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安迪的抉擇:等了19年的越獄不是說走就走那麼簡單!

2022-06-03由 影評MovieReviews 發表于 畜牧業

昨天又重溫了這部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影評網站上評分居高不下,儘管電影推出的當時並未受到廣泛關注,據說是片名不夠吸引人導致票房不佳。但後續的口碑持續發酵,兩大主角之間的情誼、細膩描述監獄裡受刑人的矛盾心理以及大快人心的逆轉劇情,在20幾年後的今天還是讓影迷津津樂道。

今天,我想要來說說這部每次只要看到或者聽到別人談起就會忍不住再看一遍的電影,但僅以片中被誤判入獄19年的安迪·杜弗倫當作討論主題,介紹這位“殺妻銀行家”為什麼花了19年挖了隧道以後,終於在某一天決定要逃離肖申克監獄。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肯定覺得這有什麼好討論的呢?當新獄友證明安迪確實被誣告後,向典獄長要求再審的安迪不但沒有獲得典獄長的支援,還因為口無遮攔被迫關禁閉1個月,期間更導致新人湯米因知道真相而被殺,獲釋之後的安迪意識到自己對妻子的債已經還清,並和飾演瑞德的摩根弗里曼說了那句跟電影本身一樣經典的臺詞: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要麼忙碌著過活,要麼忙碌著去死)

接著,在那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之後,安迪“憑空消失”,典獄長這才發現隱藏在美女海報後面挖了19年的洞,那是電影的反轉時刻,也是安迪用時間與壓力換來的自由。

沒錯!這是電影演的,這是劇情跟角色無可避免的走向,每次看到這幕的我都會溼了眼框,但不斷重看後,我決定從角色心境為出發,探討一下“安迪的抉擇”。重新溫習的時候我不會從頭開始,而是點到隨意位置。而我這次的重看也正是從安迪講述如何幫典獄長洗黑錢以及老獄友布魯克斯出獄後卻因為不適應生活而自戕,讓瑞德說出:

These walls are funny。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s, it gets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 (監獄裡的高牆很有趣,一開始你想要逃離它們,但慢慢地,你開始習慣牆內的生活,然後變成你需要它們了。這時,你就被“體制化”了。)

這句臺詞道出肖申克監獄的殘忍,它讓獄友一時的錯誤用一生來還,年輕入獄出來時已經白髮蒼蒼,失去謀生能力又飽受社會歧視的壓力,使得老布魯克斯寧可待在監獄或選擇死亡,也不敢面對曾衷心期盼的自由身份。

安迪的抉擇:等了19年的越獄不是說走就走那麼簡單!

而光從這兩點來看,我這才發現安迪·杜弗倫的越獄,其實沒有我本來想象的那麼灑脫,甚至更有可能地,要是沒有年輕湯米說出他的冤獄真相,也許這位銀行家可能根本不會越獄?

幫典獄長洗錢

安迪的抉擇:等了19年的越獄不是說走就走那麼簡單!

這部電影是百分之百的原著改編,因此早在原著作者史蒂芬金的筆下,安迪就已經會靠著洗黑錢、做賬這招幫萬惡的典獄長洗白收取的回扣以及在越獄成功後把這些錢歸為己用。這是《肖申克的救贖》這篇小說埋的伏筆,也是本片的經典轉折。然而,作者卻未寫出太多的細節(因為當時這個故事歸類為中篇小說),因此有些洗錢的內容,是在這幕安迪與瑞德的圖書館戲中才從安迪的嘴巴里被揭露,安迪在此時告訴瑞德:

沒有人會因此坐牢,因為調查局、國稅局追查時,並不會找到典獄長或我身上,反而是一個叫做史蒂芬斯的幽靈,這個人只存在在檔案中。

我相信當觀眾看到這段話時,就像瑞德一樣肯定佩服安迪的聰明絕頂,而已經知道結局的觀眾則會樂此不彼,因為他們知道這是電影埋的伏筆,但仔細聽安迪說的內容,其實還是可以發現一件事,那就是即便鑽系統漏洞可以讓典獄長及自己脫身,但被追查的風險會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那就是這位幽靈史蒂芬。

安迪的抉擇:等了19年的越獄不是說走就走那麼簡單!

換句話說,在片尾穿著西裝跟擦亮皮鞋的安迪走進銀行領錢時,雖然看起來是許多關於犯罪電影的“分錢時刻”,但在這部刻畫人性以及逃獄劇情的故事裡,它同樣帶著風險,只是因為肖申克監獄的不人道生活,讓我們自動淡化這個洗錢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

而說到“不人道的監獄生活”,我接著要說的正是這件事!

肖申克監獄真的那麼可怕嗎?

