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從臺北到杭州,他帶著故去愛人的拿手菜,宴請了半個文化圈的名人

2022-05-30由 中信出版集團 發表于 畜牧業

青豆和甜豆是一樣的嗎

從臺北到杭州,他帶著故去愛人的拿手菜,宴請了半個文化圈的名人

在臺灣,能夠去臺灣著名作家、出版人詹宏志的家裡赴宴是一大美事。那是一場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盛宴,

楊德昌、侯孝賢、張北海、羅大佑、蔡康永、李宗盛等人都曾是詹府的座上賓。

詹宏志的妻子、臺灣美食作家王宣一作為這場宴席的東家,曾操持過大大小小近百場家宴,但每次請客仍全力以赴,她會花費三四天,跑三個菜市場,琢磨賓客的喜好,最終呈上一桌精緻味美的菜餚。

2015年,王宣一猝逝,詹宏志慢慢接替了妻子掌廚的位置。

他不希望妻子的手藝和那些獨有的菜餚就此消失,由此試著復刻妻子做的菜。

妻子王宣一去世後,詹宏志復刻宣一的菜來宴請好友。他給自己的宴席命名山寨版“宣一宴”,意指菜色皆為仿製妻子的手藝,並無創新改良的意圖。

他說,希望這個宴席能夠讓沒有接觸過宣一的朋友,在飲食的過程中認識宣一。

“返鄉尋味·家承之宴”杭州宣一宴

5月18日,詹宏志在杭州為親朋好友奉上了兩席以“返鄉尋味·家承之宴”為主題的宣一宴。

這場宣一宴滿溢著慢時光裡家的味道,受邀到場的除了家人,還有作家沈宏非、《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陳立、美食作家李舒等朋友。杭州是宣一母親的出生地,這次詹宏志以女婿的身份,代宣一把岳母當年帶到臺北的杭州菜帶回她們的故鄉。由於被《國宴與家宴》所講述的故事以及詹宏志復刻宣一宴的深情所打動,以傳播與重塑新時代家宴文化為己任的上海家承之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了此次活動。

美食作家、《民國太太的廚房》作者李舒認為,詹宏志所做的“宣一宴”是有傳承和沉澱感的事情:“詹老師在宣一宴裡傾注的不僅是幾天時間,傾注的更多是他的心意。人和人之間交往,動不動就說吃了沒,一起去吃一頓,但是請客來家裡吃飯這件事情是一件特別奢侈的事情,代表了主人對客人最高級別的心意。”

在本次杭州宣一宴上,當每一道菜上桌時,詹宏志都會介紹其背後的故事,不僅有讓李舒感嘆“有云朵味道”的青豆魚圓,更有名動臺灣文化圈,詹宏志一下飛機就開始燉煮的紅燒牛肉,而用到的牛腱和牛筋更是託陳立特別從內蒙覓得。

這些70餘年前隨宣一母親遠赴臺灣的經典江浙菜,在迴歸故里時卻讓人“相見不相識”。

下面帶領大家回味這兩道經典菜餚,從兩道菜的做法中尋找在時光中消逝的傳統之美,體味詹宏志內心深處那段難捨的家庭記憶、那份對愛妻的永恆情誼……

用時間與溫柔烹飪的紅燒牛肉

從臺北到杭州,他帶著故去愛人的拿手菜,宴請了半個文化圈的名人

紅燒牛肉,一道杭州菜,材料是來自內蒙——被詹宏志稱作是“姚明”級的牛肉。他選取牛的前腿花腱,花腱和牛筋分開來煮。詹宏志認為,牛肉的味道是天然乾淨的。因此只用水焯,不需要任何去腥手法,不加料酒,也不放姜。

之所以說這是用時間與溫柔對待的菜餚,是因為這道紅燒牛肉,需要進行九次處理,烹飪時間至少為四天半。

在三四天的時間裡重複“沸騰、熄火、再次沸騰、再次熄火”,詹宏志用如此反覆的烹飪手段來保持牛肉的本來味道,使滋味浸入熟透近軟爛的牛肉牛筋。

詹宏志談及做這道菜的“秘訣”:“所謂火候足時它自美。火候到了,味道就來了,一點一滴等,完全不用強火去攻,用非常柔軟的方式對待它,讓它完成。最後牛筋澆汁混在一起,加糖收汁宴客。”

作家李舒從這道菜中品嚐到了濃濃的心意:“這是有魔力的牛肉,不止是時間,詹老師一定傾注了他的更多心意在裡面。”

