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惡性腫瘤患者隨訪過程中如果胸部CT發現可疑肺結節時,是否需要做18F-FDG PETCT?

2022-05-15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畜牧業

胸部結節會自己消失嗎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均預期壽命越來越高,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腫瘤是目前上海居民的第二位死因,其中肺癌、大腸癌、胃癌、甲狀腺癌和乳腺癌位列常見惡性腫瘤中的前五位。惡性腫瘤患者中,有的已經把原發病灶切除了,有的原發灶部分切除,還有一部分患者則選擇了形式多樣的保守治療(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或者單純放射治療)。但不管是哪一類惡性腫瘤患者都需要接受較為嚴密的臨床隨訪,精細嚴謹的隨訪很重要,它能幫助醫生早期發現惡性腫瘤是否復發或轉移,並及時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後。

18F-FDG PET/CT

惡性腫瘤患者隨訪過程中如果胸部CT發現可疑肺結節時,是否需要做18F-FDG PETCT?

18F-FDG PET/CT是一種非常經典而有效的腫瘤篩查手段,它的原理是透過向靜脈裡注射一種名字叫氟代脫氧葡萄糖(英文縮寫:18F-FDG)的顯像劑到人體內,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這種顯像劑可以“點亮”人體內部的腫瘤病灶,然後透過全身PET/CT把這些病灶全部顯示出來。

有病人不禁要問:18F-FDG是怎麼“點亮”這些病灶的呢?這裡簡單做個介紹:

一般來說,惡性腫瘤需要非常多的能量來維持其自身的生長和轉移,所以它平時的葡萄糖消耗要比正常細胞多出很多,而18F-FDG是葡萄糖的類似物,“愚蠢”的腫瘤細胞會無差別地將18F-FDG和葡萄糖一起吞入其“體內”,有趣的是我們使用的18F-FDG不能被其消耗產生能量,只能滯留在了腫瘤細胞“體內”,18F-FDG向體外發出“訊號”使PET/CT將它們一個不落地統統發現。

惡性腫瘤患者隨訪過程中如果胸部CT發現可疑肺結節時,是否需要做18F-FDG PETCT?

在腫瘤病人的臨床隨訪中,使用CT篩查肺部病灶是惡性腫瘤病人在隨訪中的一項必不可少的檢查,目的是排除肺轉移的可能。那如果一旦發現肺部可疑病灶,下一步是否需要做PET/CT嗎?

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發現,PET/CT對於肺部出現新生的直徑在0。8cm及以上可疑結節非常有價值。首先,PET/CT對於鑑別該類結節性質準確性高,這類肺結節如果是轉移性病灶往往18F-FDG的“聚集”會相對較高,而良性肺結節往往“聚集”較少,當然有些活動性的肺結核、炎性肉芽腫、較為少見的肺結節病也有可能表現為高代謝,但是透過與臨床其他一些檢查或者一些影像特點可以進一步地排除;此外,最重要的是透過全身PET/CT掃描,可以進一步排查出人體內其他部位的可疑病灶,雖然常規CT可以全身掃描,但是排查腫瘤的靈敏度欠佳,即便看到病灶了,也可能無法準確定性;不可否認,MRI排查腫瘤的靈敏度也很高,但是缺點是它的掃描範圍非常侷限,可能做了這裡,另外的地方沒有排查到,而且MRI診斷肺結節的價值較CT更低。

案例

男性,55歲,直腸癌術後12月。CT發現1枚可疑肺結節,直徑約1。92cm,PET/CT上該結節18F-FDG攝取明顯增多,SUVmax(代表18F-FDG的多少)為11。03,提示肺轉移。此外,PET/CT還發現肝右葉一處18F-FDG明顯增多的結節形成,提示肝臟轉移。這位病人及時接受了肝臟區域性放射治療及肺部轉移灶切除術,目前生存狀況良好。

惡性腫瘤患者隨訪過程中如果胸部CT發現可疑肺結節時,是否需要做18F-FDG PETCT?

所以,對於惡性腫瘤患者來說,如果在隨訪中發現了肺部新生的且直徑在0。8cm或以上的結節,我們建議及時行全身PET/CT檢查,雖然目前PET/CT相對昂貴,但在這種情況之下,大部分病人從中的獲益要遠超其帶來的經濟負擔。

作者:上海九院核醫學科 徐楓

原文刊於《上海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