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河患一直影響著中國古代王朝,治河能臣靳輔有著怎樣的結局呢

2022-02-21由 小阮聊歷史 發表于 畜牧業

靳輔怎麼讀

本文由小編嘔心瀝血而作,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愛情之中無對錯,也沒有高低貴賤,更不存在高攀與否。我歡喜你,你也恰好喜歡我,那便是最美好的事情了。

數千年來,河患一直影響著中國古代王朝的興榮穩定。無論是上古時代的大禹治水,還是秦漢時期賈讓的“治河三策”,亦或是元末明初是潘季馴的“水沙兼治”,換個角度而言,一心為民的治河患者無不留下千古芳名。清初治河名臣靳輔,心繫百姓、躬身實踐,在消除河患、改善漕運、發展治河理論、革新治河技術等方面貢獻卓著,被歷史所牢記。

河患一直影響著中國古代王朝,治河能臣靳輔有著怎樣的結局呢

靳輔,字紫垣,生於明崇禎六年(1633年),遼陽人。靳祖籍山東濟南,祖輩明初從軍戍遼陽,後其父靳應選於順治元年(1644年)從清軍入關,於是隸漢軍鑲黃旗。靳於順治九年(1652年),以官學生(即公立學校學生)身份考授國史編修,初入仕,素懷大志,在隨後二十餘年的宦海生涯中,克己奉公,逐任要職,由內閣中書(皇帝的機要秘書),遷兵部員外郎,再授安徽巡撫,加兵部尚書銜。在巡撫任上,致力生產,政績突出,其間上疏請行“溝田法”:“以十畝為一鞬,二十鞬為一溝。溝土累為道,道高溝低,澇則洩水,旱以灌田。”但適逢三藩亂,未施行(“三藩”、“河務”、“槽運”是當時危害國家穩定的三大毒瘤,其中又以“三藩”為最),不過靳輔的此疏得到了康熙帝的認同。

河患一直影響著中國古代王朝,治河能臣靳輔有著怎樣的結局呢

康熙十六年(1677年),靳被授以河道總督,主事對黃、淮、運河的治理,以解康熙十五年迸發的黃患之災。他“斟酌時宜,相度形勢”、“排眾議而不撓,竭精勤以自效”,建堤壩、疏引河。靳認為河患頻發的根本原因是重漕運而輕治河,主張“將河道運道為一體,徹首尾而合治之”,曾日書八疏(首議疏通下流的所淤之土;二開清口、爛泥淺引河,使得引淮刷黃;三修沿洪澤湖殘缺堤岸;四塞黃、淮各處決口;五疏通清口到高郵清水潭運河;六淮揚田畝及商船貨物酌納修河銀;七裁冗員,明定職守;八工竣後,設河兵守堤。)上陳治河良策。此次治理,原定工期三年,但康熙十九、二十、二十一年的三次大水,使得黃河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才重歸故道,之後又經過數年的綜合整治,尤其是中河的開掘(使黃河、運河的漕運分開,以避黃河百八十里行舟之險),到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黃、淮、運三河之患才基本得到解決,使得清流東去,漕運甚便。

靳輔治河總觀全域性,河運兼顧、水沙兼治,方法上除繼承潘季馴的“堅築堤防”、“柬水攻沙”外,還銳意創新採用“開引堵決”、“放淤固堤”、“減水分洪”等治河方法;另外在用人上知人善任,重用幕僚陳潢,曾上疏康熙“凡臣所經營,皆潢之計議”,以表潢之功。

河患一直影響著中國古代王朝,治河能臣靳輔有著怎樣的結局呢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御史郭琇上疏“皇上愛民,開浚下河,欲拯淮、揚七州縣百姓,而靳輔聽信幕客陳潢,百計阻撓,宜加懲處! ”汙劾靳輔,靳隨遭革職查辦。次年康熙二度南巡時,有感於江淮百姓對靳輔治河的讚譽,遂於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命靳復起督河,但靳於十一月病卒於任上,“上聞, 嘆悼, 予騎都尉世職。”賜祭葬,諡文襄;江南士民於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上書請求, 為靳立祠。另外靳生前所著的《治河方略》一書,成為後世治河的重要參考。

注:康熙二十七年,清廷之所以信郭琇而罷靳輔,是因為當時靳輔和于成龍存在治河意見上的分歧,而靳輔得到了權臣明珠和餘國柱的支援,而郭琇正是看到了康熙對明珠結黨的日益不滿,鋌而走險,借直接攻擊靳輔而間接替皇帝處理明珠朋黨製造藉口,以撈取政治資本。不過就總體而言,無論清廷還是民間,對靳輔治河的功績均是持肯定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