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煮茶時,什麼樣的老白茶,才提倡和陳皮、紅棗一起煮?

2021-06-08由 小陳茶事 發表于 畜牧業

菌陳和紅棗茶有什麼副作用

煮茶時,什麼樣的老白茶,才提倡和陳皮、紅棗一起煮?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深冬了,寒意四合。

入夜後,向著窗外看去,總感覺有著陳輕紗般的霧。

影影綽綽的,隱在了夜色裡。

一時間,就聯想到了,那句寫秦淮河畔的詩:

煙籠寒水月籠沙。

這景緻和意境,倒也是有幾分應景處。

不過天寒地凍的時節裡,要提到應景,怎能少了煮老白茶呢?

這天,看到了個色彩鮮明,充滿美感的句子——紅爐一點雪。

雪花紛飛,有著一片雪,剛好落在燒得正旺的爐子上。

轉瞬之間,就已融化。

一時間,跳躍的火紅,與潔白的新雪,勾勒出如煙花綻開般的美好意境。

提到冬天,紅泥小火爐代表的是溫暖,更代表著煮茶的風雅畫面。

不過,近些年提到煮茶,不少茶友會想到,要往裡邊添紅棗、陳皮、甘草……

到底,是什麼樣的老白茶,才提倡和陳皮一起煮呢?

這問題,留待下文揭曉。

煮茶時,什麼樣的老白茶,才提倡和陳皮、紅棗一起煮?

《2》

按照現代人的喝茶習慣,對待好茶,一律提倡的是原汁原味。

不論是泡茶,還是煮茶,以提倡清飲為佳。

清飲,是指在茶湯中不新增其他任何物品,直接享受茶葉的本真滋味。

與清飲相對應的喝茶方式,在於調飲。

調飲法,是指在茶中,或者茶湯中新增其他東西,飲用的是包括茶在內的混合飲品。

歷史上,茶葉的發現和利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一般認為在春秋以前,最初的茶是作為藥用而廣受關注。

再然後,茶葉就進入了食用階段,也就是把茶當成菜。

透過把茶葉煮熟後,將飯菜調和在一起食用。

再逐漸的,在煮作羹飲的基礎上,把茶葉放在陶罐中,加水煮熱,連湯帶葉飲用,才使茶真正成為了飲料。

在然後,經過漫長的演變後,到了唐代,茶文化的發展進入了完善期。

到了陸羽的年代,飲茶的主流聲音裡,已經在排斥新增過多重辛辣的藥物、食物等,煮茶伴飲。

一代茶聖陸羽,將“蔥、姜、桔子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的茶水,貶斥為“溝渠間棄水”。

到了明清時期,清飲法成為了喝茶的主流。

朱元璋廢除團形餅茶入貢,取而代之的散茶沖泡的風行。

至此後,清飲法佔據了主流。

隨著清飲的流行,在相應的功夫茶具配套中,新增了公道杯、聞香杯等。

相比於調飲,清飲迴歸到了茶葉的本身滋味。

煮茶時,什麼樣的老白茶,才提倡和陳皮、紅棗一起煮?

從對茶葉的質量要求來說,清飲更考究茶葉的內質實力。

箇中道理,和南郭先生的吹竽的一樣的。

合奏時,可以濫竽充數。

獨奏時,就難免要露出原形了!

品質好的茶,不需要格外的新增。

簡單原味的清飲,本身就已經分外美好。

如果再去加料,完全是畫蛇添足。

從煮白茶的角度看,好茶不提倡加料同煮。

只有劣茶,內質單薄的茶,才需要藉助紅棗和陳皮,來增加滋味。

那到底白茶裡邊,什麼樣的老白茶,才提倡在煮茶時與陳皮、甘草、紅棗等為伍呢?

煮茶時,什麼樣的老白茶,才提倡和陳皮、紅棗一起煮?

《3》

其一,產區不好的茶。

好山好水才能出好茶。

茶葉的整體品質呈現,直接受到原生產地環境的影響。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白茶生長的原生家庭環境中,氣候條件、溫度、日照、植被、生態、雲霧、降水、土壤等多方面,都會對內質修煉,造成直接影響。

一般來說,優質的白茶,內質積累豐富的白茶,往往產自高山茶園。

而品質不大好的白茶,清飲滋味不佳。

煮茶時,需要透過調飲的方式,充當裝飾的劣質白茶,往往產區環境不佳。

有很大的機率上是平地茶,直接隨意種在路邊的茶,或者是其他。

往往在這些劣質茶的產區上,氣候條件不大適宜茶樹的生長。

煮茶時,什麼樣的老白茶,才提倡和陳皮、紅棗一起煮?

