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馬肉臭,驢肉香,餓死不吃騾子肉”,騾肉難吃嗎?為何不吃呢?

2022-05-19由 北庵文史客 發表于 畜牧業

騾子是物種嗎

“馬肉臭,驢肉香,餓死不吃騾子肉”,騾肉難吃嗎?為何不吃呢?

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國人的餐桌上也有種類繁多的肉類,然而在民間卻流傳著關於不吃馬肉和騾子肉的話語。馬肉和騾子肉讓人們不能普遍接受的原因,和社會歷史有著極大的聯絡。

一。 馬肉珍貴

俗話說得好:“

馬肉臭,驢肉香,餓死不吃螺子肉

。”古代許多人都不能接受馬肉,甚至流傳出了馬肉臭的說法。馬肉的肉質到底有多臭才讓人們對它如此避之不及呢?

其實並不是這樣,馬對於古代人民來說是一種比較珍貴的動物。流傳於民間的成語“

老馬識途

”,一隊士兵認不清回家的路,但是經驗豐富的老馬憑藉自己的記憶找到正確的道路。馬不僅是古代人民打仗中不可缺少的坐騎,也是人類的好幫手。

大部分的馬會被當成戰馬來馴養,野生的馬更是因為性子烈,不好馴服而顯得更加珍貴。在古代書籍中曾經記載過的“

汗血寶馬

”,更是成為了只有皇室才能夠擁有的御用寶馬。

“馬肉臭,驢肉香,餓死不吃騾子肉”,騾肉難吃嗎?為何不吃呢?

現如今品種高貴的馬匹已經能夠透過人工繁殖的方法來養育,但是寶馬這種珍貴的概念依然深入人心,甚至有車名都巧取了寶馬珍貴的思路,以此來獲得更多的銷售量。

馬匹如此珍貴,對於普通的人家來說,馬自然也不會成為餐桌上的食物。為了更好保護這種人類的好幫手,“馬肉臭”這樣的說法,

或許只是人類為了暗示自己不要吃馬肉而產生的

就算是普通人家養了一匹馬,珍貴的馬自然也不會輕易成為淪落到餐桌上的食物,而是去馬擅長的地方發揮它應有的價值。

同時科學研究以及人類的實踐也證明,馬肉並不是臭的,但是由於馬經常運動,它的肉質更加緊緻,

腥味也更重

,如果不加以妥善的處理,馬肉的味道的確讓人不敢恭維。

“馬肉臭,驢肉香,餓死不吃騾子肉”,騾肉難吃嗎?為何不吃呢?

對於古代人來說,與其讓馬肉成為餐桌上的佳餚,還不如讓馬去放肆地在草地上奔跑。馬肉也因此並沒有成為普遍大眾認知裡的可食用肉類。

二。 任勞任怨的騾子

騾子同樣也是農耕時期的人類最好的幫手和夥伴,但是騾子並沒有像馬一樣高貴的身份,許多人卻依舊不願意吃騾子肉,

甚至說餓死也不吃

騾子的產生是一場美麗的意外

。在距今約7000年前,埃及地區的人首先將野驢馴化成了驢,之後到了距今約6000年前,歐亞草原上的人又將野馬馴化成了家馬,至此人類多了兩個交通和運輸工具。

“馬肉臭,驢肉香,餓死不吃騾子肉”,騾肉難吃嗎?為何不吃呢?

眾所周知,騾子是沒有生育能力的。它不能夠自我繁衍,但是相比於馬和驢,

騾子耐力更高

,它既不會像馬那樣珍貴,也不會像驢一樣脆弱,它還綜合了馬和驢的所有優點,

抗病能力好

,爆發力強,體型高大等。

並且騾子壽命很長,使用年限也能被延長,而且平時只要給它喂一些玉米粒或者是麥杆它就能吃得津津有味。

或許是因為是雜交品種,騾子的性格沉穩,無論有什麼樣的髒活累活,它都能很好地完成。

騾子的力氣很大

,推磨耕地用它都綽綽有餘,在農耕社會,騾子和牛是最常見的。

“馬肉臭,驢肉香,餓死不吃騾子肉”,騾肉難吃嗎?為何不吃呢?

但是在古代還有一個觀念深入人心,那就是“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騾子沒有生育能力,對於古人來說,如果吃掉一隻騾子無疑是犯了大罪。

如果一個人沒有後代會被認為是不孝,吃騾子肉就是對孝道更大的褻瀆,還有封建迷信的人認為吃了騾子肉也會變得和騾子一樣,沒有生育能力。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古代人自然對騾子肉敬而遠之。

那麼,騾子的肉到底是什麼味道呢?曾經也有家庭在騾子死後,把它的肉拿來燉煮食用。不過那會兒的騾子已經屬於老年時期,再加上它常年勞動,身上一點點多餘的肥肉也沒有,

騾子肉用鐵鍋燉了整整一個下午,也十分難嚼

,再加上平時沒有給騾子喂比較精細的飼料,騾子肉就更柴了。

“馬肉臭,驢肉香,餓死不吃騾子肉”,騾肉難吃嗎?為何不吃呢?

比起人們平時吃的豬肉,雞肉的鮮嫩肥美,騾子肉顯得有些難以下嚥,實在不適合被端上餐桌。

三。 驢子全身都是寶

提到驢子,人們對它的印象一下子就會變得豐富多樣。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

阿凡提和他的小毛驢

,小毛驢呆頭呆腦的形象深入人心。在河南驢肉也是一種很有特色的肉類:

驢肉火鍋,驢肉火燒

等菜類都是許多河南人的心頭大愛。

驢肉全身都是寶,它的驢皮可以熬成阿膠,是滋陰補陽,美顏潤膚的好東西。也有許多人說“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

。”見驢肉味道有多麼好吃。

“馬肉臭,驢肉香,餓死不吃騾子肉”,騾肉難吃嗎?為何不吃呢?

驢和馬,騾子都不一樣,雖然它們的外表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是個性和生活習性卻大不相同。驢雖然長得呆頭呆腦的,但是身體卻有些脆弱,它一旦像騾子那樣進行長時間的勞作,身體就會吃不消。還特別容易,在幹活的途中累死。

在騾子沒有廣泛地被使用時,驢子經常會在幹農活的時候不堪負重而死去。為了不浪費一頭驢,人們會選擇把驢大卸八塊,然後做成餐桌上的美味,改善生活。可是吃到了驢肉卻發現,雖然驢平時總是在勞作,

但是肉質卻格外鮮美

,經過精心的烹調之後別有一番風味。

漸漸地驢肉成為了人們喜愛的肉類食物,再加上驢是可以養殖的,它的後代也越來越多,很適合進行規模化的養殖。驢也漸漸地不再幹活,

轉而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一道別有風味的菜品

“馬肉臭,驢肉香,餓死不吃騾子肉”,騾肉難吃嗎?為何不吃呢?

如今驢肉也成為了河南等一帶地區的特色,驢肉的做法也層出不窮,不過它細膩的肉質和獨特的肉香也俘獲了一大批忠實粉絲。

無論是驢,騾還是馬,它們都在人類的生活中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是勞動社會和農耕社會中人類必不可缺的朋友。關於“馬肉臭,驢肉香,餓死不吃騾子肉”這句話雖然有些太過極端,

但是和社會背景和歷史原因都有很大的聯絡

如今各式各樣的食物被端上餐桌,在物資充足的年代裡,它們也早已經有了最適合自己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