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周讀」感悟上猶客家門匾

2022-06-21由 上猶釋出 發表于 漁業

雕去掉周讀什麼

「周讀」感悟上猶客家門匾

「周讀」感悟上猶客家門匾

作者 | 舒羽 朗讀 | 胡春豔

中華傳統文化是炎黃子孫在五千年文明史上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歷史文化,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精神家園。我從小浸潤在家鄉傳統文化之下,祖輩們常說: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不能淹沒於故紙堆中,塵封於學者教授的案頭前,它的價值在於傳承和弘揚,只有讓孩子參與其中,才能避免斷層,煥發活力!所以長輩們在一年一度的祠堂祭祖活動中最津津樂道的要數給後輩們傳承組訓、教習道理。

「周讀」感悟上猶客家門匾

受家族習俗的影響,很小的時候我就對自家門額上的四個大字感興趣,不止一次纏著爺爺奶奶給我講解其中的由來和道理,這就如磁石一般吸引著我……

爺爺告訴我說這是客家門匾。在上猶的五萬多戶農村家庭中,還有四萬多戶家庭保留了客家門匾習俗,上猶的客家門匾不僅是一種微標,也是一張姓氏名片,透過客家門匾不僅可以知道主人的姓氏,還可以知道主人的精神追求與價值取向。不同姓氏有不同的門匾,同一姓氏,門匾內容的呈現的形式也可能不一樣,如“叔度高風”,“石公流裕”,“東觀流徽”,“江夏遺風”,“春申遺風”這幾幅都是黃姓的客家門匾。

「周讀」感悟上猶客家門匾

我恍然大悟,難怪看到同樣是我們黃姓,門匾卻不盡相同。“那這個門匾是怎樣形成的呢?”遇到問題我總是不停的詢問,爺爺卻不嫌煩,反而耐心講解:客家門匾習俗的形成有一段特殊的歷史。在明末清初,從廣東,福建遷徒過來的客家人與原著居民經過了一段長期的土地戰亂時期,當地政府為了化解矛盾與仇恨,採取了強制聯姻的方式。客家人在建了新房後,為了表明自己在這塊土塊上立基,紮根,也為了彰顯宗族門弟,教化子孫,塑正門風,他們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把能夠反映姓氏淵源,先輩德行的故事濃縮成四個大家,採用石刻,雕刻,手寫的方式繪製在大門的門額上,這就是上猶最初的客家門匾。

「周讀」感悟上猶客家門匾

每一個客家門匾都是一個人文教育的視窗,而且每一個門匾背後都有一個歷史故事呢!客家門匾均由四個字組成,但我們只要看前兩個字都大抵知道這門匾所要表達的內容與寓意。那就我們的黃姓來說,“叔度高風”,叔度是東漢名士黃憲的字,黃憲博學多才,高雅有風度,學富五車。“東觀流徽”與“江夏遺風”指的是黃香博學與盡孝。黃香是東漢時期的江夏人,曾官至尚書令,東觀是皇家的藏書館,黃香曾在東觀主持工作,黃香因孝出名,《三字經》中收錄其事蹟這樣寫道:“香九齡,能溫席,孝與親,所當執”,說的則是黃香在9歲時便知道給母親盡孝了。

每次聽到爺爺的敘述都能讓我有種油然心生的敬佩,在感嘆祖輩們崇尚美德的同時,我覺得更多的是反思自己的言行。“百善孝為先,博學益己身”不正是我們祖輩們對子孫們最殷切的希望嗎?讓我們攜手在傳統文化的浸潤下成長,共營家鄉美好的明天!

音訊製作:朱瓊

編輯:王薈

稽核:陳源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