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武漢“最牛面板科”掌門人:10萬張病理切片煉就“火眼神探”

2022-06-03由 長江日報 發表于 畜牧業

病理特殊染色是查什麼

匯聚名醫,照亮生命

作為長江日報創刊73週年

暨長江日報讀者節系列活動之一

“醫路星光”大型公益科普直播

今天(24日)進入第三場

武漢市第一醫院面板科主任陳柳青

將為大家“雲”上科普

談談“科學護膚”那些事

武漢“最牛面板科”掌門人:10萬張病理切片煉就“火眼神探”

別人說我很神,我只不過是把表象和病理結合起來!

武漢“最牛面板科”掌門人:10萬張病理切片煉就“火眼神探”

她是武漢“最牛面板科”的掌門人,是湖北省、武漢市面板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17年來,她看過不下於10萬張的面板病理切片,報告過不下百例疑難少見病,是患者眼中的“火眼神探”。她對面板罕見病如數家珍,每年經手診斷的病理切片超過1。6萬例。她在中南地區首開大皰性面板病專科門診,吸引著湖北省乃至全國的皰病病人前來就診;在華中地區首開光動力無痛光動力診療中心,且首次將患兒安全治療年齡降到1歲。她說,科室要想走得遠,就要推動學科進一步向前發展。

01

把表象和病理結合起來

享受在顯微鏡下撥開迷霧的那一刻

陳柳青:“別人說我很神,我只不過是把表象和病理結合起來!”

專科到底該如何發展?在武漢市第一醫院面板科主任陳柳青看來,一個專科要發展得好,走得遠,首先要有紮實的臨床基礎,還要具備能推動這個學科向前發展的能力。而學科的發展,科研、創新是最大的推動力。

16歲考進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後陳柳青回到老家襄陽當了一名內科醫生。3年後,陳柳青選擇去了面板科。“在內科當心血管醫生好好的,幹嘛要跑到看皮炎溼疹這些小病的面板科?”做兒科醫生的父親不理解。

學生時代的陳柳青最享受在顯微鏡下撥開迷霧的一刻。

面板科病種有3000多種,其中不乏各種疑難病、罕見病,大有發展空間,陳柳青堅持自己的決定。兩年後,她考上了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現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5年碩博連讀,師從國內面板病理學的引領者孫建方教授和知名面板病理學家曾學思教授。

2005年,陳柳青博士畢業來到武漢市第一醫院時,每年只有2000-3000份面板病理切片。在她的努力下,現在每年病理切片能達到1。6-1。7萬份,樣本庫裡已經擁有超過20萬份面板樣本,樣本量居全國前三。

“紅斑、丘疹、風團、結節、皰疹、膿皰這些基本皮損,就像是一個個英文字母,排列組合成各種面板病。面板病理是從另一個維度認識這些排列組合,更精準地診斷疾病。”痴迷於面板病理的陳柳青極其享受在顯微鏡下撥開迷霧的那一刻。

02

10萬張病理切片煉就“火眼神探”

透過蛛絲馬跡揪出大病

在武漢工作的17年,陳柳青看了不下於10萬張的面板病理切片,報告過不下於百例的疑難病、少見病,“挑戰”過國內的病理學泰斗,對疑難病、罕見病如數家珍。17年的潛心鑽研,讓她煉就了一雙金睛火眼,被譽為“火眼神探”。

武漢“最牛面板科”掌門人:10萬張病理切片煉就“火眼神探”

陳柳青參加第二屆國際再生醫學研討會。

曾有一位江西患者,輾轉多家醫院始終無法確診,抱著一線希望來到武漢市第一醫院找到陳柳青。她仔細詢問病史,檢視患者鼻背部隆起增厚變形,特別注意到他講話有明顯重音,仔細檢視患者上顎後,發現有潰破。

