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清明上河圖》背後,中國古畫臨摹師跨越血緣的母愛

2022-05-18由 新華社客戶端 發表于 畜牧業

臨摹的古畫有版權嗎

04:05

新華社北京5月9日電(記者魏夢佳、馬曉冬)紙絹易損,不易儲存。許多珍奇古書畫因此在漫長歲月、歷史更迭中損傷甚至消失。而精湛的臨摹技藝則可讓古書畫得以更好地儲存、流傳,讓後人得以一窺珍奇容顏。

上世紀50年代,一位繪畫造詣深厚的女畫家,四個孩子的母親,為了中國的文物保護事業,在藝術創作的黃金期,選擇了古書畫臨摹之路,從此默默無聞工作數十年。她便是新中國古畫臨摹事業的開拓者、著名畫家馮忠蓮。

她一生中付諸心血最多的,便是成功臨摹了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但鮮有人知曉,這幅藝術效果和古舊面貌幾近亂真的作品背後,不僅蘊藏著愛國深情,還有一段跨越血緣的母愛。

《清明上河圖》背後,中國古畫臨摹師跨越血緣的母愛

馮忠蓮家書。 新華社記者 馬曉冬 攝

“收到你的信正是3。8(三八節),我非常高興。知道你還惦記媽媽。近來媽媽對你的照顧比較差,原因是工作太繁忙,因而身體不支,就容易急躁,所以對你的照顧也就差了……先給你寄15元。因為小愛來信也要錢買鞋買衣服,小龍、小陳都要錢。其他12。5元飯費,過些日子再給你寄去。”

再讀這封半個多世紀前的家信,83歲的陳長年仍能感受母親的氣息和溫暖。這封馮忠蓮寫給長子陳長年的信,正在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展出。信中,馮忠蓮向兒子解釋自己工作繁忙疏於照顧家庭的原因,希望能得到孩子理解。

《清明上河圖》背後,中國古畫臨摹師跨越血緣的母愛

馮忠蓮臨摹工作照。 受訪者供圖

“我現臨摹的是宋代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過於工細……長一丈六尺五,這是世界聞名的作品,而且大家都在期望我能複製出來。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時間過緊。因此每天一分鐘都不停地在工作,實在感到疲倦……”

馮忠蓮自幼習畫,師從中國現代國畫大師陳少梅,並與陳少梅結為伉儷,被譽為畫壇“梅蓮並蒂”。從1953年起,她受聘經營文房四寶的“老字號”店鋪榮寶齋,開始古書畫臨摹工作。唐《虢國夫人遊春圖》、宋《趙佶摹唐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及《洛神賦圖卷》、明仇英《白馬如風疾圖》等國之瑰寶都是經她臨摹後得以流傳。

60年代初,馮忠蓮接受了臨摹《清明上河圖》的艱鉅任務。她早出晚歸,酷暑嚴寒,風雨無阻,全力以赴。由於《清明上河圖》是國寶級文物,不能離開其收藏地故宮,她必須每天到故宮內指定地點臨摹。

儘管此前已成功臨摹了多幅古畫精品,但要復原紛繁複雜、內容精細的《清明上河圖》,對馮忠蓮來說依舊是嚴峻的考驗。臨摹工作對筆力、耐力、專注力等都要求極高。由於工作異常緊張,馮忠蓮在家時間屈指可數。再加上孩子們都上學住校,雖然同在北京,母子交流卻時常要靠書信。

《清明上河圖》背後,中國古畫臨摹師跨越血緣的母愛

1995年馮忠蓮與四個孩子合影。 受訪者供圖

工作與家庭的雙重重壓,讓馮忠蓮身心俱疲。陳長年常憶起母親當年的不易,“她那時每天除了在故宮摹畫,晚上還要參加單位組織的學習,常常頭暈、頭疼、血壓升高,還要考慮我們兄妹四人的衣食冷暖,盡一個媽媽的責任”。

“不是親孃,勝似親孃。”1954年,陳少梅因病驟然離世,留下了包括陳長年在內的四個孩子,當時馮忠蓮36歲。她沒有再婚,選擇獨自照顧家裡老人和幾個非親生的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她一人工資,經濟上捉襟見肘,但她仍一力支撐,從未言苦。

“臨摹就非常費眼睛,晚上再一開會,有些身體吃不消,不過我還能堅持,年歲老了,是較以前差了。先寄去叄(三)元,發薪的那個星期日你最好回來,買鞋、取飯費,有補的衣服襪子也拿回來吧!”在寫給陳長年的信裡,字裡行間,充滿著馮忠蓮對孩子的愛。

“每當我星期天從學校回家,都要帶一大包需要洗補的衣服、襪子。那時又沒有洗衣機,只憑母親那雙價值連城的手操勞,就這樣,她在洗衣、做飯、縫補中間度過短短的週末。”陳長年回憶。

1980年,摹本《清明上河圖》終於大功告成。近20年間,臨摹工作曾一度被迫中斷,馮忠蓮也患上高血壓、眼疾等病症,但她仍以巨大熱情、驚人的技藝和毅力完成了臨摹任務。由於馮忠蓮所繪摹本與原作極為相似,也被故宮作為文物珍藏。而她也成為目前唯一一位對照《清明上河圖》原本真跡進行臨摹的畫家。

《清明上河圖》背後,中國古畫臨摹師跨越血緣的母愛

陳長年在家中翻看馮忠蓮畫作。新華社記者馬曉冬 攝

“以母親的藝術功底,她完全可以自己創作,名利雙收。但為了古畫臨摹事業,她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義無反顧。”對於母親的選擇,陳長年由衷感佩,“母親曾說,文物保護是造福子孫的事業,她能用畫筆奉獻一份力量,把古畫精品臨摹下來、傳承下去,這是無比光榮的責任,她覺得心裡很踏實,沒有虛度此生”。

“母親把事業做到了極致,對國家、對事業的責任心極強,這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的一生。”陳長年說。多年來,他在機械科學領域勤懇工作,曾參加多項國家重大科技專案的評審和驗收,以及百餘個裝備的國際招標專案評審工作。

在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看來,馮忠蓮書信中,蘊藏著母子深情、優良家風,也體現了老一輩藝術家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保護和傳承精神。“今天,我們仍要學習他們淡泊名利、執著奉獻的精神,踏踏實實做好我們的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