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讓什麼伴隨著孩子:理解呵護每一個孩子

2022-03-12由 田戈教育 發表于 畜牧業

矜憐怎麼讀

理解呵護每一個孩子

孩子小,不懂事,卻又事多,又好斤斤計較,就連雞毛蒜皮的事也要報告老師,老師該怎麼辦呢?不理吧,委屈了學生——明明是他不對嘛!老師卻不聞不問的,是不是老師偏心,不愛我了。昨天,ⅹⅹ報告了老師,老師還替他出頭呢!於是,越想越不對勁,就老師壞!理他吧,還不是小事一樁,叫人煩不勝煩。老師可能來氣了,不分青紅皂白斥責道,天天都是你的事,盡給老師添麻煩,把肇事者找來,或大說一通道理,或劈頭蓋臉訓斥一番。被斥責者也滿肚子委屈,我只不過玩玩而已,老師也太小題大做了吧!

俗話說,教育無小事。許多小事在大人看來甚至不是事,但在孩子看來,卻是大事。本學期初,我就遇到一件事,孩子不報告老師,卻動不動請了家長呢!

讓什麼伴隨著孩子:理解呵護每一個孩子

我們班的林玉玲的奶奶到校來找我,說:“黃雲鶴經常把她的孫子的書‘偷’走了,玉玲連作業都不能做了。玉玲今天哭了,我特地來到學校,叫他以後別再惹玉玲,不然……”

我聽了,就請雲鶴當面瞭解情況。本來,玉玲的奶奶來了,雲鶴就怕了,臉色發白,不知所措。我問雲鶴,他和玉玲發生了什麼事?雲鶴先是閉口不答。我再次耐心地詢問,強調我怎問,你該怎答就怎答,只要實事求是,我不怪你。他吃了我的“定心丸”之後,才漸漸地說出了事情的原委。原來,他把玉玲的書拿了放在同桌的書包底下,以捉弄玉玲和同桌。這樣做有幾次了,每次都是玉玲找回書本了事。這次,雲鶴把書放在同桌的書包裡了,同桌也不知情就帶了回去。這樣,玉玲因在家做不了作業,急得哭了,就把奶奶找來了。我再問雲鶴為啥這樣做,原因很簡單,動機也單純,就是逗玉玲和同桌玩玩而已。可是,玉玲不跟老師講,老師也矇在鼓裡,就發生了這樣的一幕。

本是小事,玉玲若早告訴老師,老師及時處理,也就沒事了。如今家長來了,就變成了“大事”。我就順水推舟,對雲鶴說:“你這種行為,對你來說,只不過玩玩而已,可是對玉玲來說,給她學習上帶來了不便,要做作業時,要是你,你是不是也在意,急呀!也給家長帶來了麻煩,現在大人都忙,卻要特地來校,耽誤了活兒。你想想這樣‘玩’對嗎?以後,玩,別隻顧自個兒快活,要瞻前顧後,別影響了人家的正常學習生活。”

同時,我對玉玲說,以後有什麼事,需要老師幫忙的,要及時告訴老師。你若及時告訴了老師,老師處理了,不就沒事了?

在我教育雲鶴時,玉玲奶奶還不時威脅雲鶴說,以後不能在這樣,你若再惹玉玲,我家離校近,不放過你!我說,凡事,一個理字。以後,凡事先給老師說,老師解決不了,再找大人也不遲。大人也得講理。

家長生氣,老師卻不能生氣;家長嚇唬孩子,老師不能嚇唬,反而要和氣,要給學生以安全感。因此,玉玲奶奶威脅雲鶴時,我特地安慰雲鶴,別怕,沒事的。以後要注意點兒,知道嘛,雲鶴他點點頭,不說話,卻流淚了……

讓什麼伴隨著孩子:理解呵護每一個孩子

學生還處在成長階段,需要引導和幫助。這也是老師的主要職責所在。學生就在磕磕碰碰中學會了怎樣和同學相處,怎樣做人。我總以為狂風暴雨式的教育,可能湊效一時,卻容易給孩子造成傷害,唯有和風細雨式的教育,才能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犯錯是件正常事、平常事。老師若大驚小怪,粗暴待之,學生首先想的一定不是怎樣改正錯誤,而是怎樣對付老師,怎樣蒙老師以減輕“罪責”。老師訓斥完了,他也完了。他可能不禁為自己逃過一“劫”而長舒口氣,暗暗為自己的抵賴叫好。一次次之後,他一犯錯,想的不是正視問題,承擔責任,而是怎樣減輕責任,逃避處罰,怎樣矇混過關,依然故我,甚至有些學生因不滿老師的處罰,還變本加厲去報復呢……真是救人不成,還治出病來呢!

講到這裡,你一定明白了,孩子的事不是理與不理的問題,而是怎麼理的問題了。

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遵循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助人自助。孩子的成長,別人是無法替代的,唯一的辦法即喚醒他一顆向上向善之心,需要老師不斷的激勵和鼓舞,需要老師以積極的心態去對學生施加積極的影響。

古人云“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可矜憐。”理解孩子,呵護孩子,孩子一定能更健康地成長。

學生中,總有些自制力差,好動,坐不住,甚至做出些違反課堂紀律的事。但要他改掉這種毛病,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是你磨破了嘴皮子,也可能收效甚微。因此,教育這種孩子急不得。俗話說,急性子吃不了熱湯圓,你若跟他急,斥責他。他不高興,對老師也無益處,生氣還傷心呢。只不過拿他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罷了。何況,他並無過錯,只不過自制力差,好動而已!

