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藩屬制從西周到明清歷史悠遠,這種制度延續貫穿了整個古代華夏史

2021-06-11由 小軍軍愛看世界 發表于 畜牧業

族群代興的歷史是指什麼階段

中國古代的歷史,有諸多脈絡,可以從各種角度進行了解,比如,政治史,王朝交替史,文化史等等。從民族史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歷史又是一箇中原農耕族群,和四周不同文化族群的交流、交往,文化交融的過程。

在中原族群與四周族群交往過程中,中原農耕族群建立了一個,以農耕文化為主體的華夏王朝政權,北方遊牧族群建立了一個,以遊牧文化為主體的、聯合北方各族群的、比較鬆散的聯盟政權,此二者的對峙與交流,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主要脈絡之一。

藩屬制從西周到明清歷史悠遠,這種制度延續貫穿了整個古代華夏史

此外,在中國古代的南方,尚有其他族群,在歷史的洪流中,亦加入中國這個大家庭,與華夏族、北方遊牧族群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

中國上古的歷史撲朔迷離,神話與傳說構成了這段時期的歷史。三代過後,“中國”歸之於秦,中國整體才正式有了一個統一的國家之說。在秦之前,故有三代之說,然其政體格局較為鬆散。

從西周開始,至西漢武帝。這一時期,是中國古代政治格局,發展的一個創造與變遷階段,西周最初建立“藩屬”政治格局,其含義僅為分封諸侯國,以屏衛宗周,對峙周邊的少數族群,是一個內部意義上的政治格局。

藩屬制從西周到明清歷史悠遠,這種制度延續貫穿了整個古代華夏史

武帝之後,修正並重建了“藩屬”格局,中國古代中原王朝和周邊族群的交往模式,基本沿襲了武帝時期的策略,或有所變遷,但根源上則是武帝時期,對於前朝格局建構的修正與建構。

西周分封諸侯以為藩籬,構建了“藩”,用以對峙周邊少數族群,屏衛宗周。隨著歷史的發展,“藩”呈現出兩極化,部分諸侯坐大,與宗周分庭抗禮,部分諸侯勢力削減,淪為大諸侯之“屬國”。

秦設屬邦以置歸附的周邊族群,廢分封,性郡縣之制,其統一中國後,在全國範圍內實行郡縣之制,由此修正了西周以來的“藩屬”格局。

藩屬制從西周到明清歷史悠遠,這種制度延續貫穿了整個古代華夏史

在與周邊族群的交流、交往上,秦對匈奴、百越予以驅逐,佔領關鍵、險要之地。秦亡之後,項羽重建分封之制,漢王劉邦聯合各諸侯擊敗項羽,在各諸侯的擁護下稱帝建制。

劉邦稱帝后致力於削減異姓諸侯王,設同姓諸侯王以制衡,然矯枉過正,同姓諸侯王勢力坐大,漢文、景、武三帝一以貫之削藩之策,在武帝時期徹底解決同姓諸侯王之患。西漢初年,周邊的族群政權基本接受西漢冊封,稱臣於漢。

藩屬制從西周到明清歷史悠遠,這種制度延續貫穿了整個古代華夏史

北方遊牧族群政權匈奴則常南下侵擾,漢初國力有限,採和親之策,以利取和。武帝時,西漢國力強盛,始有大一統之志,司馬遷撰寫《史記》,書寫有些族群政權出於華夏,為漢武帝“漢為天下宗”建構了一層理論上的、政治血統上的基礎。

漢武帝之後,昭宣二帝堅持貫徹武帝之志,最終元帝時匈奴一度稱臣於漢。后王莽對於周邊族群採取過於激進的措施,使得周邊族群皆起而反抗,此禍延續到東漢,最終導致東漢政權間接亡於周邊族群。東漢之後,以周邊族群(南匈奴、烏桓等)為“藩屬”,對峙北匈奴遊牧族群政權,其兵力有所收縮。

藩屬制從西周到明清歷史悠遠,這種制度延續貫穿了整個古代華夏史

北匈奴分裂後,“藩屬”坐大,或與中原王朝為敵,或繼續為中原王朝之 “藩屬”,在中原王朝分裂之時,作為地方諸侯得聯盟,逐漸轉變為中原王朝的繼承者。三國至於魏晉,則是“藩屬”轉變為“中國”的一個大的歷史過程,其間或有反轉,皆是在文化上認同與懷念過去之爭。最終北朝與南朝之爭,就是一種對於“中國”正統的爭奪。

值得注意的是,藩屬最先是為“中國”的一部分,是西周所分封之諸侯,為了對峙周邊族群而建立的,“藩屬”格局,最初為西周所建構的一個內部的政治格局。

藩屬制從西周到明清歷史悠遠,這種制度延續貫穿了整個古代華夏史

至於漢武帝,“藩屬”格局得到了重新建構。漢武帝徹底解決了同姓諸侯之患後,引用歸附的部分族群,設屬國以置之,以抗匈奴,藩衛漢朝,是為以“敵”制“敵”,以夷制夷,方符合“藩屬”中“藩”之藩籬與“屬”之屬國結合之意。

“藩屬”代指周邊族群,則應由武帝之時始,東漢則是這種格局體系的典型,之後的中原王朝與周邊族群的交流、交往則在此體制下進行。所以,可以說漢武帝時確立了“藩屬”體制。

其間,對於中原王朝在中國古代史,族群交流、交往史中的主動性,不容忽視。魏晉之後,藩屬體制的修正與建構的主動權,則逐漸轉到周邊族群身上了。

藩屬制從西周到明清歷史悠遠,這種制度延續貫穿了整個古代華夏史

“藩屬”體制,貫穿於整個中國古代歷史,至於清朝,“藩屬”的意義又有變遷,比之中國古代西周之建構,秦漢之修正,其意義以完全不同。中原王朝建構了“藩屬”體制,至於魏晉,中原王朝對於此格局體系處於主動修正。

魏晉以降,周邊族群逐漸掌握了修正,與重建此格局的主動權,至於隋唐,已經統合、重建的中原族群重新掌握了修正“藩屬”體制的主動權。

至於宋、遼、金、元,北方族群政權,遼、金、元積極爭取主動權,如此反覆。總體來說,中原族群與周邊族群的互動,西漢漢武帝后中原王朝,逐漸確立的“藩屬”體制,就是此二者相互交流、交往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