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后代有沒有留下血脈?朱棣是如何對待的?

2022-05-20由 聞學天史 發表于 畜牧業

驢肉忌什麼食物相剋

有,他是建文年間惠帝朱允炆的兒子朱文圭,在建文四年(1402年)成祖朱棣攻佔南京奪得皇位後就被幽禁,被囚半個多世紀,他從2歲的幼童變成了50多歲的老者,等重獲自由後,牛馬不辨,如同傻子。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后代有沒有留下血脈?朱棣是如何對待的?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后代只有朱文圭軌跡清晰

建文帝朱允炆是太子朱標的次子,生母呂氏,朱標是朱元璋的心頭肉,卻太過刻薄在遷都一事中去世,在朱元璋望子成龍的心理下,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皇孫朱允炆的身上。

洪武二十八年,建文帝朱允炆迎娶光祿少卿馬全之女馬氏為太孫妃,建文元年被冊封為皇后,馬氏生育有二子,長子朱文奎和次子朱文圭。

朱允炆原本無緣成為皇太孫,由於洪武十一年,太子妃常氏逝世,朱標嫡子朱雄英也在洪武十五年去世,年僅九歲。所以將側室呂氏扶正,呂氏所生的朱允炆也就成為事實上的嫡皇長孫,有了繼承皇位的資格。

在明太祖朱元璋生命垂危時,確立了朱允炆為大明王朝的皇位繼承人。朱元璋生前已經考慮到,燕王朱棣可能是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後的潛在威脅。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后代有沒有留下血脈?朱棣是如何對待的?

因此,在自己時至彌留,下遺詔立儲的同時,還頒下遺詔,禁止所有藩王回京奔喪,算是臨死前最後為自己的孫子做了一點事。

然而,當朱元璋去世的訊息傳出後,朱棣派自己的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同往南京,代替自己南下弔孝,兵部尚書齊泰發現後,立即祭出太祖遺詔,建議建文帝將這三人扣押,用以要挾朱棣就範。

然而,建文帝心慈,並沒有這麼做。這時,徐達的長子、魏國公徐輝祖慌忙進宮對建文帝說:“三甥中,獨高煦勇悍無賴,非但不忠,且叛父,他日必為大患。”

只是朱允炆性格仁慈溫和,沒能抓住這次機會,“放虎歸山”,差點兒就能成為一個不錯的皇帝。可惜,一不小心,遺傳了他爺爺的猜忌,他認為叔叔們的實力太強了。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后代有沒有留下血脈?朱棣是如何對待的?

所以聽從齊泰、黃子澄等謀臣的建議,進行“削藩”,數月間,撤免了周、湘、齊、代、岷五個親王的藩王爵位,貶為庶人。

建文帝因為削藩之事,早已與皇叔燕王朱棣撕破臉皮,在眾藩王中,燕王朱棣不甘示弱,“智勇有大略”,逮住機會,搬出《皇明祖訓》,說建文帝身邊奸臣亂政,以“清君側”為名,發動了“靖難之役”。

經過三年的惡戰,南軍與燕軍也已經廝殺得難分難解。燕軍因為曹國公李景隆和谷王穗開啟金川門投降,而兵不血刃地進入南京,朱棣終於攻陷了南京。以至於建文帝毫無準備,甚至都來不及送兩個兒子出城。

於是建文帝在宮中舉火,當時宮中焰火四起,火光沖天,馬皇后不堪被俘受辱,跳入火中自殺,偌大的皇宮燒死的人不計其數。朱棣入宮後,開始清宮搜捕建文帝和皇后。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后代有沒有留下血脈?朱棣是如何對待的?

等到火勢稍熄,整個坤寧宮內留下數具燒焦的屍骸,其中經辨認有馬皇后,建文帝朱允炆和大兒子朱文奎卻就此失蹤。

因燒死的人數眾多,根本無法確認,就只好胡亂抬出兩具,由朱棣按照帝、後禮節安葬,至於安葬地的所在,無人知曉,也沒有追贈廟諡號。

有的說建文帝葬於宮中火海;有的說建文帝由地道出逃,落髮為僧,雲遊天下;又有一說,建文帝逃至東南亞,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就是尋找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確考,成為明史上的一大懸案。

他究竟是如何逃離重圍之下的宮城,又去了哪裡,沒人知道。燕王登基為帝之後,終永樂一朝,一直沒放棄尋訪其下落,可始終未有所獲。這成為永樂皇帝一個至死未釋的心病。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后代有沒有留下血脈?朱棣是如何對待的?

因此,朱允炆與大兒子朱文奎兩人的結局,至今都是個謎,就連《明史》都以“燕師入,宮中起火,(太子)七歲矣,莫知所蹤,帝(建文)不知所終”而草草帶過。

相比建文帝和的神秘消失和太子朱文奎下落不明,朱文圭的活動軌跡就清晰多了。那年兩歲的小兒子朱文圭落在了朱棣手中。

面對僅兩歲的侄孫朱文圭,朱棣也犯了愁,殺了吧,於心不忍,不殺吧,身份敏感,始終是隱患。

原本朱棣處死這個襁褓小兒,以絕後患的,但畢竟自己以非常手段推翻侄子皇位的,再對這個幼小的侄孫下手,恐怕會引起天下人的反感,更何況彼時的朱文圭對他的皇權根本構不成任何威脅,而留下他,用以標榜自己的仁義,何嘗不是件好事。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后代有沒有留下血脈?朱棣是如何對待的?

