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蟒導河的傳說(揚州江都)

2022-03-23由 江都史話 發表于 畜牧業

動物的皮毛怎麼處理

芒稻河,又名“蟒導河”,它是明清時揚州最大的洩洪河道。

芒稻河,究竟於何時開挖,史料上未見明確記載。但據有關專家研究,大約“開鑿於明宣德二年(1427)但其名聲顯著,則在明萬曆年間”。

明萬曆三年(1575)洪澤湖高家堰損毀嚴重,淮水南徙,諸湖泛漲,直接威脅到下游七邑的安危。於是,“挖郡城(揚州)東之沙河埧與芒稻河埧”,自此,芒稻河便經常出現在相關治水文獻中,成為淮水入江通道而享譽盛名。

蟒導河的傳說(揚州江都)

搜圖

編輯

芒稻河,得名於河之北端原有的芒稻山。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4月,河道總督張鵬翮向康熙帝奏曰:“自金灣閘至孔家渡為河之脈絡,今見狹窄,宜開廣闊,自此至芒稻山,河分兩派,又名芒稻河。”後人又以河道彎曲似蟒,而俗稱“蟒導河”。

也許,正是由於淮水首由芒稻河入江,芒稻河是明清時淮水洩江的專門通道,重要口門,成為解除東南水患的重要舉措,所以,作為芒稻河又名蟒導河,也就在民間流傳著不少關於它的神話傳說。

一是姑嫂蓄蛇說

常州學派代表人物宋翔鳳(1777-1860),字虞廷,蘇州人士,著有《過庭錄》十六卷等。

嘉慶五年(1800)宋翔鳳在任泰州學政期間,曾以“望江南”詞牌寫下“詠揚州風物”十二首。其中第二首即為詠仙女廟:“揚州憶,仙女廟前船。自古神仙名易誤,當時碑語字空鐫。芒稻水如煙”。

蟒導河的傳說(揚州江都)

搜圖

編輯

在詞

前的按語中,他詳盡寫道:張子涵過仙女廟時,曾搜求到一方明初石碑。碑文記載了一則關於蟒導河的神話:有姑嫂二仙女,名著神異於鄉里。二人共蓄一小蛇。後官方開河不利,二仙女所蓄之蛇瞬間變為巨蟒潛入水中,幫助開通河道。當地人遂祭蟒神,河亦名“蟒導河”。

是宣女產蟒說

曾任漕運總督的桂芳(?-1814)愛新覺羅氏,字香東。隸鑲藍旗,嘉慶四年進士,累官吏部,戶部侍郎,兼副都統,翰林院掌院學士,入直南齋與上書房,贈尚書銜,諡文敏。有《敬儀堂經進稿》,《敬儀堂詩存》。

嘉慶年間,原任漕運總督的桂芳來揚州舊地重遊,寫下《重遊蟒導河》的詩贈後任漕運總督鐵保。

鐵保(1752-1824)字冶亭,號梅庵,正黃旗人。歷任兵,吏,禮部侍郎,兩江總督。曾以吏部侍郎出任漕連總督。

蟒導河的傳說(揚州江都)

搜圖

編輯

桂芳在《重遊蟒導河 呈梅庵制府》的詩曰:“金灣以南港汊多,一道中出揚洪波。相傳宣女產神蟒,往返謁墓導此河。年深沙漬水日窄,遂令湖流

不得。下河七邑釜底居……”

桂芳在詩中提及了“蟒導河”的又一神話:說是有一

宣女

產下一神蟒。

宣女

去世後,她的親骨肉神蟒為了往返拜謁母墓的方便,便開

導此

河。所以,名“蟒導河”。

三是金簪化蟒說

其時,民間還流傳另一傳說:說是邵伯湖入江通海河道很少,每年夏秋洪澇災害時,都

給裡

下河一帶百姓帶來家破人亡的巨大災難。一年,一位名叫鯉娃的姑娘,就在水災中失去了雙親,悲痛欲絕。但是,她化悲痛為力量,發誓要挖通河道,疏導水流入江。鯉娃的一片赤誠,感動了觀音,便賜以金簪一支。金簪頃刻之間化為巨蟒,匯出一條大河。鄉人感恩鯉娃,建廟以祭,併名河為“蟒導河” (朱毓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