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銅市場研究:資源儲量相對匱乏,進口承擔10倍以上消費需求

2021-06-27由 解析投資 發表于 畜牧業

銅密度是多少

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

史前時代,人們就開始採掘露天銅礦,並把獲取到的銅用來製造武器、工具以及其他器皿,使得人類早早的歷史文明演變過程便誕生出了兩個璀璨的文明:青銅和亞青銅時代。

銅市場研究:資源儲量相對匱乏,進口承擔10倍以上消費需求

18世紀末,銅依靠優異的導電效能又催生了工業革命,從而為現代文明奠定了基礎。

作為一種既傳統而又現代的重要金屬材料,銅被廣泛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目前在有色金屬的消費領域也就僅次於鋁。

01

銅是一種存在於地殼和海洋中,硬度較小且色澤呈現紫紅狀態的金屬。其天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導電性以及導熱性。

自然界中的銅,絕大多數以化合物即銅礦石存在。但由於銅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因此也會存在少量的銅單質。

不過,要想把銅礦石要還原成銅單質,就必須經過某些化學工序進行提煉才行。

02

銅的產業鏈可以簡單大致分為4個部分:採選、冶煉、加工以及終端需求。即一個銅產品的完成須經過從銅礦石的開採,到冶煉成原料,再到製造成銅加工產品或精密產品及零部件,最後到消費成品一系列環節。

銅市場研究:資源儲量相對匱乏,進口承擔10倍以上消費需求

上游是銅礦業。

銅礦業負責認礦、找礦(資源勘探)和採礦。從認礦、找礦到採礦,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礦山專案開發具有一定的風險,需要大型礦業公司和多個礦業公司來聯合完成。

銅礦石存在各種礦石之中,例如自然銅、黃銅礦、斑銅礦、輝銅礦、藍銅礦、銅藍和孔雀石等。

由於開採出來的銅礦石大多數品位低,含銅量小於10%。因此銅礦石還需要再經過採選才會得到銅精礦或者說是銅礦砂,而銅精礦一般含銅量在13%及以上。

中游銅冶煉工業及銅加工企業。

冶煉廠取得銅精礦經火法或溼法鍊銅工藝冶煉可以得到粗銅。

對於上述兩種工藝,雖然火法鍊銅相比溼法鍊銅成本更高,但是所得產品的純度更高。而溼法鍊銅更多適用於低品位及氧化銅礦冶煉,但製得的副產品硫酸亞鐵溶液還可能導致周圍的環境汙染。

目前,火法冶煉是當今主要鍊銅方法,佔全球產量的80%-90%。

粗銅又叫陽極銅,是以銅精礦為原料熔鍊的銅中間產品,一般含銅量在98%-99%之間。

粗銅再經過電解精煉,便可生產所需要的精煉銅。精煉銅又稱陰極銅,含銅量達到99。99%,是接下來銅加工成產品的原料。

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發電機、母線、電纜、開關裝置、變壓器等電工器材和熱交換器、管道、太陽能加熱裝置的平板集熱器等導熱器材以及其他帶有銅的電子產品便是使用陰極銅直接加工而成的。

陰極銅可以直接切開出售,也可用於進一步製造銅合金。而常見的銅合金分為黃銅﹑青銅﹑白銅3大類。

銅加工是銅產業鏈當中的最重要一環。

銅加工企業從冶煉工廠取得陰極銅,進行加工。銅加工產品主要包括銅棒、銅管、銅板、銅箔、銅線以及銅基合金等多種型別。

以我國為例,我國銅加工產業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在過去產量逐年增長,如今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銅加工產品製造國。2013年,我國銅加工材產量1365萬噸,2018年產量達到1781萬噸,已經連續16年居世界各國第一位。

銅市場研究:資源儲量相對匱乏,進口承擔10倍以上消費需求

從產量的區域分佈上看,我國的銅加工材產地高度集中於經濟發達地區,主要產地為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2018年,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江西、浙江、江蘇、廣東和安徽產量合計佔全國總產量的76%左右,其中浙江佔比14。6%。

目前,我國銅加工行業形成了由銅線材、銅板帶材、銅管材、銅棒材和銅箔材為主要細分行業的產業格局。2018年銅線材的產量佔比最大,為44。6%,銅板帶材、銅管材、銅棒材產量佔比分別為19。9%、15。6%、13。7%,僅是以上四種產品產量佔比合計就超過90%。

