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陶淵明:不會種地,出門乞討,但依然能做一個快樂的人

2022-06-13由 昭烈名臣 發表于 畜牧業

居然和依然的意思

陶淵明:不會種地,出門乞討,但依然能做一個快樂的人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詩歌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更是說過不學詩,無以言這樣的話。

詩歌作為重要的抒發情感的載體,又分為很多型別,其中山水田園詩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類別,是文人墨客非常喜愛的一種型別,這種型別的詩一般以表達某種閒情雅緻為主,能夠集中反映詩人當時放鬆的心情。

比起其他嚴肅題材的詩歌來說,山水田園詩一直屬於閒情雅緻的一種,尤其是對於一些比較有名的寫田園詩的詩人,助於王維,陶淵明謝靈運等人,大家一想起來他們,彷彿總是置身於“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的美好畫卷之中。

但是在所有田園詩人中,陶淵明卻是個非常另類的存在,因為其他詩人寫田園詩,有點像現在的城市白領去農家樂體驗生活,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有感而發寫出一些傷春悲秋的句子供人玩味,謝靈運就是典型的代表。

對比到陶淵明則是,他可不是來度假的,他本身就是農民,完全就是以經歷者的角度來寫詩,這就是陶淵明與其他田園詩人最大的區別,別人是用獨家的心情來寫田園詩,而陶淵明則是以一種當時人的視角來寫自己的生活。

很多人也都知道陶淵明的那句“草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同樣是田園詩中的精彩名句,但是很少人知道陶淵明的另一種生活,那就是作為農民,陶淵明經歷的普通農民的遭遇,甚至是比普通農民更慘的遭遇,畢竟陶淵明這個農民還是個半路出家的。

陶淵明:不會種地,出門乞討,但依然能做一個快樂的人

被人誤解的五斗米

陶淵明的被人詩人所推崇,除了他的詩文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尤其是他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被後代無數人傾慕和嚮往,比如李白就很讚賞這種行為,並且寫詩說自己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以此來致敬陶淵明。

雖然很多人都沒有陶淵明那種說不幹就不幹的勇氣,依然擋不住大家對陶淵明的喜愛,或許正是這種難以做到的灑脫才讓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而顯得彌足珍貴。

但事實上我們很多人都誤解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意思,陶淵明的這種做法也並不是後世理解的那種“不能摧眉折腰事權貴”,而是有著當時特定的含義。

當時陶淵明做的是彭澤令,屬於縣令一級的小官,但是同僚讓他穿戴規矩一點去拜見督郵,這個行為居然激怒了陶淵明,留下了一句“鄉里小兒”這樣的話,就憤然而去。

這裡其實有一個非常大的一點,陶淵明是個讀書人,這也不是他第一次做官,在官場上穿戴整齊去見一下自己的上司,這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怎麼陶淵明就感覺這是在侮辱他了呢?

問題就出在這個要拜見的物件督郵什麼,如果你看過三國一定對督郵這個官職不陌生,小說裡曾寫過張飛怒打督郵的情節,真實的歷史中是劉備打了督郵,性格一向以溫和自居的劉備居然都會打督郵,那麼這個督郵到底是找誰惹誰了,怎麼動不動就遭人如此討厭呢。

陶淵明:不會種地,出門乞討,但依然能做一個快樂的人

事實上督郵在漢代屬於監察系統的官員,監察系統的官員能夠直接決定被考核物件的升遷甚至是整個前途,所以古代官場上一般對督郵都是比較敬畏的,尤其是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更是如此。

但是作為一線監察系統的官員,都是一些資歷比較淺的人,這是整個監察系統的特點所決定的,作為一線監察官必須要資歷淺,沒有複雜的盤根錯節的關係,這樣辦起事情來才能相對順暢,而且萬一出了什麼事,讓新人背鍋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這個一線的督郵都是陶淵明口中所說的鄉里小兒,但是在儒家傳統的倫理中,卻是年輕人要拜見長輩的,陶淵明並不是受不了拜見一個上司,而是受不了穿戴整齊拜見的這個人,完全就是個鄉里小兒。

如果是太守這種德高望重的人來了,讓陶淵明出去拜見,陶淵明肯定也是沒話說的,後人只看到了不為五斗米折腰,卻沒看到這裡的原因,誤以為陶淵明是喜歡自由所以才憤然辭官的。

這裡是個美好的誤會,後來的人動不動就拿不為五斗米折腰說事,他們口中的這句話早就變成了不向權貴和上級低頭的意思,完全不是陶淵明當年的理由了。

那麼陶淵明當年就這麼匆匆的辭職了,他的生活後來過的怎麼樣呢?

陶淵明:不會種地,出門乞討,但依然能做一個快樂的人

農民的悽苦

不做官的陶淵明是瀟灑了,再也不用為那些無休止的公文和接待煩心了,但是沒了工作的陶淵明卻要為另一件事煩心,那就是吃飯。

無論如何人總是要吃飯,所以陶淵明回到家中之後,就只能自己親自種地來養活自己了,種地這種事情連時代務農的人都不敢說自己種的好,更何況是半路出家的陶淵明。

陶淵明自己在詩文中寫道,自己早早惡就拿著鋤頭在田地裡勞作,但是無奈的結果卻是“草盛豆苗稀”,這樣是結果實在是陶淵明很是尷尬,辛辛苦苦的結果居然是草長得比莊家還茂盛,哪怕是詩文寫的再好,這莊家的生長還是要靠辛勤的勞作呀。

儘管陶淵明兢兢業業的在種地,但是結果卻是非常糟心的,他的詩文裡寫過自己的境遇是,冬天裡沒有衣服穿,夏天裡吃不飽飯,每天都希望天趕緊黑,天黑了睡覺就不覺得餓了,這些都是陶淵明詩句中提到的真實生活,可惜世人總是看到那些優美的句子,卻很少在意這些真實的悽慘生活。

你以為這些就是全部嗎,當然不是,除了生活的悽苦之外,為了生存下去,陶淵明還做過討飯的事情,而這些也都被他用詩文記錄了下來。

比如下面這首乞食詩: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主人解餘意,遺贈豈虛來。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

這首詩寫的很直白,因為餓的實在是受不了了,陶淵明決定去別人家討飯,剛開始還是張不開嘴,幸好主人還是個通情達理的人,不但給了頓飽飯,而且還給了陶淵明酒喝。

不過陶淵明卻多少變現出一點“無賴”得感覺,明確說了自己將來是沒法報答這頓飯的,實在報答不了,就寫首詩贈給這個好心人吧。

陶淵明的地種的不怎麼樣,結果是淪落到飢寒交迫去討飯的地步,這全然沒有了山水田園詩裡的詩情畫意,有的全是殘酷而冰冷的事實。

陶淵明:不會種地,出門乞討,但依然能做一個快樂的人

世人喜愛陶淵明的詩,往往會忽視這些悽慘的情節,只有真的理解了陶淵明辭官後的生活,才能更加欽佩他的辭官,尤其是後來陶淵明還是有機會做官的,但是陶淵明依然是沒有出來做官,這就能夠非常明顯的表現出陶淵明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了。

為了吃飽飯而去乞食的陶淵明是大家不熟悉的,但正是這種討飯的情節讓陶淵明前面的辭官顯得彌足珍貴,才能更加凸顯出陶淵明的那種不希望羈絆渴望自由的人格魅力和人生境界。

陶淵明:不會種地,出門乞討,但依然能做一個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