讓什麼伴隨著孩子:理解呵護每一個孩子

對這樣的學生,我該怎麼辦呢?

我班黃雲鶴就是這樣一個讓我傷腦筋的孩子。課上,他坐了,站了;站了,坐了,老是這樣動來動去的。一次,我特地走下講臺,鄭重其事地讓雲鶴站起來,摸摸他坐的椅子。學生都奇了,老師在幹啥呢?有些同學還問了我。我說,我摸一摸看雲鶴的椅子是不是長針了,他怎麼老坐不住?學生都笑了。我再問學生,像他這樣坐不住的,還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你們知道是什麼成語嗎?

學生答不上,畢竟才上三年級的學生。我邊板書邊告訴他們叫:如坐針氈。

下課了,我特地表揚了雲鶴他接下來坐得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教育了孩子,還讓孩子學到了一個成語,何樂而不為呢?

之後,我又經常肯定鼓勵雲鶴,針少了一隻,這樣坐多好呀!針又少了一隻……經常在班上表揚他,他也表現得越來越好了!其實,經常表揚他,他不表現好都不好意思了!教育學生,許多時候不是批評所能湊效的,我們不妨用表揚來代替。或許會迎來新的轉機。

這學期,我把每4個學生分為一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自個兒命一個名兒。他們起的組名也千奇百怪,有叫奮進組,也有叫飛龍組,有叫不敗組,也有叫常勝組等等,著重從紀律、衛生、學習、禮儀四個方面對小組進行評比,每天一評比,每週一累計,每週優勝組,就獎勵一本作業本或一枚書籤等等。

經過幾個星期的施行,好的組與差的組大致相同,漸漸地就起不到激勵的作用,特別是那幾個差生影響了小組的評比。

於是,我進行評比改進,有四個小組各有一位只考一位數的學生(宋祖武、黃梅金、黃梅娟和黃奇添)。我對這四位學生在學習上降低了評比要求。同時,採取另外激勵措施:只要頭一個月每天認6個字,以後每天人3個字,期末每組都能得一張學習進步獎。這麼優厚的待遇,一下子讓他們動心了,一下子來勁了,都按要求學習。宋祖武還特地問我,哪裡領獎狀,是不是在操場上(學校頒獎都是在操場上進行的)?我說是,就等你來領學習進步獎了!

讓什麼伴隨著孩子:理解呵護每一個孩子

那四位學生經常拿識字本給我看,我常故作驚訝反問,才這麼短短几天,就認了這麼多字。我邊指字邊問他們怎麼讀。他們是有備而來的,當然會讀,我則欣喜地說連這麼難的字,你也認得!表揚得他們心花怒放,心理甜滋滋的,他們有用不完的勁兒。看我這麼表揚,宋祖武高興地說:“我還要再寫!”我想,那些學習差的孩子,或許跟他們智力有關,但更與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息息有關。他們常常因學習差,似乎怎努力也不見效果而喪失了學習信心。不學不會,學也不會。既然這樣,誰願意白受苦,活受罪。他們也只好得過且過,過一天算一天。調動不起學習積極性,我們當老師的怎麼教也白搭。就像賞識專家周弘所說的,他們每天都在浪費腦細胞。對那四位學生來說,期末能得獎,是他們連做夢都不敢想的。我要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能得到。

於是,我想出了這一招,只要他們按要求達標,每一組裡其他三位組員也能得一定的獎。這樣其他三位組員也樂意去幫助他們。不然,沒人教,也是個問題。那四位學生得有人幫助和督促。這樣,整組的積極性都激發了起來。

之後,我推而廣之,設立個閱讀獎、背誦獎等等,只要達到一定數量的就予以獎勵。總有一些孩子為之“賣命”的。若能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又怎能太吝嗇一張表彰的獎狀呢?

讓什麼伴隨著孩子:理解呵護每一個孩子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我想這一點於平日教育學生同樣適用。因為我們每天工作不就是激勵學生以不斷上進,喚醒學生以自我覺悟,鼓舞學生以昂揚的鬥志?

教育孩子是件煩心事。但不叫人煩心的孩子就不叫孩子的。孩子就是讓你煩心的。只要理解了孩子,才能去呵護孩子,呵護孩子的優點,也呵護孩子的不足。周弘先生把優點看作已開放的花,而把不足當作待放的花苞,花苞更需要呵護。我想這個比喻是挺有你道理的。我們平日常說揚長避短。揚長,是給孩子以信心和力量;避短,是避免短處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有時候,強行補短,是揭短,徒勞而無功,這是有意插花花不發;透過揚長,常常會帶動孩子短處的進步,這是不治自愈,是無意插柳柳成陰。

進一步山窮水盡,退一步海闊天空。理解孩子,呵護孩子,是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有位教育專家說過,有時候,寬容比處罰更有力量,不妨用我們的愛心卻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啟迪孩子的良知,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個人格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