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中醫養生】臍療的歷史和發展現狀

2022-03-23由 喜劇雜談 發表于 畜牧業

姜太乙肚臍貼是真的嗎

臍療的歷史可謂久遠,據說早在殷商時期,太乙真人就用燻臍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臍法療疾。長沙馬王推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曾記載有肚臍填藥、敷藥、塗藥等療法。中醫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臍與臟腑經絡關係的論述,為臍療奠定了理論基礎。漢朝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雜病方第二十三》中曾載“幾中日曷死,不可使得冷…-療之之方,屈草帶繞日曷人臍,使三兩人溺其中,令溫……”,也就是取人尿的溫熱來作用於臍部進行治療。

晉朝葛洪《肘後備急方》中亦記載了許多病證的敷臍療法,提出了貼肚臍治內病的方法,如“苦煩悶湊滿者……以鹽內臟中上,灸二七”。唐朝外臺秘要》廣泛地記載了臍療法,如《千金要方》曰“泊虛寒腹痛“…以吳茱萸納臍。帛布封之”,《千金翼方》載“治霍亂吐瀉,筋脈孿急,以急救暖臍散填臍”,說明這一階段藥物封臍療法已有成熟的經驗。以後很多中醫專著都有封臍療法的論述,宋朝本事方》中治隆閉發作欲死,用蔥白熨臍即通。《南陽活人書》採用蔥白烘敷臍上治“陰毒腹痛,厥逆唇青卵縮,六脈欲絕者”。

《三因方》治中暑,蘸熱場敷臍中及氣海。《幼幼整合》採用談豆豉、生薑、食鹽炒熱敷臍治療小兒外感風寒,兼有積滯。《本草綱目》用“五倍子研末,津調填臍中,縛定”治自汗、盜汗。《類經圖冀》治療溼氣腫脹,用甘遂、黑白醜研末後熱敷臍上。《醫宗必讀》用獨麻、桅子、青鹽搗末填臍並固封治療小便不通。《華佗遺書》除了講述內服藥及手術方法之外,還提出了對臍療等外治法的獨到經驗,如治療小兒洩瀉神方,用木鱉子一枚,去殼,小丁香三粒,研末,米糊為丸,敷臍,膏封固。清朝吳師機透過大量的臨床實踐,並廣泛蒐集他人及民間臍療治病經驗,撰著了《理治駢文》,此書對於封臍療法的論述競達300多處,而且在方藥配伍、賦型基質、用法用量、操作方法等方面都作了全面論述,使臍療進一步發展完善。

近年來,臍療治病範圍日益廣泛。經多數學者應用,證明臍療確實有效的病種主要有:支氣管哮喘、小兒單純性腹瀉、輕度中毒性腹瀉、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氣、麻痺性腸梗阻、功能性尿儲留、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腫、自汗、盜汗、失眠、小兒夜啼、小兒遺尿、婦女痛經、蕁麻疹等。

文章來源:皇帝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