有“雲朵”般口感的青豆魚圓

從臺北到杭州,他帶著故去愛人的拿手菜,宴請了半個文化圈的名人

青豆魚圓同樣是一道杭州菜,材料是甜豆仁和魚圓。

詹宏志選用來自千島湖的鰱魚,他把魚肉片下來,去掉帶血的地方,把魚肉剁碎,不加任何粉,只有魚肉和蛋清。詹宏志說,“杭州魚圓口感應該像豆腐一樣,完全沒有咬口的,這才是魚圓該有的質地。”

原味的魚圓,配合從甜豆莢剝出來的豆仁,用清水煮,而不是用雞湯,這樣青豆的清香才會四溢。

在青白相間的小小一碗裡,湯裡的滋味全部來自於魚圓的軟綿細膩和青豆的清香,這樣原汁原味的做法,在餐廳裡很難見到了。

作家李舒感嘆青豆魚圓的口感:“吃了那麼多魚圓,詹老師這個魚圓是我吃過最有心的,你會發現裡面沒有粉,吃起來就像雲朵一樣,是真的會像在吃雲朵。”

從岳母身上學到的宴客之道

在《國宴與家宴》一書中,作者王宣一回憶:

“只要有母親在的場合,無不是賓主盡歡的,而且那歡愉和暖,絕不是無謂的交際應酬,是輕鬆平常且歡樂自在的。”

從臺北到杭州,他帶著故去愛人的拿手菜,宴請了半個文化圈的名人

王宣一與母親許聞龢

同樣,詹宏志也從岳母身上學習到了“待客之道”,比如

“乾貝不要整顆上桌,要拆開。因為露出富貴材料會給賓客壓力,好的材料不要乖張。請客是要讓客人覺得自在,而不是讓客人還請的壓力。”

FikaFika咖啡創始人James說,參加詹宏志的家宴,詹宏志上菜時總是很優雅,不會讓客人看到滿頭大汗的忙碌與狼狽。而這樣的“優雅”,也是詹宏志從岳母身上傳承下來的待客方式,“這是美學上的優雅節制,不管多忙,也要整理一下容貌,這也是教養的體現。”

詹宏志時常能從這些“待客之道”中體會到人情世故,“這裡隱藏著對世界的理解,無論是對待朋友還是其他任何人,給他人壓力會無路可出。只有保持節制,大家才能夠長期和平相處”,他說。

你記憶裡“媽媽的味道”是什麼?

在《國宴與家宴》一書中,作者王宣一記錄了母親的拿手菜餚與待客之道,描寫了一個家庭餐桌和廚房裡的光陰故事。王宣一常常在廚房裡邊做菜邊憶往,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媽是這樣做的,媽喜歡那樣做”,她用自己記得的步驟,嘗試重現母親的味道。

從臺北到杭州,他帶著故去愛人的拿手菜,宴請了半個文化圈的名人

在5月19日《國宴與家宴》圖書分享會暨媒體見面會上,以“媽媽的味道”為主題的影像故事徵集大賽正式啟動。該大賽旨在透過影像記錄媽媽親手做的菜,點燃人們對家的味道的集體記憶。

關注公眾號“壹家壹味”,獲得“媽媽的味道”影像故事徵集大賽的詳情。

《國宴與家宴》

從臺北到杭州,他帶著故去愛人的拿手菜,宴請了半個文化圈的名人

王宣一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9。1

在本書中,出身江浙世家的臺灣知名女作家王宣一以母親認真做飯、用心待客的家族故事為出發點,回憶了幼時圍在廚房飯廳,目光追隨著一位活潑時髦、溫暖歡樂、能幹寬厚、“有大將之風”的家庭主婦,記錄下的一個又一個動人的美食記憶。這是一個關於家的光陰故事,也是漫不經心間極具人情味的傳統飲宴文化的一次重生,而書中詳細記錄的一張張家族菜譜,更細膩勾畫並傳承了老一代江浙菜的風貌。

《民國太太的廚房》

從臺北到杭州,他帶著故去愛人的拿手菜,宴請了半個文化圈的名人

李舒 著

中信出版集團 | 2016。8

在本書中,作者李舒從“吃”下手,切入張愛玲、張大千、吳宓、黃侃、錢鍾書、張恨水、周氏兄弟等二十餘位民國時代文化大師的私生活,細數各位大咖的口味、嗜好、趣聞、雅事,並以此理出我們所熟悉的印象中難得的“陌生”。款款細述間,將這些大師再次予以生動描畫、使之豐滿。濃濃煙火氣息中,這些文人的吃貨本色一覽無餘——這,才是真實的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