然而,上面這種分佈特徵導致銅加工行業整體呈現“大而不強”,即普通銅產品產能過剩,高階銅產品依賴進口。這是需要值得注意的。

下游終端應用。

銅加工產品廣泛用在電力、家電、交通、建築、電子以及其他領域,具體涵蓋在電網建設、航空航天、高速列車、智慧終端產品、電子通訊、汽車等30多個細分行業。目前,我國電力領域銅消費領域的佔比約為50%左右,是主要的消費領域。

此外,銅消費產品在使用壽命完成後還可以透過拆解回收再重新使用。

銅與煤、石油不一樣,廢銅能迴圈使用,並且無論經過多少次回收、精煉之後,銅總能保持它固有的屬性,質量不會受到絲毫損害,非常具可持續性。因此,回收的廢銅也能如同開採的銅礦資源那樣,是供應給冶煉廠和銅加工企業的渠道之一。

03

銅礦資源是銅礦業的起點。

全球銅礦資源分佈主要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亞、秘魯、俄羅斯以及印度尼西亞,五大國家銅礦產資源儲量佔全球的比重合計超過50%,而中國銅礦資源儲量約為2600萬噸,佔比僅為3%。

銅市場研究:資源儲量相對匱乏,進口承擔10倍以上消費需求

銅礦資源儲量的相對匱乏,導致我國在早期經濟迅猛發展下,較高的銅消費量對銅礦資源的需求非常高,因此需要非常依賴對外進口。

據統計。1990-2009年,十年期間我國銅礦自給率從40。6%快速降低到23%。

並且,銅礦資源的稀缺性也使得銅礦開採佔據了銅行業的絕大部分利潤從而拉高了銅價的走勢。尤其國內對國際銅礦需求的持續高漲,拉高了銅礦的進口價格。

銅市場研究:資源儲量相對匱乏,進口承擔10倍以上消費需求

因此,如何解決銅礦資源帶來的巨大成本問題,成為過去當時的銅企業們所面對的重中之重。

04

1983年前,我國銅工業一直由冶金工業部主管。

與當時的世界銅工業相比,銅行業存在非常多的問題,如企業數量多,生產規模小,工藝裝備落後,技術經濟指標低,生產成本高,市場競爭力弱,綜合利用率差,環境汙染嚴重,且礦山能力與治煉能力不匹配,銅原料自給率比較低等等。

1983-2000年期間,國家經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將銅工業逐步下放到所屬地方管理,以充分激發銅工業的生產活力。

在這種情況下,少數大型銅生產企業特別是原料自給率比較高的大型銅生產企業成為行業內的主導力量,推動銅行業的發展。

2008年,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帶來了重創。與此同時,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國際轉移,均賦予了我國銅礦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和海外發展機遇。

後危機時代,經濟復甦恰好是最好的投資時機。我國那些大型銅礦企業開始透過高舉收購/併購大旗抄底海外優質礦產資源,並獲得重大的突破。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估算,截至2018年,我國大型銅企業在海外投資或參與合作的銅礦專案權益產能就超過了180萬噸,已經做到與國內銅礦山的產能供給並肩。

國內開採銅礦資源、投資參與銅礦專案以及國際銅礦廠商供給,三管齊下之下,不但使得當時國內銅礦消費需求供應有了充足保障,而且尤其海外投資的銅礦專案也大大降低了冶煉廠和銅加工業的製造成本。

與此同時,廢銅回收企業的出現,透過從國外進口和國內回收廢銅也大大緩解了銅資源供應的壓力。

2010年,我國精銅消費為781萬噸,佔全球總需求的41%。然而,在旺盛的需求下,銅冶煉產能瘋狂擴張,到2018年,我國的銅粗煉和精煉產能分別達到810萬噸和1213萬噸。

2018,我國銅礦產量為159萬噸,自給率降到7。47%,但是銅礦砂及精礦的進口量高達1970萬噸,是銅礦產量的12倍還要多。其中,這些進口的銅礦資源主要來自智利(34。92%)、秘魯(27。15%)、澳大利亞(4。69%)、蒙古(6。09%)、哈薩克(3。25%)和墨西哥(5。68%)。

銅市場研究:資源儲量相對匱乏,進口承擔10倍以上消費需求

就目前而言,雖說近些年房地產和電網投資回落使得銅的消費整體上增速放緩,但是新能源汽車和5G產業的帶動又重新給銅消費帶來了不少亮點。

考慮到近年來隨著國內環保政策的收緊,部分大型礦山限產和中小型礦山關閉等現狀,接下來我國對外進口銅礦資源的依賴度仍將進一步增強。

(文章來源於:解析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