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明朝猛將石亨,貌如關羽,大功於天下,卻因謀反而死

2022-03-14由 燕趙節度使 發表于 畜牧業

明英宗為什麼殺石亨

在中國歷史上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猛將,他們殺敵報國,保衛黎民。直到他們去世多年以後,依然有人在懷念他們,把他們的事蹟用戲曲、評書、小說、詩歌等廣為傳播。

比如王昌齡的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就是懷念漢朝的飛將軍李廣,他曾多次打敗匈奴,保衛邊疆的。

李白的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就是懷念開疆拓土,屢敗外敵的哥舒翰。

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李夢陽曾寫過《石將軍戰場歌》,懷念明朝猛將石亨。

此詩作於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當時李夢陽家鄉慶陽一帶不斷受到蒙古韃靼的侵擾。李夢陽憂慮邊患,感慨邊疆無人能御外辱。此詩即在此背景寫成。

《石將軍戰場歌》

清風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間事;店北猶存古戰場,遺鏃尚帶勤王字。

憶昔蒙塵實慘怛,反覆勢如風雨至;紫荊關頭晝吹角,殺氣軍聲滿幽朔。

胡兒飲馬彰義門,烽火夜照燕山雲;內有於尚書,外有石將軍。

石家官軍若雷電,天清野曠來酣戰;朝廷既失紫荊關,吾民豈保清風店。

牽爺負子無處逃,哭聲震天風怒號;兒女床頭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

將軍此時挺戈出,殺敵不異草與蒿;追北歸來血洗刀,白日不動蒼天高。

萬里煙塵一劍掃,父子英雄古來少;單于痛哭倒馬關,羯奴半死飛狐道。

處處懼聲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師;應迫漢室嫖姚將,還憶唐家郭子儀。

沈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經過淚滿巾;黃雲落日古骨白,沙礫慘淡愁行人。

行人來折戰場柳,下馬坐望居庸口。卻憶千官迎駕初,千乘萬騎下皇都;

乾坤得見中興主,殺伐重聞載造圖。姓名應勒雲臺上,如此戰功天下無!

嗚呼戰功今已無,安得再生此輩胡。

石亨,相比起李廣、哥舒翰,在歷史上的名氣大大不如,甚至很多人都沒聽說過此人。

但為什麼一個我們如此不熟悉的人物,值得李夢陽去大書特書,專門洋洋灑灑的為他寫一首長詩來懷念呢?

這就要從明朝前期一場大危機說起。

這場大危機就是

“土木之變”。

明朝猛將石亨,貌如關羽,大功於天下,卻因謀反而死

明英宗朱祁鎮“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他寵信王振,王振黨羽遍天下,百官為之側目,導致明朝第一次宦官專權。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御駕親征,與蒙古瓦剌部交戰,結果明軍大敗,明英宗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

明朝猛將石亨,貌如關羽,大功於天下,卻因謀反而死

明英宗

皇帝被俘,在當時人看來簡直是天崩地裂。

訊息傳到北京,留守的大臣們驚慌失措,甚至有人建議遷都。

但兵部左侍郎于謙大聲斥責:“

主張南遷的人。應該斬首。京師是天下的根本,一旦遷都將大勢而去。難道沒看見宋朝南遷的下場麼?

眾大臣推舉郕王朱祁鈺登基,是為明景宗,于謙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

明朝猛將石亨,貌如關羽,大功於天下,卻因謀反而死

當時明朝京師的精銳部隊均在土木堡敗亡,逃回來的殘軍不足十萬。于謙集合順天府、應天府、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直隸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應天府各地的運糧軍,立即奔赴北京順天府,京師人心這才安定。

除了召集勤王軍之外,于謙還推舉許多能征善戰的將軍,其中就有石亨。

邊關猛將,屢建軍功

為什麼是石亨?

因為在當時智勇雙全的邊關守將除楊洪外,就數石亨。不啟用他用誰?

