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丟勒《天啟四騎士》:16世紀苦難歐洲的真實表現

2021-06-08由 七追風 發表于 畜牧業

維納斯病是什麼樣的症狀

題記:天啟四騎士,又稱末日四騎士,出自《聖經新約》末篇《啟示錄》,一般理解為:紅馬騎士代表戰爭,白馬騎士代表瘟疫,黑馬騎士代表饑荒,灰馬(也有說綠馬)騎士代表死亡。

丟勒《天啟四騎士》:16世紀苦難歐洲的真實表現

丟勒:《天啟四騎士》

阿爾佈雷特·丟勒,出生於1471年的紐倫堡,德國著名畫家。

1498年,丟勒完成了一組以《啟示錄》為主題的15幅木刻版畫,其中最著名的一幅就是“天啟四騎士”。丟勒把傳說中的四位騎士組成了一支隊伍(之前的畫家都是讓他們單獨出現),在陰暗的天空下,他們策馬賓士,殺掉擋在面前的一切。而跟隨而來的地獄猛獸,也吞噬著所有人——不僅是平民,連國王(主教)也無法倖免。

其實,丟勒所描繪的,正是苦難深重的歐洲。

關於“紅馬騎士”,我們從1517年說起吧。

丟勒《天啟四騎士》:16世紀苦難歐洲的真實表現

馬丁·路德掀起了宗教改革

對於歐洲各國來說,1517年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在這之前上千年的時間,一系列歐洲國家都被基督教所征服。中世紀的西歐人,雖然有自己的國家和國王,但他們一直認為自己生活在一個基督教的“大同世界”裡。國家概念模糊,教會才是領導者。

但是,1517年,馬丁·路德引發的宗教改革,迅速席捲歐洲,撕碎了天主教的壟斷地位。隨之而來的,就是國家概念的強化,國王統治力的加強。歐洲各國的軍隊數量大增,戰爭隨之而來。

戰爭不僅導致了士兵的傷亡,平民也在所難免。在宗教改革引發的戰爭中,出現了一種名叫“破壞者”的兵種。至少在義大利半島的戰爭記載中,他們負責毀壞莊稼、剷掉葡萄樹和橄欖樹、破壞一切農作物,讓這一區域第二年顆粒無收。實際上,“破壞者”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出現在戰爭中,是歐洲農民最痛恨的人。

對平民的直接殺戮,也常常出現在史料當中。

1579年,西班牙軍隊進入荷蘭,圍攻馬斯特裡赫特時,造成了城中三分之一平民的死亡;現在法國最美的海景城市之一拉羅謝爾,在1627年路易十三大軍的圍攻後,2。7萬人口只剩下5000人;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圍攻下,德國城市馬格德堡失去了多達2。5萬人口(佔全城人數85%)……而整個三十年戰爭期間,累計傷亡人口不低於800萬。作為主戰場的德意志地區,各邦國被消滅了60%的人口,慘烈至極。

而因為拖欠軍餉,後勤補給等問題,士兵們對平民的殺戮和掠奪也很嚴重。

我們不得不承認,代表戰爭的“紅馬騎士”確實在宗教改革前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肆虐歐洲大地,給平民造成巨大的災難。

隨之而來的,就是代表瘟疫的“白馬騎士”。

丟勒《天啟四騎士》:16世紀苦難歐洲的真實表現

大鼠疫肆虐歐洲

14世紀開始的大鼠疫(黑死病),一直反反覆覆的爆發,讓歐洲人無可奈何。比如英格蘭島,1361年至1480年,每隔三四年就要爆發一次。1485年至1666年期間,包括倫敦在內的14個英格蘭大城鎮,每16年爆發一次——在上一次鼠疫中倖存的嬰兒,熬不到成年就會死於下一次鼠疫。

從15世紀末到17世紀中期,荷蘭阿姆斯特丹經歷了24次大鼠疫,平均7年一次,每一次都要殺死這個城市大量的人口。

瘟疫不像戰爭,教會、國王和貴族是戰爭的操縱者,他們不用上陣殺敵,可以倖免於難。但是在瘟疫面前,人人平等。當時的醫生們,對鼠疫毫無辦法。他們想盡辦法解釋為什麼人們會紛紛得病,不治而亡。平民被告知,引發疾病的是一種“瘴氣”,必須要遠離才行。

於是,無數的平民不得不四處逃散,期望找到一片沒有被汙染的土地。也正因為這樣,鼠疫的範圍越來越廣。而那些本來已經安全的城市,阻止不了不斷湧入的難民,鼠疫會再一次降臨,反反覆覆。

除了鼠疫,還有其他一些傳染病。

丟勒《天啟四騎士》:16世紀苦難歐洲的真實表現

查理八世入侵那不勒斯

戰爭中的軍隊是主要的傳染源,他們不斷地移動,密集的宿營地加大了傳染病的流行。1580年到1620年,大概100萬俄羅斯農民被斑疹傷寒殺死;1630年,參加完曼圖亞戰役回國的法軍,帶回的斑疹傷寒傳染了100多萬法國人……

再比如著名的梅毒。

1494年查理八世帶領僱傭兵團出征,入侵義大利來到了那不勒斯城。就在這裡,查理八世發現他計程車兵感染了一種怪病:先是全身瘙癢,然後會感到劇痛,接著患處會硬結,出現下疳、小膿包、皮疹……之後膿包潰爛,發出難聞的臭味。這種疾病非常容易傳染,染病者一半以上成了殘疾,也有很多人因此死亡。

