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夜 · 深讀|噓,他們有話要說

2022-03-04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畜牧業

紓語的含義是什麼

噓,他們有話要說

作者:李傑

臨睡前,我發現4歲的兒子穿著一條底褲呆坐在床上一動不動。我靜默不語,在一旁觀察。時間過去了一分鐘,兩分鐘。他表情嚴肅,眼神放空,沒有一絲“回神”。我俯身向前,用手在他面前比畫了兩下。他終於忍不住咧嘴,對我認真地說:“我是一個雕塑。”

我有些驚訝,因為我們從沒有和他討論過“雕塑”這個話題。詢問其中緣由,原來他回想起了一年前在博物館看到古希臘、古羅馬雕塑的經歷。那時,我和太太帶著他花一個月時間逛遍了幾十家博物館。他像只小鴨子一樣很有耐心地跟著我們,走馬觀花,一路問題不斷。但我沒有想到的是,時隔一年,很多好玩的場景他都已不記得,卻對靜止的雕塑這樣容易被忽略的細節記憶猶新。

夜 · 深讀|噓,他們有話要說

兒子3歲時,我曾送給他一箇舊的卡片式相機作為隨身玩具,讓他多一種觀察周遭的視角。剛拿到相機幾分鐘他便學會了按快門,之後在家或出遠門時他會時常帶著。我不干涉他拍照,也不教授技巧,只是一旁看著,儘量少出聲。到了晚上,默默回看他的照片時,會收穫非常多的驚喜。比如,他很快就自己琢磨出一套運用晃動機身拍攝拖影的方法;他對自己拍攝的樹葉、石頭以及各種影子如數家珍,幾個月過後還能說出不同照片拍攝時的情景。

有一次我們走進博物館,他帶著相機,提出要給喜歡的畫拍一張照片。之後他在一個藏品展廳裡轉了數圈,猶豫不決,最終在一幅莫奈的畫前按下了快門。我並沒有刻意告訴他這些東西是不朽的藝術,因為在幼齡階段的兒童眼裡,這些東西並不比一片落葉資訊量更大或者更美、更有趣。他更關注的是進行選擇、捕捉以及與我討論的過程。後來有一天他回看相機裡的照片,看了一遍又一遍後,突然說道:“我是一個藝術家,我要做好多作品。”我沒有追問他決定做什麼“作品”,只是作為一個永遠期待新作誕生的觀眾點頭肯定。

我們常常會抱怨兒童缺乏耐心,半途而廢。但當我們回看一些家庭錄影或者兒童紀錄片時,往往會發現,在短短的幾分鐘裡,家長打斷了孩子多少次。對於這些矯正權力的過度使用,我們往往選擇性失憶,並下意識地將其視為關心兒童的本能。但“孩子碰著的不是一個為他方便而設下的世界,而是一個為成人們方便所佈置下的園地”,兒童暫時沒有能力建立新的世界,又對成人所建立的舊秩序難以適應,經年累月下來,我們對兒童難免產生認知上的隔閡。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太能覺察兒童發出的真實資訊,而習慣於享受他們迎合我們需求的“表演”。我們逐漸忘記了如何觀察他們,以及怎樣與他們建立有效的溝通。