“這可能是鼻(腦)毛黴病,再拖下去會危及生命!”陳柳青火速安排病理活檢和真菌培養,檢查結果證實了她的判斷。經過2個多月的住院治療,患者痊癒出院。

“很多系統性疾病和內臟腫瘤,在面板上都會有表現。”陳柳青說,當面板科醫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透過這些表象抽絲剝繭“看到”內在疾病。這些年,透過面板上的這些蛛絲馬跡,她揪出了不少早中期腫瘤和系統性疾病。“別人總說我很神,其實我只不過是把表象和病理結合起來了。”

03

面板科也能看大病和疑難病

帶領“最牛面板科”躋身國內前列

從獨立開展免疫熒光、免疫組化,到特殊染色等技術,診斷疑難性面板病的能力逐年增強,每年經她手診斷的病例超過1。6萬例次。作為武漢“最牛面板科”掌門人的陳柳青,帶領著科室臨床規模和服務能力一步步躋身國內前列,獲得全國首批面板影像示範中心、國家區域中醫面板病診療中心和多個面板病研究中心。

天皰瘡是面板病的重症病種之一,很多面板科醫生望而生畏。陳柳青從不拒接這些“麻煩”的患者。2008年陳柳青在中南地區首開天皰瘡門診,帶領該專病成為全國天皰瘡臨床研究中心之一,成為華中地區卓有影響力的專病組。

2018年,她在華中地區率先開展全麻下光動力治療,首開華中地區無痛光動力診療中心。在4年時間裡完成了千餘例鮮紅斑痣的治療。且首次將患兒安全治療年齡降到1歲,診療患者的數量及質量均居華中首位、國內前列。

“面板科也是能看大病和疑難病的!”看著女兒在面板病領域一點一滴的成績,父親由最初的質疑,到現在由衷地為她感到驕傲。

04

從臨床到科研再回歸臨床

才是真正的以病人為本

武漢市第一醫院面板科年門診量超過130萬,在全國位居前列,醫生們都有著很豐富的臨床經驗。陳柳青坦言,2011年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學習的半年,讓自己清楚地意識到光有經驗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用科研來固化它。

她表示,醫生的經驗是個性化的,要把個人經驗變成具有可推廣的、可複製的方案,需要大量的臨床樣本和嚴謹的研究。在臨床中發現問題,這是科研的基礎,再從大量樣本中去尋找疾病的發病規律,從基礎研究中發現機制,尋找解決的方案,再回歸臨床進行驗證推廣。在陳柳青看來,從臨床到科研,再回到臨床,這才是真正的以病人為本。

武漢“最牛面板科”掌門人:10萬張病理切片煉就“火眼神探”

陳柳青正在給患者做面部鐳射治療。

“我們醫院七八十年代就獨立開設了面板病理、真菌、免疫實驗室,這在全國都是領先的,極具前瞻性的,為我們的臨床和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陳柳青表示,醫生只有見得多,才會想得多,技術的進步能幫助醫生做出更加精準的診斷。面板科發展非常快,新技術、干預手段層出不窮,目前已經進入了精準治療時代。不能只滿足於臨床服務能力和臨床規模,還要在科研、教學、轉化上下功夫。

從國家級面板病研究所學成歸來的陳柳青,深知高層次的平臺建設在學科建設中的重要性。陳柳青瞄準影響人民健康的面板感染和免疫方向,引進高階人才,積極籌備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並與國內頂尖真菌感染研究的廖萬清院士團隊合作。五年磨一劍!依託武漢市第一醫院建設的“面板感染和免疫實驗室”在2022年2月以93。5的高分被納入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建設序列。

在陳柳青看來,一個好醫生首先要有仁心,願意去照護病人;其次,要有仁術,儘可能地為患者解除病痛。如果這個醫生還能帶領團隊做一點兒推動學科發展的工作,那就是“大醫”了,會給病人帶來更大的獲益。

今晚7:30,直播間見!

(37度裡丨長江健康融媒出品 記者:劉璇 通訊員:張夢石 張馨予 海報:馬晶晶 整理:費吟梅)

【編輯:餘麗娜】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