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漫談醫案(病歷)的歷史發展沿革

2022-02-21由 青年中醫李鐸 發表于 畜牧業

病例史是什麼

醫案,古稱診藉

,後世稱作醫案、脈案,現在多稱病歷。早在兩千多年以前,

西漢名醫諄於意首先注重醫案的記錄

。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今臣意所診者,皆有診藉。諄於意記載了診藉二十五則,特別重視色脈診及主要症狀,以此辨別病因、病機、推斷預後。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醫案,其診治記載翔實,為後世醫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漫談醫案(病歷)的歷史發展沿革

秦漢以後,醫學開始崇尚方書,醫案散見於醫籍和文史書中,數量少,內容簡。有的也主要是用以證明某方、某種藥的療效,缺乏對病證的詳細描述及分析。儘管如此,這一時期的醫案,仍有其樸實典雅、醫文融會等可取之處,從中亦可得到啟迪,直至隋唐五代,醫案未能取得突破性發展。

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有三黃湯解寒食散中毒得救的醫案記錄。宋金元時期為醫案空前發展的階段,許多醫家在其著作中有專意集錄醫案,醫案專著開始出現、醫籍附案逐漸增多、醫家立案蔚然成風、醫案風格異彩紛呈,是這一時期醫案發展的主要特點。如

許叔微的《傷寒九十論》,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案專著

。許氏的《普濟本事方》中載:“漫集已試之方……錄以傳遠,”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記有以臟腑辨證治療小兒疾病的醫案。

元·羅天益的《衛生寶鑑》中用大量篇幅記載治療成功的病例,稱為

“醫驗記述”

。金·李東垣《脾胃論》中有因脾胃虛損而轉為黃疸治癒的醫案記載。 張子和的《儒門事親》,醫案約200餘則,其案記述病因、辯證、治法、立方較詳,用藥多主寒涼,擅用汗、吐、下三法,體現了張子和以攻邪為主的學術特點。

漫談醫案(病歷)的歷史發展沿革

明清時代,醫案更充分體現了各家的學術觀點

,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理論闡發更趨完善,出現了許多醫案專集,如汪機的《石山醫案》、薛己的《薛氏醫案》、

葉天士的《臨證指南醫案》

、吳塘的《吳鞠通醫案》等

。喻嘉言的《寓意草·與門人定議病式》

記:“某年某月、某地某人,年紀若干,形之肥瘦長短若何,色之黑白枯潤若何,聲之清濁……人之形志苦樂……三部九候……依診斷為何病……一一評明”。記錄詳盡,更為眾人所推崇。這個時期,醫案几乎成為傳道授業,師徒相承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由此而出現了類集數家醫案之專著,如江瓘的《名醫類案》12卷,其中彙集明代以前歷代醫家醫案及經史百家中所載醫案近3000例,以病證分為205門。魏之琇的《續名醫類案》,還有醫案評註,如喻震的《古今醫案按》等。

民國時期徐衡之等所編《宋元明清名醫類案》、何廉臣所編《全國名醫驗案類編》,均分類恰當,間有評議,有一定實用價值。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從傳統的中醫理法方藥著手,重點闡發病因病機、治法方藥,又對傳統醫案加以變革,採用中西匯通的觀點敘述醫案。

解放後,許多名老中醫在黨的關懷下,總結畢生的臨床經驗、心得體會,陸續出版。如《蒲輔周醫案》、《趙炳南醫案》、《李聰甫醫案》等。這些醫案的特點除重視辨證論治,層次分明,通俗易懂,便於學習之外,而且具有時代特色,如大都有西醫的理、化檢查和診斷。1954年以來全國各地相繼成立了中醫醫院,對住院病人的醫案書寫更加註重,汲取西醫病歷的長處,日趨規範化,但仍保持理、法、方、藥齊備的特色,透過多年的實踐,總結了一套更為科學的格式,既突出了中醫特色,又吸收了現代醫學之長,更為實用,發揮著及時總結交流現代中醫臨證經驗的積極作用。

漫談醫案(病歷)的歷史發展沿革

總之,中醫醫案濃縮、涵蓋了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各方面的知識,可謂博大精深。

學習和研究醫案,不僅能豐富和深化理論知識,而且可以提高臨床診療水平,開闊視野,啟迪思路

。因此,醫案對於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者來說,當時必修之學。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