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養了300盆多肉的年輕人:所謂治癒,就是尋找生活的快樂

2022-04-23由 法制視界 發表于 畜牧業

多肉爛了一半怎麼辦

央視網訊息(記者 孫曉媛 影片 彭俊):一邊是城市的精緻與繁忙,一邊是田園的粗糲與自由,對於現代的年輕人來說,或許並非不能同時兼得。

在京郊往北約40公里的一處生態園大棚中,擺滿了大大小小上萬盆的多肉植物。這個800平米的大棚有一半被分隔成了許多小間向外出租。

老闆是個梳著大背頭的中年花匠,租客是一群“80後”到“00後”的年輕人。

養了300盆多肉的年輕人:所謂治癒,就是尋找生活的快樂

大棚中分隔出來的小間每個大概有12平米,有人用來種仙人球、仙人掌,有人用來種景天類的多肉植物,而這些擁有幾百盆甚至上千盆的多肉植物愛好者,種養並不是為了售賣,只是因為喜歡。

“80後”的劉言龍就是其中一位。

他的花棚裡種養著300盆多肉植物,有從別人那裡交換得來的,也有自己種的,還有一些是從網上購買的。

中午時分,陽光從棚頂灑落。劉言龍開始培土、配盤,除蟲、澆水。一陣花灑噴淋過後,各式盆栽裡肉嘟嘟的葉子飽滿而膨脹,或簇擁向上,或自然舒展。

他仔細掐斷一根枯葉,在手指間來回捻動。

“在多肉界,我們都叫‘擼葉子’,這也是大家很開心乾的事情。”

“擼葉子”有點像擼貓擼狗的意思,多少表達了愛不釋手的感覺。而之所以去除枯葉,主要原因是防止病蟲害,保持美觀。

養了300盆多肉的年輕人:所謂治癒,就是尋找生活的快樂

作為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劉言龍平時也很忙。但他基本每兩個禮拜會抽出一天時間,專門驅車近一個小時來照顧他的花花草草。

劉言龍的花棚鄰居專門種仙人球,劉言龍管他叫“球哥”。像他們這樣租大棚種養植物的年輕人還有很多,他們組建了一個幾十人的小群,大家每天會分享各自的植物生長狀態。

此外,還有一個全國“肉友”大群,群裡一個60歲的北京阿姨養了3000盆多肉,因為家裡放不下了,不得已也搬到了外面寄養。

有的人沒有時間過來,可能會委託花棚老闆幫忙打理,但在劉言龍看來,之所以自己種養,主要就是想體驗勞作過程中的樂趣,也更像是對自身生活方式的一次試探。

養了300盆多肉的年輕人:所謂治癒,就是尋找生活的快樂

在幾百平米的花棚中,擁有一方屬於自己的空間,養自己喜歡的植物,看著他們一點點發芽、長大、開花,在不同的季節綻放絢爛的色彩,這讓劉言龍感到放鬆平靜。

“其實80後的壓力是最大的,有的父母退休了,需要贍養,有的孩子也需要撫養,像北京的房子,很多人都有房貸,所以很難找到這樣一種方式去放鬆。”

在劉言龍看來,養多肉在年輕人的興趣愛好中算是價效比相對較高的了。一盆多肉十幾二十多塊錢,並不算貴,租的花棚一年不到兩千塊錢,但是帶給他的慰藉卻是無限的。

就像有人戴上降噪耳機和嘈雜劃清界限,有人徒步遠行,有人打坐修行。他們嘗試構築起一種舒適的氛圍,隱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

劉言龍坦言,對於多肉植物的喜愛,“痴迷算不上,但絕對是個發燒友”。

養了300盆多肉的年輕人:所謂治癒,就是尋找生活的快樂

他認識的一些“肉友”,養多肉幾近上癮痴迷的程度,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多肉,上班之前再去看一看,中午回去再看一看,晚上回來第一件事還是看多肉,怎麼看都看不夠。

這種由內生髮的歡喜,讓很多人感覺治癒。他說,“治癒”其實就是尋找生活的快樂。

除了養多肉,劉言龍還是社會青年志願者,平時也喜歡戶外探險。戶外探險常常要揹著裝備在山路上徒步二三十公里,而志願者工作需要建立起跟不同人的關係連線。

不管是向外的探索,還是向內的傾聽,劉言龍認為,適可而止是最好的境界,因為畢竟還有工作、生活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