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清朝12位鐵帽子王對應12位帝王,很巧合更巧合的,還在後面

2022-06-03由 韋榮祝大家生活愉快 發表于 畜牧業

嘉慶有漢族血統嗎

清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以“王之立心行事,實為篤忠藎,感厚恩,明君臣大義。乃由宵小奸謀,構成冤獄,豈可不為之昭雪”為由,下令為清初攝政王多爾袞平反冤獄。在將多爾袞評價為“成一統之大業,厥功最著”以後,乾隆皇帝恢復其睿親王封號,令多爾博一支繼嗣並恩賜“世襲罔替”特權。

藉此機會,乾隆皇帝將清初諸王的封號逐一恢復,並特旨恩賜“世襲罔替”之權。自此,禮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莊親王、鄭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這八位被《清史稿》評價為“國初開創,櫛風沐雨,以百戰定天下,繄諸王是庸”的“鐵帽子王”體系才算正式形成。

清朝12位鐵帽子王對應12位帝王,很巧合更巧合的,還在後面

雍正八年,和碩怡親王胤祥薨逝,為表彰胤祥為大清王朝、為雍正皇權做出的巨大貢獻,雍正皇帝專門下達諭旨: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凡朕加於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得任意稍減。胤祥,也因此成為了清朝“守成”階段第一個“恩封鐵帽子王”。

清咸豐十一年,協助兩宮皇太后成功發動“辛酉政變”的恭親王奕訢,“授議政王,在軍機處行走,命王爵世襲,食親王雙俸”;清光緒元年,慈禧太后將近支皇室宗親愛新覺羅·載湉扶上帝位以後,賜其父醇親王奕譞“王爵世襲”;清光緒二十四年,在“戊戌政變”中鼎力支援慈禧太后的慶親王奕劻,被恩賜“王爵世襲罔替”。自此,清朝的12位“鐵帽子王”全部出現。

不管是歷史巧合還是故意使然,清朝一共傳承12位帝王,正好對應了12位“世襲罔替”的王爵。但是,如果細分下來,12位帝王和12位“鐵帽之王”竟還有著更為巧合的一一對應。

清朝12位鐵帽子王對應12位帝王,很巧合更巧合的,還在後面

清代王爺形象

慶親王奕劻的“鐵帽子”雖然來自於慈禧太后的恩賜,但其是12位“鐵帽子王”中唯一一位親眼見證清朝滅亡的王爺,而且被溥儀視為“斷送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的罪魁禍首。而且,以奕劻的敗家之舉和溥儀這個亡國之君,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

晚清時期的同治、光緒兩位皇帝,手中並無實際統治權,朝政大權完全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恭親王奕訢和醇親王奕譞這兩兄弟,都是慈禧太后的鐵桿支持者,但也始終活在她的操縱之下。就好像同治、光緒兩位帝王一樣,雖有帝王之名卻無皇權之實。

細分下來,曾經手握清朝內政外交大權數年的恭親王奕訢更像也曾親政過的同治皇帝;而始終唯唯諾諾、既無權又無能的醇親王奕譞更貼近他的兒子——光緒皇帝。

清朝12位鐵帽子王對應12位帝王,很巧合更巧合的,還在後面

從皇四子胤禛接過康熙皇權,成功升級為雍正皇帝的那一刻起,皇十三子胤祥即被牢牢綁在了雍正皇權這條大船上,再無沒能下來。雍正皇帝用13年1000萬字的硃批,用一天只留給自己4個小時的睡眠時間,用一年只給自己放3天假的工作狂狀態,將進入停滯甚至倒退狀態的“康熙盛世”,再次推上前進軌道併為“乾隆鼎盛”的到來,打下了堅持基礎。

正如清史大家楊啟樵所言:“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要不是雍正的整飭,滿清恐怕早已衰亡”,雍正皇帝對於大清王朝的歷史功績,得益於其“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更得益於怡親王胤祥這位“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的鼎力相助。雍正皇帝的匆匆駕崩,或許還有著勤政以外的丹藥之害,但怡親王胤祥的薨逝卻是“贊襄於密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的必然結果。怡親王胤祥對應雍正皇帝,再合適不過。

清朝12位鐵帽子王對應12位帝王,很巧合更巧合的,還在後面

克勤郡王嶽託,禮親王代善嫡長子;順承郡王勒克德渾,禮親王代善之孫。從輩分上將,這對叔侄王爺是12位“鐵帽子王”中的僅有的兩位郡王,較之其餘10位親王稍差,正好應對清朝國力急速下降的中後期帝王——道光皇帝和咸豐皇帝這對“有心重振綱紀,卻回天乏術”的父子。