所以再三考慮,最終朱棣決定將年幼的朱文圭幽禁於中都廣安宮,朱文圭雖然保住了小命,但從此失去了自由,不讓他同外界接觸,保證他的衣食,稱為“建庶人”。

朱棣為了讓群臣和百姓相信他才是皇位合法繼承人,指使臣下銷燬了建文朝時期的一切檔案資料,並大量修改了《明太祖實錄》。

當時的史書,一概不稱朱允炆為建文帝,要麼稱為“建文君”,要麼直呼其名,連建文朝的年號,也不用。

1402年,應為“建文四年”,但朱棣硬將“建文四年”改為“洪武三十五年”,表示朱允炆不是繼承建文帝皇位,而是直接繼承太祖高皇帝的帝位。如此,洪武朝莫名多了4年,而建文朝則“被消失”了。

在朱棣死後,雖說政治環境逐漸變得寬鬆,但朱棣把建文帝在位四年的歷史全部抹掉了,根本不承認這個人當過皇帝。

這也導致了朱棣的子孫、後來的繼位者,到大明滅亡,一概不認朱允炆這個皇帝。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后代有沒有留下血脈?朱棣是如何對待的?

建庶人朱文圭被釋放出高牆

就這樣,建庶人朱文圭在廣安宮中漫漫無期地度過了一年又一年。先後整整經歷就五個時代: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

直到1457年,經歷了八年幽禁生活的英宗朱祁鎮,對於朱文圭囚禁的生活同感身受,意欲將其釋放,所以在重新執政後,大發惻隱之心,他對大臣李賢說:“親親之意,實所不忍。”李賢對此也大加讚賞。

雖然他身邊的人擔心放出朱文圭可能引起事端,但朱祁鎮泰然表示“有天命者,任自為之”。

史書上有這樣記載“聽居鳳陽,婚娶出入使自便。與閽者二十人,婢妾十餘人,給使令。”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后代有沒有留下血脈?朱棣是如何對待的?

也就說英宗朱祁鎮下令釋放“建庶人”後,在鳳陽為朱文圭修建房屋,任其自由出入,撥給朱文圭宦官二十人,宮女十餘人,還為其娶妻,以續其子,並派人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而此時,朱文圭已被幽禁五十多年,從未料想還會有被釋放的一天,面對如此聖恩,不免悲喜交加。

由於幾十年朱文圭一直在巴掌大的地方轉圈圈,只給吃喝,沒有人敢和這位落魄的王子說話,導致其近乎痴兒,出來後見牛馬都不能分辨,對現政權更無任何威脅了。

朱文圭雖然被放了出來,生活待遇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在高牆內的禁錮生活早已毀了他,以至於獲得自由後,不能適應外面的生活,沒過幾個月便去世了,享年五十七歲。

從這一點來看,朱棣雖說當時沒有殺朱文圭,但其實這種55年的囚禁,更冷酷殘忍!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后代有沒有留下血脈?朱棣是如何對待的?

那麼,問題來了,朱文圭有沒有後代呢?

據史料記載,建文帝一系是留下血脈的

有人說,朱文圭“出來時都不知女人是何物”,以至於從此斷子絕孫了!真相如何呢?其實,朱文圭沒大家想象的那麼愚蠢!

根據《明英宗實錄》、《明憲宗實錄》等史料的記載也提過“建庶人”,天順三年(1459年),朱文圭死後2年,當時朝廷的大臣淮揚巡撫都御史滕昭奏請,將建庶人、吳庶人重新囚禁,但被英宗朱祁鎮駁回。

但當時朱文圭已死,所以這裡所說的“建庶人”,很可能是朱文圭之子。而吳庶人,則是建庶人的叔父,建文帝的異母弟朱允熥的後代。“靖難之役”後,建庶人與吳庶人同年被廢為庶人並送往鳳陽禁錮。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后代有沒有留下血脈?朱棣是如何對待的?

而建庶人朱文圭在天順元年(1457年)被釋放出來幾個月後,便就去世了,朱文圭之後代,也因為是庶人身份,在史籍並無記載。

但在1467年,明憲宗還命令工部供應“建庶人、吳庶人”家的一些材料。而弘治年間,布衣繆恭上書明孝宗,請求給朱文圭後人封王!

顯然,這些史書記載都說明了朱文圭應該有後代,建文帝一系,是留下了血脈的。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后代有沒有留下血脈?朱棣是如何對待的?

寫到最後

古往今來的政治鬥爭,向來充滿血腥和冷酷,朱棣這一作為,一點都不奇怪。之所以不殺朱文圭,是因為朱棣需要一個好形象。好在,這位一生苦難的皇室貴胄,終究頑強地活到釋放,娶妻續子,努力給自己留下後代,延續了懿文太子、建文帝一系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