石亨,陝西渭南南志道里(今渭南市臨渭區官路鎮)人,四方臉面,身軀高大,鬍鬚及膝,善騎馬射箭,尤其擅用大刀。

明朝猛將石亨,貌如關羽,大功於天下,卻因謀反而死

石亨家很有可能是軍戶,因為他早年繼承其父官職,任寬河衛(今河北遵化市)指揮僉事。

在鎮守邊關時,石亨屢建戰功。

明朝猛將石亨,貌如關羽,大功於天下,卻因謀反而死

正統元年(1436年),石亨在黃牛坡擊敗瓦刺軍,奪回許多馬匹,首次征戰獲功,遷任都指揮僉事。

正統三年(1438年),石亨率軍追擊300多名瓦刺騎兵,斬俘甚多。升為都指揮同知,又充任左參將,輔佐武進伯朱冕守大同。

此後,石亨在紅城、延安、金山等地,多次擊敗瓦刺軍,升遷都指揮使、都督僉事。

正統十四年(1449年),石亨巡守塞外至箭豁山,打敗了蒙古兀良哈的軍隊。

除了戰功之外,石亨非常重視邊防建設,他認為除了訓練軍隊作戰,還要進行屯墾和軍事設施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保衛邊疆。

正統六年(1441年),石亨上言:“邊關軍餉難以湊足,朝廷若能發給耕牛種子,讓軍隊開墾邊塞土地,每年可以增加軍糧18000石。” 朝廷採納,邊關將士豐衣足食。

正統七年(1442年),石亨又奏請駐軍在大同西路邊境修築堡壘,囤積糧草,被朝廷採納。

為了增加邊防力量,他廣泛蒐羅人才,仿效漢、唐的軍事制度,除保舉以外,還需設立軍事訓練科目。

他雖為偏將,但朝廷視其為邊關鎮守的一方大帥。

不過,人有失手,馬有失蹄。

正統十四年(1449年)秋,蒙古瓦剌部也先大舉進攻大同,石亨和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等迎戰陽和口,結果明軍大敗,宋、朱二人陣亡,他單騎一人逃回。

朝廷追究戰敗之責,石亨被降官,負責募兵,立功贖罪。

對於一個有與蒙古人豐富作戰經驗的將領來說,舉薦他來抵禦進犯北京的瓦剌,再合適不過了。

而事實上石亨也不負眾望,在北京保衛戰中立功最多。

也先逼近京師時,于謙已經完全做好了部署。

他命石亨等九位將領,率領22萬大軍,分別守衛京師九門。其中正北的德勝門首當其衝,特命石亨鎮守,于謙則擔任監軍。

明朝猛將石亨,貌如關羽,大功於天下,卻因謀反而死

明朝猛將石亨,貌如關羽,大功於天下,卻因謀反而死

也先率先進攻彰義門(廣安門),結果被明軍擊敗,隨後也先轉攻德勝門。

而鎮守德勝門的正是石亨。

于謙派石亨帶兵預先埋伏於德勝門外路兩旁的民房中。

石亨只派少量精騎接戰,隨後佯裝敗退逃回。瓦剌軍以為明軍怯戰,派萬餘騎追來。

待瓦剌軍進入伏擊圈時,明軍神機營狂發火炮、火銃,彈如雨下,石亨所領伏兵突然從道路兩旁的民房內殺出,夾攻瓦剌騎兵。瓦剌軍大敗,也先之弟孛羅和平章卯那孩都中炮身亡。

也先無奈,蒙古軍轉而圍攻孫鏜的西直門,將孫鏜包圍。石亨奉于謙之命親自率大軍救援,打敗蒙古大軍解圍。

瓦剌軍又進攻彰義門,明軍“

俱以神銃列於前,弓矢短兵次之”

,附近的居民也“

升屋呼號,投磚石擊斃,譁聲動天”

,瓦剌軍大敗。

明朝猛將石亨,貌如關羽,大功於天下,卻因謀反而死

明朝猛將石亨,貌如關羽,大功於天下,卻因謀反而死

雙方在北京城下激戰五日,也先見無法取勝,又怕明朝勤王軍趕來將其包圍,只好下令撤軍。

于謙命石亨、石彪率明軍乘勝追擊,在保定定州清風店追上瓦剌軍,在野戰中大破之。後世李夢陽的《石將軍戰場歌》贊曰“將軍此時挺戈出,殺敵不異草與蒿”,

明朝猛將石亨,貌如關羽,大功於天下,卻因謀反而死

瓦剌軍“積屍十數里,所掠羊馬貨物棄遺如丘陵”。

附近百姓也紛紛武裝起來襲擊瓦剌軍殘部,奪回了為瓦剌所擄的許多人口和財物。

十一月初八日,瓦剌軍

“皆倉皇盡棄其羊馬輜重,自紫荊關遁出”

