精神,線條的曲折飛動之美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青銅是厚重的,它的形象及線條靠的是鑄,主要體現的是一種雕塑精神,構圖和秩序之美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青銅器線條本身凝重厚實,正好對應著禮的莊嚴齊一。商周青銅器紋飾雖然繁複、密佈,但都井井有條,秩序感很強,凝重的線條方中有圓,圓中有方,使人感覺到整齊、森嚴、神秘。

中國古代青銅雕塑線條的特點

在商周青銅器中,有許多是融樂器與雕塑於一體的,這暗示了古代中國音樂對雕塑的影響。然而,這種影響是透過陰紋鐫刻的方式來完成的。如許多石磬、編磬、編鐘,都遍佈對應著音樂的節奏音色和旋律變化的豐富紋飾。正是這些紋飾線條與那些跌宕起伏、流轉自如的暢達線條,展現出中國靈魂卓越的音樂感。它們猶如優美的旋律,靜靜地流躺在樸渾厚實,

“武威赫赫”的形體四周。

強烈對比的雕塑線條

商周時期的青銅雕塑造型繁複,裝飾華麗並不同程度地突出威嚴和神秘,以達到自己的藝術效果。這些紋飾線條密匝排布卻並不顯得

繁冗

,紊亂,相反卻感覺到井井有條,絲絲相扣,威武赫赫。這是由於青銅器是整體設計、合力完成的,透過

“對比”原則的非凡運用巧妙實現的。

粗細對比:絕大多數青銅器的紋飾有地紋與主紋,地紋線條細勁、主紋線條粗壯。這樣巧妙排布既繁密又不紊亂,主紋線條在細密的地紋的襯托下更加醒目,更加威武,更加莊重。

中國古代青銅雕塑線條的特點

靜動對比:青銅雕塑線條往往是地紋顯得靜,而主紋顯得動。例如:商代的《牛尊》,地紋是細密的雲雷紋,而中腹滿飾鳳鳥紋,夔紋及變形獸紋等主紋,相比之下,主紋顯得粗獷、靈動,而地紋卻顯得安靜、精緻。

陰與陽的對比:青銅雕塑的地紋線條往往是以陰刻為主,而主紋卻往往是以陽鏤為主。陰刻線細密有後退感,而陽鏤線粗獷有前進感,使得雕塑的空間感得到增強。

曲與直的對比:雖然青銅雕塑是曲線造型,而且紋飾也是雲雷紋、夔紋、饕饗紋、龍紋、鳳紋等曲線為主,但如果我們仔細琢磨卻會驚訝地發現,這些線條都是曲中有直,雖然造型靈動,但是青銅雕塑卻不顯得輕浮、飄蕩,反而覺得穩重、厚實。

這就是因為,在曲的造型中,設計者巧妙地滲進了直的因素。青銅紋飾如雲雷紋,雖然是圓圈形曲線,卻不是標準的圓,而是一種方圓,圓中有方,方中有圓,正是因為這些方的因素,使這些藝術品非常含蓄耐看,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