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圍城》:從一個“打呼嚕”的場面描寫,看大師錢鍾書的語言功力

2022-03-11由 小馬過河爾 發表于 畜牧業

鼻鼾聲怎麼形容

《圍城》:從一個“打呼嚕”的場面描寫,看大師錢鍾書的語言功力

第一次讀《圍城》這本書,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印象中覺得很是精彩,對一群知識分子的不動聲色的辛辣諷刺,看得讓人過癮。對於方鴻漸和孫柔嘉進退兩難的婚姻之路,留下深深的失落和無奈。事隔經年,結合了生活閱歷,再次閱讀,看到更多精彩,時而捧腹大笑,時而會心一笑,時而酸楚,時而憤恨,一本書寫進了社會百態,世情冷暖,人性的弱點。

今天我來分享《圍城》中的一段生活場景描寫,一起看看語言大師錢鍾書獨特的語言風格和魅力吧!

《圍城》:從一個“打呼嚕”的場面描寫,看大師錢鍾書的語言功力

假使真灌成片子,那聲氣嘩啦嘩啦,又像風濤澎湃,又像狼吞虎嚥,中間還夾著一絲又尖又細的聲音,忽高忽低,嫋嫋不絕。有時這一條絲高上去、高上去,細得、細得像放足的風箏線要斷了,不知怎麼像過一個峰尖,又降落安穩下來。趙辛楣刺激的神經給它吊上去,掉下來,這時候追想起還恨得要扭斷鴻漸的鼻子,警告他下次小心。

錢鍾書在《圍城》中這一段文字描寫,是趙辛楣一行五人在去三閭大學任教途中,被同屋的方鴻漸打呼嚕,折騰得一夜未睡。對呼嚕聲的描寫,真的是惟妙惟肖,淋漓盡致,語言運用是何等的高妙啊,又如此的幽默。

大師用明喻、暗喻手法,像有聲電影的蒙太奇畫面,把方鴻漸的呼嚕聲,如風濤、吃飯、高低起伏不定的音樂、尖細而高到天上要掙斷的風箏線,讓聽著呼嚕聲的人,神經快到了崩潰的邊緣,卻又能奇蹟般平穩安全降落,過程是扣人心絃,驚心動魄。

《圍城》:從一個“打呼嚕”的場面描寫,看大師錢鍾書的語言功力

這個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枕邊如有打呼嚕的人,那絕對是一種折磨,當然時間久了,也會習慣的,再不行可以分房睡。只是在差旅途中,如果遇上呼嚕君,那也只好帶上耳機,用音樂對抗一下了。看到這段描寫,聯絡切身遭遇體會,都會感嘆語言大師錢鍾書駕馭文字的功力吧!

張太太上海話比丈夫講得好,可是時時流露本鄉土音,彷彿罩褂太小,遮不了裡面的袍子。

這個場面是不是再熟悉不過了,我們在社交活動中,儘量想避開家鄉話,用當地的語言儘快融入,所以小說中方鴻漸回國後到第一個相親物件張家,張先生講不好上海話,夾雜著英文單詞讓人煩,張太太呢,自認上海話講得好,可是本鄉土音卻時時流露,彷彿穿了件遮不住裡面袍子的短罩褂,任你怎麼拉扯,這邊袍子伸出來,剛拉扯蓋住了,那邊的又不聽話跑出來。這個比喻可是太精妙了。

《圍城》:從一個“打呼嚕”的場面描寫,看大師錢鍾書的語言功力

中國地大物博,人傑地靈,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造就了以地域劃分的多種方言的並存。為了溝通交流方便,推廣說普通話,但是畢竟鄉音難改,經常我們還會從一句話的尾音,或是某一兩個音節的突兀,不經意間捕捉到說話人的來處。

每每這時候,想到錢鍾書先生的比喻,就難免要會心一笑。

《圍城》中語言運用的精妙,行雲流水般自如,由此窺一斑而知全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