,退到塞外,京師之圍遂解。

明朝猛將石亨,貌如關羽,大功於天下,卻因謀反而死

《續藏書》:也先戰大同,把八平章死;戰北京,卯那孩平章及其弟孛羅死。人馬約九萬,戰死疫死,不下萬餘。

《殊域周咨錄》:虜懼,將由紫荊、倒馬關北出,慮官軍後躡弗利。亨令諜者紿虜,謂亨未至,在陣者假亨名耳。虜信之,率眾來攻。亨領彪與精銳數十騎奔擊大呼,直貫虜陣,刀斧齊下,殺虜數百人。虜知其為亨也,驚駭囂亂,自相蹂踐。官軍乘之,復斬首無算,積屍十數里。也先潛從數騎夜遁走,所掠羊馬貨物棄遺如丘陵,虜號而奔,蹶枕藉,得歸者才十之二三,脫脫不花聞之亦北遁。

跋扈將軍,身死族滅

京師保衛戰獲勝,論功石亨為多,晉升武清侯,繼續掌管京師禁衛軍,其侄石彪被授命為大同守將。

景泰元年,石亨佩鎮朔大將軍印,率京軍三萬人巡哨大同,擊敗瓦剌入寇。

景帝易儲後,加封太子太師。于謙設立團營,命石亨擔任提督。

有句話叫“功蓋天下者不賞,勇略震主者身危”。

縱觀歷史,為皇帝立下大功,而能善終的大將寥寥無幾,其中郭子儀算是政治智慧最高的人。

在平定安史之亂中,郭子儀功勞第一。

如果按照以前“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指令碼,郭子儀必死無疑。

但郭子儀卻憑藉自己的政治智慧,不僅讓自己家族享盡榮華富貴,而且自己也以高壽無疾而終。

史論家認為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之罪。

權勢傾蓋天下,中央並不猜忌;功勞超過當世,皇帝毫不懷疑;窮奢極侈,輿論卻不抨擊。

錢謙益《尚寶司少卿袁可立前母陸氏加贈宜人》:“忠臣不賴寵而事君,孝子不怙愛而慕親。”

所以,郭子儀應該是所有後世武將的榜樣。

可知,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石亨就是如此。

自持功高,他結黨營私,貪汙受賄,橫行霸道,勾結太監曹吉祥,發動奪門之變,讓太上皇明英宗復位,權勢更熾。石亨營建房第超過王府,在當時屬於僭越,是大罪,明英宗只能默許。

他的弟、侄家人冒功進官者50餘人,其部下、親戚、朋友等攀親騙官者多達4000餘人。他們叔侄兩家擁有數萬猛士,朝廷內外將帥半數是石家的門下,京城的人莫不側目相視。

因為私怨,石亨和曹吉祥等誣陷於謙製造不軌言論,要另立太子,結果導致于謙下獄被殺。

他將一切大權獨攬,干預朝政,對於一些反對他的官員,石亨將他們貶官、下獄、貶出京師。

每日石亨都要進見皇帝,即使沒有皇帝的召見,他也藉故入宮。在對皇帝進言時,如果明英宗稍有不從,他便驟然變色。

這種行徑讓人想起了權臣鰲拜……

明英宗忍無可忍,殺心大起,在大臣李賢等人幫助下,決定剷除石亨。

天順三年(公元1459)正月,大同軍官不堪大同總兵石彪的侮辱,向朝廷密報說他圖謀不軌。明英宗立即派錦衣衛逮捕石彪,關入錦衣衛獄。

經過嚴刑拷打,石彪供出謀反和凌辱親王罪,並牽連到石亨。

石亨懼怕,於是主動請求“盡削弟侄官,放歸田裡”。但為時已晚。

錦衣指揮逯杲舉報石亨,說他“怨望,與其從孫後等造妖言,蓄養無賴,專伺朝廷動靜,不軌跡已著”。

明英宗“乃下亨詔獄,坐謀叛律斬” 。

一個月後,石亨病死獄中,石彪等被殺,滿門抄斬。

一個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武將,在政治鬥爭中一敗塗地,身死族滅。

清朝歷史學家,被稱為“清代文苑第一人”的谷應泰對石亨的評價可謂蓋棺定論:

石亨、石彪驍勇善戰,有隴西李氏之風。使之臥虎北陲,自當匹馬不南矣。向使石氏無奪門之功,亨、彪豈少通侯之賞,積勞汗馬,以功名終,石氏子孫雖至今存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