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上海城市生命體徵系統將於近期釋出,助力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

2022-05-20由 文匯報 發表于 畜牧業

何為業務流程再造

上海城市生命體徵系統將於近期釋出,助力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

近日,寒潮席捲申城。城市,是複雜的生命體,上海作為超大型城市,面臨的除了寒潮天氣,還包括高溫天氣和防汛防颱的工作等滲透於城市執行的方方面面。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上海市城市執行管理中心常務副主任徐惠麗透露

,上海城市生命體徵系統將於近期釋出,助力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

未來將透過“一網統管”,出臺一系列城市執行生命體徵,助力精準預判,更好地應對城市可能存在的潛在危機。

何為城市執行生命體徵?

比如在防颱防汛期間數字體徵,就是對於全上海的防汛26個點位氣象的實時資料預報:包括157個水位的監測點還有550個雨量的監測點,以及公安、交通等部門1000多個點位的影片監測,全市1418個排水站,2。8萬里的地下排水管網等這些資料匯聚在一起。

上海城市生命體徵系統將於近期釋出,助力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

徐惠麗表示,在預判的基礎上,對於市民的城市執行過程當中,在交通各方面的問題時發現和處置上都可以提供一個實時預判和實時處置的基礎。資料越多的時候,會讓相關部門更加精準地投放力量。

以上海市徐彙區城運中心的職能巡邏車為例。當戶外溫度已經驟降到了零下3攝氏度,如何迅速儘快排除隱患?據巡邏車相關負責人介紹,巡邏車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根據車頂的監控探頭抓拍街上的突發情況。比如道路破損或者路面結冰,或者其他的突發情況如水管爆裂之類的,抓拍好了以後系統進行運算,判斷是否需要緊急處理的一些案件,如果有風險會把影象透過5G傳輸系統,實時傳輸給城運中心進行處置。

當案件透過巡邏車車頂的攝像探頭捕捉到,工作人員就會前往現場檢視。若發現隱患所在的街道非機動車道上有很厚的結冰情況,便立即鋪融雪劑,起到很好的融冰作用,同時相關的處置員也會拿鏟子把冰剷掉,兩者起到雙管齊下的作用,短時間內隱患消除。

上海城市生命體徵系統將於近期釋出,助力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

目前,徐彙區一共有15輛這樣的智慧巡訪車,每個街道鎮都有一輛,加上徐匯濱江和南站,一共是15輛車,僅這15輛車一星期就發現了將近1000左右的案件,每一個案件都從案件的發現、受理、立案到派遣,包括後期的處置以及現場核查、催辦,到最終的結案,都經歷了6個環節。大大提高了結辦隱患問題的能力。

放眼上海,這些發現機制和處置機制的變化,帶來了線上線下流程的變化。現在城市執行過程中,除了大資料以外,還有大量的物聯感知裝置,目前全市差不多千萬級這樣的裝置——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神器在我們看不見感知不到的地方,透過實時傳輸資料讓相關部門瞭解情況。

上海城市生命體徵系統將於近期釋出,助力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

透過線上線下協同聯動,主要是透過統一的雲數網編端演算法計算體系,在基層工作人員的手機端有統一的工作平臺,資料一到立即報到。“這就是一網統管在上海基層一個真實的工作場景。” 徐惠麗說,同時線上下又進行了針對不同場景的業務流程再造,改變傳統的各個部門各管一塊的局面。

比如這次寒潮天氣,長寧、黃浦、嘉定、浦東新區等很多區採用了有效的方法,透過資料的破壁壘流動,力量的跨部門跨層級的聯動,從而實現高效處置一件事。更早地預判地面會不會結冰,是否需要採取提前的措施預防結冰更好的守護市民出行的安全。長寧區凌晨12:30一根長100米的泵產生裂縫,凌晨3點搶險車已經到位,透過視覺化系統調動指揮區建管委,安排搶險力量,並在設定了相應護欄設定保證市民車輛不受影響的同時,以最快速度修復好;南京路步行街現在所有的大型廣告牌黃浦區都安裝了物聯感知裝置,可以感受振動、位移等情況,這樣一來行走的市民“頭頂上的安全”得到了較好的保證。

上海城市生命體徵系統將於近期釋出,助力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

還有市民透過隨申辦APP隨手拍向反映了很多情況,市民也成為一個個神經元,透過隨申拍接入一網統管發現端,成為城市治理的參與者。

徐惠麗表示,城運平臺構建好以後,多了三個鏡:一是放大鏡,透過12345人民建議和各種各樣的渠道,可以把原先看不清看不見的城市問題放大,調集部門資源解決。二是望遠鏡,透過資料和市民的提前發現,可以更好的預警預判問題,有了望遠鏡以後,工作主動和協同性就比原先要增強很多。三是內窺鏡,就是透過城市執行一網統管,越來越多的發現在城市執行自身建設傳統管理領域當中,與市民需求和城市執行不相適應的地方,大資料真實地告知各個環節的效能和效率。階段性的大資料分析也幫助各個部門和全市的城市執行體系不斷提高效率。

十四五期間的開局之年,城市的管理如何在未來更跨前一步,保證我們城市的執行更加高效,市民的感受度更高?

徐惠麗表示,未來,“一網統管”作為城市執行的牛鼻子,將透過數字化來推動提升城市的現代治理能力。現在,“一網統管”平臺上已經有50個部門,185個系統,730個應用。那麼在接下來的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發揮牛鼻子的作用,透過程式的速度去提升,把城市的生命體更好地呈現在管理端。

同時,也透過城市生命體中城市日常執行管理的問題,市民反映出來的需求,更好地來整合資源。在大平臺上更好的協同各方的資源,包括社會資源來為城市執行服務。

她還表示,最近正在著力研究數字孿生,但它不再是傳統建築領域上的“數字孿生”概念,希望能夠還原城市作為一個有機體生命體的,更關注我們的市民。在城市執行過程當中把市民的感受透過數字化的方式,以孿生的形態呈現出來,更精準地為市民群眾提供服務,解決困難和問題。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