夜 · 深讀|噓,他們有話要說

馮可人是一個愛寫詩、愛畫畫的可愛姑娘,她曾兩次參加我策劃的iSTART兒童藝術節兒童展覽單元。2018年,11歲的她除了作為“召集人”參加展覽影片《是不是》的拍攝,還提交了兩幅繪畫作品參展。其中一幅 《自畫像》,令我記憶猶新:畫面中一個身著校服的女生,體態消瘦,動作有些僵直;略微蓬亂的黑色頭髮映襯著一張骷髏化的面容,眼睛如同一對“黑洞”,暗淡無光,卻流下了藍色的淚水。乾淨利落的黑白線條與塊面貫串畫面。一處容易被忽視的細節特別吸引我:畫面中女孩的身體部分—繪製著校服的紙張上,背景可以清晰地看到字跡,是一張列印稿。後來我和她的母親溝通,才知道這是她母親學生的論文稿。事情的起因是有一次可人做事拖延,沒有完成約定,母親便啟動權威家長模式,嚴厲地批評了她。可人也採取了“非常手段”反抗,從書房桌上撕走了一頁母親正在批改的學生論文,把自己關在屋內。可以想象當時母親站在門外的憤怒。但她並沒有立刻衝進屋子與女兒講理,而是等待。過了一會兒,母親進門看見女兒在畫畫。她等女兒畫完,兩人平靜下來,才與女兒討論起這幅畫以及剛才的行為,彼此開啟心扉,最終和解。可人後來對我們說,母親每次罵完她也不好受,心裡非常愧疚。母親還認為需要讓她知道:大人會犯錯,也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小孩也會犯錯,也能接受自己的錯誤。這樣對雙方都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可人母親與我交流時說,她認為,時代變化太快,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不過交流始終是兩代人彼此理解的關鍵。她說自己不忍心讓孩子獨自面對這麼大的世界,而自己卻在這個世界之外。

無論圖畫、聲音,還是肢體行為,都與語言一樣具有豐富的含義。它們不僅能夠被欣賞,也可以觸發創造者與觀者超越語言的心靈交流。我習慣將兒童的藝術表達當作一種思維與對話的實驗。我們不必苛求透過一幅塗鴉就能參透兒童所思所想,但應該將其作為進入他們內心的起點。特別是青春期的青少年,由於心理的悄然變化,不再想什麼就說什麼,這時言語的交流往往是低效的,藝術則是更立體的溝通方式與紓解渠道。

2018年iSTART兒童藝術節開幕現場,我邀請馮可人作為小藝術家代表上臺即興發言,她開腔第一句就是:“今天是我的人生巔峰!”其實,可人所謂的巔峰並不難觸及,那是一種久違的被傾聽、被理解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童年美術館》

李傑 著

夜 · 深讀|噓,他們有話要說

內容介紹

兒童藝術展的入口高度應以多少為宜?一米!

學校的美術館應該建在哪兒?廁所呀!

在美術館“建立”一個新的“國家”,為什麼還要創造一種新的語言?因為在一個國家上建立另一個國家,違法呀!

……

這些異想天開卻又無比合理的精彩想法,來自我們身邊的孩子們。作者李傑是一名美術館策展人,他策劃了iSTART兒童藝術節,從小小的“i”(我)出發,為孩子還有大人們,建立了一座想象與行動兼備的童年美術館。

這座美術館不僅持續關注孩子們的創造力,也鼓勵他們發出內心真實的聲音。它可能是國內絕無僅有的,打破了傳統“不吵不鬧不動手”的觀展形式,將更多的兒童視角融入展覽,讓兒童成為其中絕對的主角,並試圖提供更多呵護兒童精神和心理可能的一個理想之地。

在這個美術館裡,孩子們可以不被打擾地工作,進行不被限制的表達,和藝術家完成一次次平等的合作。在這裡,兒童不再是高度注視之中的“他者”,不再是無言的大多數,而是自我的代言人。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在不被定義和限制的信任中,孩子們驚人的創造力和行動力;我們看到了卸下父母和社會的期待和麵具的偽裝後,孩子們自發的療愈和成長。

嘎嘎宇宙共和國、先知紀元、Little Bang、無牆有壁學校……在這裡,孩子們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充滿著充沛創造力的專案,呈現出絲毫不亞於成人的、富有洞見的新思考。這是一場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行動表達,也是一個讓童年煥發出自己獨特價值的理想新未來。

作者介紹

李傑

夜 · 深讀|噓,他們有話要說

早年從事藝術創作,十五年前開始獨立策展,發現自己生命的熱忱在於做一個連線者。致力於以美術館為圓心,透過多元的策展實踐,用藝術共創的方式幫助更多人連線他們的生命經驗和更廣闊的世界。

2016年李傑獲得亞洲文化協會(ACC)獎助金,2017年獲得首屆“Hyundai Blue Prize創新未來策展人獎”。

現為麓湖·A4美術館副館長,首席策展人。

內容來源:深圳釋出

作者:李傑

主播:丘禹舜

原標題:《夜 · 深讀|噓,他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