首先,是光照不適合。

沒有林木和雲霧層遮蔽的平地茶園裡,太陽光橫衝直撞的傾灑而下。

直接照耀在茶樹新生的嫩芽和嫩葉上,時間長了,容易將茶曬傷、曬紅、甚至於出現曬斑。

導致了茶葉內部的養分物質過多的流失,而茶多酚和咖啡鹼等苦澀物質積累較多。

再則,是土壤不佳。

《茶經》裡提到,上者生亂石。

亂石,指的是多砂礫質的,土質通透、鬆軟、疏鬆的土壤條件。

而在平地茶區,甚至於原先是稻田等地區,土質往往不佳。

土壤的黏性重,容易板結,不利茶樹根系呼吸。

最後,是整體環境不佳。

煮茶時,什麼樣的老白茶,才提倡和陳皮、紅棗一起煮?

高山茶園內,四周植被繁茂,生態環境好,空氣清新空靈。

在得天獨厚的環境下,更有利於茶樹的生長積累。

而如果是平地茶園,甚至是直接種在大馬路邊上的茶,由於離人類生活聚居區近,容易受到汽車尾氣、生活垃圾的干擾。

再加上,整體環境的空氣質量,自然比不過高山茶園地區。

故而,從平地茶園等環境不佳的地區,走出來的茶葉。

在後期經過製茶加工,製作成白茶後,也難以擁有出色品質。

內質單薄的平地白茶,哪怕後期再如何精心細存,轉化效果依舊不佳。

所以,在煮茶的時候,才需要藉助調飲的幫襯,從而讓真實茶湯滋味得到修飾和遮掩。

煮茶時,什麼樣的老白茶,才提倡和陳皮、紅棗一起煮?

《4》

其二,是工藝不好的白茶。

提到煮茶,在白茶江湖內,不得不提的是老白茶。

然而,當前的行情下,隨著白茶的走俏,年份真實的老白茶,往往陳化時間越長,越是稀缺。

基於此,各式的做舊茶在市面上層出不窮。

於是,在冬天煮老白茶喝時,可得多留意這款茶的本身工藝。

提防工藝不好,或者是直接透過做舊出來的茶。

做舊,並非是正常的白茶加工方式。

而是透過極端的製茶方法,經過重重的渥堆和大火烘乾下,破壞茶葉內部的色素物質,以達到接近老茶的滄桑狀態。

這種速成的方式,對於白茶的內質而言,是一場極大的動盪,容易折損不少的養分。

往往品質不佳的做舊茶,在直接煮茶時,不好煮出好滋味。

於是乎,為了幫助銷售,才能在市面上看到這型別的做舊茶,和各式的陳皮、甘草等組合出售的情況。

像前不久,就曾經看到過,有同行在賣陳皮老白茶。

將陳皮片,和壓制成黑乎乎狀態的是龍珠狀老壽眉,獨立成袋出售。

光是看著這樣外觀黑褐色明顯,沒有色澤感的茶,品質就十分成疑,做舊摻假可能性太大。

這又拉上了陳皮作為背書,以組合裝的形式推出,可見是司馬昭之心,不言而喻了!

煮茶時,什麼樣的老白茶,才提倡和陳皮、紅棗一起煮?

《5》

其三,是儲存不當的白茶。

白茶的儲存,需要特別用心。

要想順利存出一箱優質的老白茶,儲藏工作要做得特別到位。

白茶的儲存,基本要求在於密封、避光、乾燥、清潔、陰涼條件倉儲。

如果是包裝上沒有做好嚴實的密封,開箱取茶後,沒能將開口及時紮緊密封。

導致白茶跑了氣,慢慢的受了潮。

到最後,換來的就是茶葉內質分崩離析的狀態。

白茶的整體風味價值,受損嚴重。

這樣被存壞的白茶,煮出來的效果,自然是不好的。

再加上,受潮後的白茶,受到內部過多水汽作用的影響。

滋味薄,滋味落得快,湯水裡邊水味明顯。

喝茶的時候,滋味體驗並不佳。

之前,看到了身旁一位長輩喝茶。

那位長輩,前些年收到了一罐白牡丹,已經是達到準牡丹王級別的。

光是從外觀上看,特別的漂亮。

打來喝了一兩回後,就一直放著沒喝。

等到了前段時間,再去開啟喝茶時,發現裡面的茶,有些跑氣了。

香氣沒這麼馥郁,聞起來弱弱的,甚至於有不新鮮的悶味。

泡來一喝,發現滋味特別不對,茶湯裡水味明顯,並且有些酸。

想到這樣被存壞的茶,直接丟掉,又覺得太浪費。

於是,拿來煮茶。

煮茶的時候,放了點紅棗、枸杞、甘草片一同去煮。

煮出來才發現,那滋味好多了。

後來,看到那位長輩,再一次這樣調飲煮跑氣的老白茶時,及時勸住了他。

存壞的茶,不適合再去喝了。

特別是,受潮情況比較嚴重的茶,會生出明顯的雜味,甚至產生部分不利物質。

將其喝下去,對身體並沒有好處!

煮茶時,什麼樣的老白茶,才提倡和陳皮、紅棗一起煮?

《6》

喝茶的目的,是為了愉悅和放鬆。

品茶的意境之美,在於清境幽遠

清茶之美,可以見證一款好茶的真正實力。

喝好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箇中滋味,是胡亂一通的,燉大鍋菜式的加料煮茶,所無法體會的!

版權宣告: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