《肖申克的救贖》的片長為142分鐘,將近三個小時的篇幅並不只為了講越獄這件事,還有監獄生活、體制化以及塑造安迪和瑞德這些主要角色的個性,也因為片長超長,讓導演有足夠的時間不特別提到卻淺移默化地雕刻觀眾對肖申克監獄的印象,它的步驟粗略列出如下:

安迪入獄,感受到監獄的可怕(差點被強暴)。

安迪開始發現自己的作用,因此慢慢受寵(獲得獄友、警衛隊長好感)。

安迪開始耍任性(想要建立圖書館、放音樂給全監獄的人聽)。

安迪開始受到信任(典獄長要他洗錢、獄友樂於協助他)。

從這幾個簡單的轉變不難看出一件事:安迪也被體制化了!也許他表現得沒那麼明顯,也許他花的時間較長,但漸漸地,觀眾不難發現安迪所待的肖申克監獄好像不是那麼可怕了,典獄長雖然愛挑刺兒,但也不見其危險性;監獄生活雖然苦悶,但好像有幾個朋友一起打屁聊天也不算太難熬。這正是體制化(institutionalized)的過程,但我過去被安迪越獄這件事以及摩根弗里曼溫和又安穩的旁白給騙得忽略了這件事,我們都以為安迪是那隻關不住的鳥,他一直想著要飛出牢籠,但卻忘記他可能存在著屬於自己的抉擇時刻。

所以隧道真的挖了19年嗎?

既然扮演幽靈去領出黑錢會有風險,越獄肯定也有死亡的風險,安迪也可能受到體制化的影響而寧可躲在高牆之內,那再問一個過去可能從未想到的問題:隧道真的挖了19年嗎?

獄友瑞德在知道安迪逃獄後的旁白中提到:我曾經戲稱要挖出去需要100年,但安迪花了19年。這句話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聽起來並無毛病,但假設今天我們是安迪·杜弗倫,以安迪的角度來看,他真的挖了19年才完成嗎?有沒有可能是18年、17年,又或者更短呢?

會問這個問題並不是斤斤計較確切的時間,因為電影想強調的是花了非常多的時間跟毅力完成,不過,哪一年挖完之所以對我來說重要,是因為這代表著本篇文章的主題“安迪的抉擇”,如果他早就挖通了隧道,那有一年至兩年的時間,他可以挑選任何適合的時機,反而不需要在與典獄長賭氣被關,兩個月後才做這麼有風險的事。因此,湯米告知真相以及被殘忍謀殺之後,才是安迪真正決定脫離“體制化”的時刻,他在肖申克監獄的心境轉換也可以補足成:

體制化前

安迪入獄,感受到監獄的可怕(差點被強暴)。

安迪開始發現自己的作用,因此慢慢受寵(獲得獄友、警衛隊長好感)。

體制化後

安迪開始耍任性(想要建立圖書館、放音樂給全監獄的人聽)。

安迪開始受到信任(典獄長要他洗錢、獄友樂於協助他)。

脫離體制化的時刻

安迪反抗典獄長。

安迪越獄。

回頭來看安迪脫離體制化的時刻,就會發現反抗典獄長這件事,其實是安迪決心去衝破體制化枷鎖的一個開始,因為這個時期的安迪已經是體制的一份子,他開始相信監獄裡的生活有自己的立足空間。

這導致當得知自己確實被冤枉時,安迪的反應竟是找典獄長討回公道,而當他與之對抗,甚至說出:“我不想再幫你洗錢”這句話時,幾乎是有意無意激怒這位陰險又殘忍的人。在還沒去體會安迪的心境以前,這些行為都是不太合乎邏輯的危險動作,畢竟沒人說得準會不會被典獄長下令搬空所有物品,若真的這麼做,那隱藏在海報後面的通道遲早會被發現。

過去,結尾的震撼太鼓動人心、蒂姆羅賓斯飾演的安迪以及摩根弗里曼飾演的德瑞兩人戲裡戲外的友情太美讓我忽略了這個逃獄前矛盾的行為模式,如果單就行為本質來看,安迪反抗典獄長跟越獄這兩件事是彼此衝突的。

很多職場類的文章總是會把《肖申克的救贖》形容成安逸的工作環境或職場,指稱要是體制化後,員工很難跨出舒適圈而有所突破。這些後續被延伸出來的主題也造成我忽略了行為本身的心境轉變,畢竟:在職場跳出舒適圈後的決定、反抗老闆或公司決策的結果都只是離職,如果沒有經濟壓力,你可以說走就走。但肖申克監獄不同,所謂的離開在生與死之間僅有一線之隔,是用生命壓上全部的賭注。

所以,你說安迪·杜弗倫是否做了艱難的抉擇?德瑞的旁白說得輕鬆:“安迪可能認為自己不想再蹲了,於是離開。”但其背後或許沒那麼瀟灑也沒那麼簡單,我甚至認為,要不是冤獄的真相被揭發,也許這位聰明的銀行家,早已是監獄的一部分,牆上的大洞可能也只是永遠用不到的裝飾品,安迪和德瑞的友情會在監獄裡告終,他會選擇留下,而那句: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要麼忙碌著過活,要麼是忙碌著去死)

也就不是經典,而是成了體制下苟活的最佳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