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為何中原王朝對陣遊牧民族總特別吃虧?(三)

2021-06-14由 燈塔讀史 發表于 畜牧業

馱馬的意思是什麼

燈塔讀史前面兩文章從戰爭意願和戰爭成本方面,幫大家梳理了中原王朝對陣遊牧民族總吃虧的經濟原因。接下來,咱們最後一篇來從戰術的角度來說說這個問題。

為何中原王朝對陣遊牧民族總特別吃虧?(三)

“有馬無馬”真不一樣

簡單地概括一句話,中原王朝打草原民族就是步兵打騎兵。

沒有優勢,就是有馬沒馬的問題。

步兵打騎兵,屬於追也追不上,逃跑也跑不了,戰馬在古代絕對是重要的軍事資源。戰馬的多少可以衡量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強弱。

為何中原王朝對陣遊牧民族總特別吃虧?(三)

漢武帝能北擊匈奴得益於錢糧豐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開通西域,引進良馬,由此養了很多的戰馬;北宋王安石變法其中有個內容(保馬法)就是覺得朝廷養軍馬太貴,讓農戶來養,等打仗的時候朝廷收上來用,平時給農戶一定的補貼,農戶平時也可以使用軍馬。

這看起來很美好,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就相當於讓鄉鎮企業生產坦克,本來他就是個生產拖拉機的水平,非要生產坦克,不是所有的鄉鎮拖拉機廠都是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

為何中原王朝對陣遊牧民族總特別吃虧?(三)

軍馬朝廷集中養的時候還能打仗,就是效能不如草原民族的戰馬。但是農戶養的軍馬就基本只能拉車了,不是所有的馬都是戰馬,就好比不是所有的狗都是警犬,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士兵。

為何中原缺馬?

說了這麼一大堆,就是說中原地區戰馬匱乏。

為什麼?因為沒有適合養馬的地方,馬不是什麼地方都有的。

周代將馬分為六類即種馬、戎馬(軍用)、齊馬(儀仗用)、道馬(驛用)、田馬(狩獵用)、駑馬(雜役用)。秦漢已建立了比較完整的馬政機構,大規模經營馬場,漢代在西北邊區養馬30萬匹,唐初在西北養馬70餘萬匹,在經營管理上又有所改進。

為何中原王朝對陣遊牧民族總特別吃虧?(三)

漢唐盛期,從西域引入良馬7000多匹改良軍馬。當時養馬業的興盛,不僅對國防起了重要作用,還進一步溝通了中原和西域的文化。這段資料大家可以看出來,我們強大的時候如漢唐,我們都養了很多馬,再看看我們是在什麼地方養的馬,這個地方叫:西北!馬生活在草原,駿馬更加是這樣。

為何中原王朝對陣遊牧民族總特別吃虧?(三)

中原漢地缺少產好馬的地區,我們控制的地方產好馬的就是西北、冀北、遼東,但隨著耕地的不斷擴大和草場的退化,中原地區能養馬的地方就越來越少。

總的來說一句話,我們的戰馬數量質量都不如草原民族。尤其是我們沒有西北的時候,比如北宋,騎兵幾乎變成了輔助兵種。

為何中原王朝對陣遊牧民族總特別吃虧?(三)

馬,蒙古橫掃歐亞的關鍵

蒙古為什麼能橫掃世界?那是因為他們有馬。

一個士兵可以配置三匹馬,馱馬(運武器裝備食物)、走馬(行軍的時候騎)、戰馬(作戰的時候用),加上他們的軍糧可以移動(牛羊)和完善的戰爭組織系統、當時無解的戰術(輕甲騎兵遊走射箭)、恐怖的屠城,他們征服了從多瑙河到太平洋的廣大地區。

擊敗了工商業極端發達、經濟文化繁榮的南宋,徹底覆滅了燦爛輝煌的阿拉伯帝國,蹂躪了驍勇善戰的基輔羅斯故地的斯拉夫部落,擊潰了西歐騎士聯軍,幾乎征服了已知世界。

為何中原王朝對陣遊牧民族總特別吃虧?(三)

簡單說一下騎兵為什麼厲害,古代戰爭是人和人的格鬥,誰的體力強大,誰的格鬥技術高誰就能贏。在同等水平下,一百二十斤的一定打不過一個一百八十斤的(記住是同等水平,不是高手打一般人)。

這就是冷兵器時代的規則,戰馬的使用讓人的衝擊力、速度、耐力都提升了一個很大的水平(但是失去了一定的靈活性),藉助馬的衝擊力可以讓刀的劈砍力度提升數倍,如果是長槍衝擊力將更加可怕。這是個物理問題了,質量、速度、慣性和壓強的問題了。但記住,在馬上普通攻擊會加成。

那沒有騎兵的就一定會敗?當然也不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沒有什麼無敵的兵種和作戰方式的存在,但是步兵打騎兵會很吃力,要依靠地形地貌以及兵種配合和武器使用來取得勝利。

為何中原王朝對陣遊牧民族總特別吃虧?(三)

總的來說,從作戰形式上說,中原王朝先天沒有優勢。直到火藥武器的出現步兵才漸漸成為比騎兵更有殺傷力的兵種。朱元璋北伐元朝的成功是得益於火藥武器的使用和元朝統治期間對中原馬場的恢復,這樣才能有火藥武器和騎兵結合的戰術出現。這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