當法國僱傭兵從義大利回到各自的國家時,疾病也隨之在歐洲大陸傳染開來。只要是這些僱傭兵經過的村莊,必然會爆發疾病,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傳遍了整個歐洲。

人們不知道這是什麼病,最初法國人稱呼它“那不勒斯病”,意圖說明這是來源於義大利的疾病;那不勒斯人則稱呼其為“高盧病”,他們認為這是法國人帶來的……

歐洲各國為了撇清關係,證明這種可怕的傳染病與自己無關,紛紛開始取名字:“法國痘”、“德意志痘”、“西班牙痘”、“維納斯病”……後來威尼斯醫生吉羅拉莫將其命名為“Syphilis”(梅毒),這才讓這種疾病有了統一的名字。

我們不去探討這種疾病到底來源於何方,但是查理八世的僱傭兵團,確實將其帶到了歐洲各地,對平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當然,被統稱為“瘟疫”的傳染病,並不僅僅這幾種。糟糕的醫療條件和戰亂引發的人口流動,加劇了瘟疫的傳播。在疾病面前,貧富貴賤都無法倖免。

丟勒的白馬騎士,在歐洲人心中留下了更深的恐懼。

伴隨著戰爭和瘟疫出現的,就是饑荒——黑馬騎士。

丟勒《天啟四騎士》:16世紀苦難歐洲的真實表現

歐洲饑荒

其實歐洲人對於饑荒的認識早就有了,比如1315年的大饑荒。

1315年的夏季,英格蘭各地都開始下暴雨,起初人們並不在意。但是,這場暴雨似乎沒完沒了,洪水爆發,莊稼也被淹死……與此同時,整個歐洲北部都在暴雨的蹂躪之中。人們本以為最多幾天就會結束,但是事與願違。

這場暴雨從1315年夏季,持續到了1316年的夏季。整整一年時間,幾乎所有的農作物都泡在水中,農民們顆粒無收。從夏季開始,糧食價格飛漲,不僅普通人無法承受,就連王室和貴族也必須削減開支,應對饑荒。原本存有大量糧食、經常賑濟災民的教堂,也不得不減少這項活動,否則神父們也會被餓死。

平民尋找一切可以吃的東西,甚至是剛剛被埋葬的屍體。道路邊全是奄奄一息的人,恐怖至極。

德國美因茨的主教當時記錄:僅僅是美因茨的主教區內,就有50萬人死於饑荒和隨著而來的瘟疫。

1315年的饑荒,一直到1316年暴雨停止之後,才慢慢的緩解,這場大災難,歐洲人難以忘記。

16世紀宗教改革引發的戰爭,也造成了大饑荒的來臨。因為戰爭、瘟疫和饑荒總是糾纏在一起,史料較為零碎的歐洲,無法統計到底餓死了多少人。

從一些商業往來的資料當中,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英格蘭在1527-1528年、1550-1552年、1555-1559年、1596-1598年都發生了糧食短缺問題;1520-1521年、1523年、1528-1534年、1548年、1556年……巴黎也發生了糧食短缺問題。

實際上,16世紀的很長時間內,歐洲各大城市都發過糧食短缺現象。這證明了,城鎮和農村地區一定有饑荒存在。

丟勒《天啟四騎士》:16世紀苦難歐洲的真實表現

莎士比亞

2013年,英國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學的學者稱,被世人所仰慕的大文豪莎士比亞,曾經在饑荒年間,靠囤積糧食高價倒賣,成為了家鄉最大的財主。

學者們透過查閱當時的法院和繳稅記錄,發現莎士比亞在“

長達15年的時間裡持續進行糧食囤積和買賣”

,他高價賣給鄰居和家鄉的糧食商人。如果有人不能全額支付或者償還糧款,莎士比亞就會到法院起訴他們。還有記錄證明,1598年莎士比亞曾因為

“在饑荒時期非法囤積糧食並高價出售”

而遭到起訴。

研究者認為,莎士比亞一定對饑荒深有感觸,他的作品中也有體現。比如《李爾王》中,李爾王就因為對三個女兒的土地分配不均,招致了女兒之間的戰爭——而土地就意味著糧食。

實際上,在饑荒年代囤積糧食的現象,十分普遍。高糧價必然會激起商人的慾望,但也同樣會激起平民的怨恨。歐洲的大城市主要有兩種處理方式,最直接的就是立法禁止飢荒時期的高價倒賣——但是有些城市是被大商人所控制的,簡單的立法並不能阻止他們的倒賣行為。

有一些城市則設立市政糧倉,透過調控平抑糧價。不過,這僅僅是在重要的大城市中才會出現。地方官不得不這麼做,否則會引起市民的暴動。

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糧食倒賣就沒有任何人去管了,農民們只能忍飢挨餓。

戰爭、瘟疫和饑荒,如影隨形,共同作用,達成了灰馬騎士的“死亡”目標。

再回頭看看丟勒的《天啟四騎士》,這表現世界末日來臨的可怕場景,所有人都無法逃脫。與其說丟勒再現了啟示錄中的末日景象,倒不如說他“預言”了16世紀那個充滿苦難的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