更巧合的是,嶽託是嫡長子,而道光皇帝也是嫡長子;嶽託是代善前妻之子,而道光皇帝在身為皇子時,也一直帶著嘉慶皇帝前妻之子的身份。

勒克德渾,在經歷了清初政治鬥爭的屢次打擊後,才被多爾袞恢復皇室身份並被晉封郡王爵位;而咸豐皇帝在被秘密立為皇儲之前,也曾經被自己的六弟奕訢數次擊敗,後經老師杜受田指點,“藏拙示孝”方成正果。

莊親王碩塞、肅親王豪格

這對年齡相差20歲的親兄弟,更像是一對父子。在“櫛風沐雨,以百戰定天下”的清初時期,豪格作為皇太子的嫡長子,從天命年間便開始跟隨父輩征戰;及至崇德年間,他已經成長為可以和多爾袞、多鐸等父輩王爺平起平坐。他的年少征戰、履立戰功像極了自己的父親皇太極。這位被後世評價為“其殊勳茂績,誠可為開國之大人物”的猛將,或許才是皇太極早就屬意的皇位繼承人。

碩塞自順治年間開始崛起,這位27歲便英年早逝的一代悍將,敗李自成、敗福王朱由菘、敗猛將姜瓖;憑藉赫赫戰功,年僅18歲便獲封親王爵位。清末大家評價碩塞為“秀潤天成,無塵世氣”,這位絕無悍將像,卻屢立戰功的“美男子”,是不是像極了不願做皇帝卻“入主中華,奄有萬方,統一天下”的順治皇帝。

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

多爾袞,清朝唯一一位被死後追封為皇帝的“鐵帽子王”,於清朝歷史上的存在感絕對不亞於任何一位正經帝王。這位曾被順治皇帝評價為“輔朕登極,佐理朕躬,歷思功德,高於周公”的清初攝政王,“總成其事,攬權行政”,為清朝入關、平定中原並穩固統治根基而做出的巨大貢獻,絕對無人能及。多爾袞不是皇帝,但如果沒有多爾袞,“則清之一統,未可必也”;多爾袞並非開國攝政,但他在入關之初的“忠心輔幼、攝政專斷”,和開國之君無異。

而被《清史稿》評價為“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的康熙皇帝,不就是在清初諸王紛紛薨逝以後,強勢穩固清朝之統治根基、絕對奠定清朝之遼闊疆域的多爾袞嗎!

多鐸,雖然被乾隆皇帝評價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但其一直活在哥哥皇太極和多爾袞的庇佑之下。如果沒有皇太極繼位以後,需要拉攏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三兄弟,以對抗“三大貝勒”的強大勢力;如果沒有多爾袞攝政以後,需要重用這位可以完全信任的悍將;多鐸的歷史地位不會這麼高,他的軍功也不會如此多。

在皇太極和多爾袞庇佑下逐漸成長的多鐸,是不是像極了被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兩代帝王悉心培養,併為其留下絕佳統治環境的乾隆皇帝。“康乾盛世”,是在乾隆年間達到了鼎盛狀態,但如果沒有康熙皇帝的基礎、雍正皇帝的努力,這份“鼎盛”的水分,可想而知。

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

一句話,康熙皇帝對禮親王代善“忠冠當時,功昭後世”的積極評價,用在後金政權的創立者——努爾哈赤身上,是不是再合適不過。

鄭親王濟爾哈朗,唯一一位來自源自皇室宗親的“鐵帽子王”,僅就其較低的存在感和較遠的血統,是不是就如同清代唯一一位漢族血統皇后魏佳氏所出的嘉慶皇帝。另外,濟爾哈朗雖然功績頗多,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對多爾袞權勢的平衡和最後清算;而嘉慶皇帝能讓後世記住的“大作為”,也只有一件,那就是對權臣和珅的清算。就此來看,這位特殊的“鐵帽子王”最應該對應“血統不正”的嘉慶皇帝。

不管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12位“鐵帽子王”能夠如此明確的對應12位清朝帝王,也正應了《清史稿》那句評價:“奠定中原,征服華夏,其所以能成大業者,皆仰賴諸王僇力行間,櫛風沐雨,勤勞佐命”。一姓天下,生死同命,本該如此。

參考文獻:《清史稿·諸王列傳》、《明清史料》、《清代通史》、《愛新覺羅宗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